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的《岳薇草堂笔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都是关于鬼狐的故事。两者有什么区别?
思想内容不同。
形象创新不一样。
不同的表现形式。
从表现形式上看,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主要分为笔记和传奇两种艺术形式。
《岳薇》是一部典型的笔记小说,它采用了笔记小说的表现形式。笔记本小说的特点是情节简单,篇幅短小,语言简单,重在推理。作为笔记小说的代表,岳薇充分展示了笔记小说的鲜明特点:一是叙事简短;二是注重推理。
《聊斋》是一部“一书两体”的奇书,它成功地借鉴了史传文学的许多叙事方法。《聊斋》约300篇小说,从艺术形式上讲,包含了传奇和聊斋志异两种题材,被人们誉为聊斋志异的典型故事。
思想内容不同。
两部作品以不同的叙事方式反映出的思想内容大相径庭:在思想内容上,岳薇主要主张“劝诫与惩罚”,其次是主张“因果报应”。纪昀本人也没有回避作品的规劝主题。在第一卷的开头,他就明确提出了作品的主题:“劝惩有益”,在两篇序言中也强调了这一点。他在《盛世一序》中说:“欲使人知之,当劝而惩之。”郑作序:“大意是劝和惩。”。可见,岳薇具有劝导和惩罚的功能。
蒲松龄之孙蒲立德认为《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多与鬼神有关;其体仿历代列传;其谈褒或触时,《聊斋志异》的叙事研究则用于劝诫和惩罚。”《聊斋志异》的叙事虽然也有劝和惩的意图,但主要是以直击当时社会黑暗政治、广泛揭露科举弊端、热情歌颂青年男女爱情、反映当时重要时代主题的思想内容为主。
形象创新不一样。
《聊斋》艺术形象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人物、情节和语言三个方面。蒲松龄充满“孤独与愤怒”地塑造形象,说明作者在作品中以虚幻浪漫的狐狸形象抚慰自己的情感世界。在狐鬼花妖的世界里,作者把狐狸描写成人,用狐狸写人和事,赋予狐狸以人的思想和性格,完全按照人的生活方式来描写故事,赋予狐狸人性化的感情。削弱了作品中狐狸的邪气,增加了人情味。在以狐仙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创作中具有创作意义,使狐狸具有了人们喜爱的性格和形象。对传统狐仙题材的拓展和超越,为同类题材的小说创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在语言上,蒲松龄用的是“才子之笔”,重在描写人,善于描写,文笔曲折细腻,文学性很强。他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人性和人情的狐仙形象,提升了艺术形象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而《聊斋》的语言特色就是能把新鲜活泼的口语融进深邃的文言文。就像阿贤身上的老鼠精,美丽善良,善良勤劳,有爱心,有自尊心。除了“天天建仓”“年年有余”的“不凡”,她完全是一个劳动妇女的形象,这是蒲松龄的杰出创造。
纪昀是一位有着丰富阅历和文学才华的大学者,但他的思想比较保守,而且《忆鬼神事》往往隐含着宣扬功名教理的倾向,强调“作家之笔”,所以纪昀的《阅微》在这些方面缺乏艺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