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什么时间?

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57年10月4日。

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是斯普特尼克1号,又称“卫星一号”,俄语名原意“旅行者”。由前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利用导弹改制而成,由卫星号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斯普特尼克1号”在轨运行了92天,绕地球飞行约1400圈,运转了六千万公里,最后于1958年1月4日脱离轨道坠入大气层烧毁,从此宣告人类航天时代的到来。

这颗球体卫星其貌不扬,它的本体是一只用铝合金做成的圆球,直径为58厘米,重近83.6千克。圆球外面附着4根弹簧鞭状天线,其中一对长240厘米,另一对长290厘米。尽管3块银锌电池占据了它自身约60%的重量,且额定功率仅为1瓦,但这些都不妨碍它在发射后的3个星期内以20.005和40.002兆赫的频率向地球发送无线电波信号。

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的意义:

斯普特尼克1号升空的意义,在于通过量度其轨道变化,有助研究高空地球大气层的密度,并为于电离层作无线电波传递提供原始的资料。由于卫星填充了压缩氮,斯普特尼克1号亦因此作了第一次人造物体作陨石探测的尝试,由于高温的陨石穿透了斯普特尼克1号的表面,导致其内压泄漏,此亦为陨石之极端高温提供证据。

斯普特尼克1号的发射震撼了冷战时期的整个西方,在美国国内引发了一连串事件,如斯普特尼克危机、华尔街发生小股灾,同时亦开始了美、苏两国之后持续二十多年的太空竞赛,成为冷战的一个两强主要竞争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斯普特尼克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