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童心的论文

童心与生活的对话

儿童文学教学中的童心体验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带有个人感受和体验的生命活动过程。儿童文学作为“成人与儿童在审美领域的生命交流”的表现,会给学生带来更深刻、更有力的生命启蒙。因此,儿童文学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体验童心,带领他们在诗意的精神家园中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同行、对话,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和升华。

关键词:儿童文学;童心体验;生命成长

世界著名的盲人女作家海伦?6?1凯勒回忆自己小时候的学习生活时提到,一开始老师对如何教她毫无印象,直到有一天女老师沙利文小姐把手放在水龙头下用水冲洗,还不停地在手上写“水”。最后,海伦明白了,这个又凉又滑的东西就是“水”。海伦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突然,我试图回忆一些模糊的东西,一个模糊的印象?6?8?6?就在一瞬间,我理解了这个手势,它指的是流经我手的奇妙、凉爽的东西。是这个词唤醒了我的心灵,让我的心灵得到了自由,因为这个词是有生命的。”看完这个故事,苏利文高超的教学技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知道如何利用经验唤醒海伦的心灵。经历不仅让海伦理解了难懂的文字,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她对生活的感动,从而体验到了生命成长的快乐。

的确,我们的教育本来就是以生活为基础的事业。正如著名教育家叶澜所说:“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力?6?8?6?8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活关怀的职业。”而体验是让教育走进生活的必由之路。体验使我们融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明的关系中,感受生活的艰辛与欢乐。只有经历过的,才能是人生固有的,才能融进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教育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具有个人感受和体验的生命活动过程,是一个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是一个生命自我生成、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

在文学课程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本身就是一个重新体验生活的过程。作为一部展现“成人与儿童在审美领域的生命交流”的儿童文学J,《秋日的天空像月亮一样清澈》、《水晶球像宝石一样明亮》的童真世界,将会给学生带来更深刻、更有力的人生启蒙。因为人生初始阶段的生活包含了比成人生活丰富得多的内涵,这种尚未逝去的生命状态,积累了美好的童心,旺盛而非凡的生命力,以及“对未来走向成熟的不可抗拒的希望”L4j。童年生活意味着率真与纯粹,创造与发展,理想与未来。因此,在儿童文学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童心,带领他们在诗意的精神家园中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同行、对话,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和升华。

第一,诱发童心的触动。

体验是以情感为核心的心理活动。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主观体验和感受,表现为直觉或活动过程产生的精神愉悦或厌恶。情感广泛渗透到其他心理因素中,使整个体验过程充满情感;也是引发其他心理因素的诱因,可以促进其发展,起到能动作用。所以童心的体验要从情感入手,唤醒学生隐藏的童年生活感受。当学生面对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过去世界时,他们的情绪也很复杂:有的重温旧梦,有的补偿失去的梦想,有的逃避现实,有的懂研究?6?8?6?为了使这种心理处于最健康、最活跃、最有效的活动状态,我们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其生命充分成长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童心,牵引出学生的生命力量,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我们可以带学生去小学体验生活;老师和学生也可以交流有趣的童年故事;还可以举办儿童诗歌会、故事会等等。学生只有真正感受到个体生命的珍贵,才会有激情参与到与文本最本真的精神对话中。俄罗斯诗人沃罗申曾写道“让我们像孩子一样在世界各地流浪/我们会爱上赤藻的轻歌/和百年来知识的浓烈/刺鼻的汁液/梦的神秘咆哮?6?8 ?6?当学生们用一颗纯净的心诠释生活时,他们会发现一个像大自然一样的世界:大地辽阔而干净,天空清新而清澈,他们在一个美丽的天堂里寻找生活的真相。

第二,感知童心与生活的联系

感知是通向人类经验的大门。儿童文学是童心的塑造和展示,充满了对童心的描写和赞美,展现了天真、浪漫、快乐、单纯、童心等儿童生活的迷人审美形态。要感受到这些美,就要调动学生的感觉和感知,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各种器官,把物体带入个体生活。这其实就是主体用生命接受客体。而且对象不是“纯粹的对象”,而是作者生活的体现。所以主体对客体的感知,其实就是生活与生活的联系。只有当学生自己的生活和作家沉浸在文本中的生活开始对接和碰撞时,我们才能获得生命意义的各种启迪,才能对儿童生命的诗意存在产生深刻而真挚的眷恋。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阅读、听录音或看电影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直接与教学内容对接,从而有效地获得童心的感知。对于儿童诗歌和儿童抒情散文来说,朗诵是获得美感的最佳途径。可以是老师抒情的朗诵,可以是学生动情的朗诵,也可以是师生配合音乐的朗诵。在读和听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进入忘我状态,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学生不自觉地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接受自己获得的新形象。比如李华的《鸟鸣》,就是一首美丽的童话抒情诗,让人不忍释之。通过听音乐,一幅由阳光的透明窗帘、绿叶、流动的小溪和沉默、慈爱、善良的爷爷组成的温暖和谐的小鸟“桃花源”的画面会慢慢进入学生的脑海。与此同时,学生的记忆银行大开,过去关于鸟类的各种经验被陆续调动起来,新的意象被选择和整合,从而产生审美的快感,达到美的和谐。又如陈的抒情散文《中国姑娘》。教师可以通过平和、温暖的阅读,让学生感受到当代中国女孩生活的美好,感受到她们青春初期的美好,感受到她们对高贵、温柔、自由、神圣的生命形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