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不顾众人反对,从北大退学转校去读技校的学霸,他如今后悔了吗?

年轻人名叫周浩,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然而由于对就读的专业毫无兴趣,周浩在校园里根本无心学习。经历了一番痛苦挣扎后,周浩最终说服父母,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从北大退学,转入技工学校学习数控。

从北大的天之骄子到技校的在读生,周浩自然免不了被人非议,甚至被人说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总有一天会后悔的。

毕竟,在大多数人眼里,技校对应的标签是成绩不好学生的选择,而周浩一个北大高材生去读技校,这不就是在浪费国家资源吗?如今11年过去,周浩早已从技校毕业,那这些年他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又是否真如当年大家说的那样,会为自己年少时的选择后悔呢?

周浩打小就喜欢动手捣鼓东西,老是趁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把家里的电器拆开来研究,从收音机到电视机,就没有哪一件电器能逃得过被他拆的命运。

好在他不单只是把这些电器拆开,还能把它们完完整整地组装回去,都说有这个特殊爱好的孩子比一般人聪明,这话还真没说错。

周浩在学校的表现一直非常优秀,特别是理科成绩尤为突出,2008年参加高考时,他就考出了660多分的好成绩,在当年整个青海省的理科中排到了前5的位置。

对机械制造感兴趣,动手能力也强,按周浩的想法是希望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过父母和老师却认为考出这么好的成绩完全可以进北大清华了,得把握住这个别人求之不得的机会。

于是,在他们的坚持下,周浩只能无奈地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按照父母的意愿报考了北京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就读。

然而,进入北大后不久,周浩就为自己当初的妥协后悔不已,生命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偏重于学术研究,而他感兴趣的是动手实操,所学专业和理想之间的落差让他对学习越来越提不起劲。

这些消极怠慢很快也体现在了学业上,他很少去参加自习,也不愿泡在图书馆,有的课程还能勉强认真听听,而那些纯理论的课程他根本就没心思去学,用他的话来形容就是,自己和这个专业一点儿也不来电。

看着他如此没兴趣,有同学便建议他看能不能转学到北大的工学院,这让周浩看到了一点新希望,不过找人打听了一圈才知道,想要在北大转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形下基本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没办法,周浩只好勉强把第一学年熬了过去,但他的考试成绩却是不尽如人意,除了几门稍感兴趣的学科考了七八十分外,很多课程连及格都难。

除了学习上消极怠工,人际关系方面也出现了问题,班上其他同学都专注于学习,很多人更是一早就做好了毕业继续考研的打算。

这样一来,无心学习的周浩和同学之间似乎也找不到***同的话题,在学校里自然没有一个能聊聊心事的好朋友。不感兴趣的专业、不体面的成绩单和无处诉说的苦闷,这些让周浩对未来无比迷茫和绝望,于是他决定先休学一年,调整调整心态再重回学校。

休学后的周浩去了深圳打工体验生活,曾经人人羡慕的北大学子在这里却不得不放下身段,从电话接线员到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样样都得干。虽然大多数时候感受到的是生活的艰辛和失败的挫折,但也有让周浩可以小小得意骄傲一下的经历。

在一家生产电感线圈的工厂打工时,周浩一进车间就得到了车间主任的赏识,称赞他悟性强上手快,还把他当作了自己的接班人培训。

很快周浩就在生产线上度过了一年的时光,同时这休学一年的打工经历让他明白了两件事,一是必须继续好好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二是成功的路不只进象牙塔这一条。

于是,周浩决心按自己的想法重新规划以后的学习方向,他不回北大了,他要退学。同时他也找到了最感兴趣的专业数控方向,通过上网查询,他得知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数控专业在业界很有声誉,这里便成了他转学的首选目标。

当父母和周围人得知他要从北大退学转到一所技校去读书时,全都觉得太不可思议了,特别是父亲反对得最为厉害,他一次次地规劝周浩,不要干这样的傻事,进北大是多少人的梦想,你考上了不读去上什么技校,以后有他后悔的!

但不管父亲如何劝说,周浩这一次始终不愿再妥协,他觉得如果为了别人的想法进北大读一个自己毫无兴趣的专业,那才是会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事。

不过和父亲直接沟通,父子俩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周浩调转方向,想先说服比较好说话的母亲,再让她去做通父亲的工作。周浩和母亲进行了一次最坦诚的谈话,他把自己进入北大后遇到的困惑、承受的心理压力以及休学打工的经历详细地说给母亲听,母子连心,儿子的痛苦让母亲听后心疼不已,她答应帮儿子成全心愿。

最终在母亲的努力调和下,父亲也做出了退让,同意周浩按自己的意愿去安排以后的求学之路。父亲的转变让周浩大喜过望,他争取到了自主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权利,未来的一切在他心里又重新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周浩办理好了北大的退学手续,前往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咨询有关就读的事宜,没想到第一次却闹了个尴尬的笑话。

由于社会上对技校普遍存在着偏见,认为只适合一些成绩不好考大学无望的孩子就读。因此,虽然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有着优秀的教师团队,却依然为生源问题发愁,学校能招收到的大多数都是初中毕业生,高中生毕业生都为数不多,更别说像周浩这样能考进北大的高材生了。

于是,当院长童华强听说有个北大生想来学校就读时,第一反应是让招考老师先打电话去北大核实一下情况,问问看这孩子是不是心理上出了啥毛病。

在确认周浩只是因为专业的问题才转学时,学校把他当宝贝一样收了进来,院领导和老师还专门开会讨论,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教学方案。就这样,周浩入学后连跳两级,直接被安排进了技师班学习,为他安排的班级和老师也是学校里最好的。

因为就读的是他最感兴趣的数控专业,上课的形式也特别符合他的心意,周浩身体内的潜能和热情全被激发了出来,他学习的状态和在北大时简直是判若两人。

上课认真听讲,不懂的问题追着老师问,下课后还在反复揣摩钻研课程中的难点,只要一有时间就泡在实验室里不想出来。老师的精心指导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刻苦,周浩的进步让所有师生都刮目相看,别的同学需要两三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他差不多一周时间就可以搞定。

由于成绩优异,学校也给了他很多重视。2014年,周浩代表学校参加了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摘得桂冠,赛后有新闻记者将他放弃北大转读技校的求学经历详细报道了出来。

周浩随即成为了广受媒体和公众关注的话题人物,社会各界围绕他展开了一系列有关教育观念改革、就学择业等热点问题的大讨论。

不管外界给周浩贴上了怎样褒贬不一的标签,他在面对别人的疑惑时,给出的回答始终是,他从来没有因为读技校而后悔过。当时的周浩也正在考虑着毕业后就业的去向,不少国内知名的工业制造企业都向他发出了邀请,就连远在老家青海省的就业局也派人专程来到了北京,欢迎他回到家乡去工作。

再三权衡之后,周浩谢绝了各方邀请,还是决定留在学校任教,他这么做主要是考虑到数控领域还有许多学习的空间,自己只有24岁,不必急于到企业去,留在学校里可以边学习边工作,有利于自己能力的提升。对于周浩的这个选择,学校方面也很开心,校领导表示将尽力帮他争取到落户北京的名额,相较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技校生想要在北京落户是难上加难。

幸运的是他拥有全国比赛冠军的荣誉,在学校的积极争取下,周浩于2016年如愿以偿地落户到了北京。周浩留校任教的第一学期担任的是辅讲,到了第二学期就破格提升为了主讲老师,而他也在带学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已经越来越享受教书育人的乐趣。

当初只是把老师当作过渡职业的周浩,在这个行业里一干就是5年,为企业培养出大量合格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他自己也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职业教育老师。

他在参加首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技能比赛时,再次荣获冠军,面对着掌声和荣誉,周浩的心里又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希望有更多技校的孩子能被大家看见,这是周浩从教后最大的心愿,和他有着相同愿望的还有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原院长童华强。

童华强是一位资深职业教育工作者,他希望将自己多年累积下来的经验分享给更多同行,于是2016年从学院辞职,创办了一家教育咨询公司。

作为童华强最得意的门生,周浩既有技工学校的学习经历又有多年的执教经验,童华强希望他也能加入到自己的队伍中来,***同为推动职业教育的前进而努力。

周浩接受了童华强的邀请,由老师转变成了一名职业教育咨询师,对于他的新身份,童华强笑称,其实还是一个老师,只不过原来是学生的老师,现在是老师的老师。

能够通过前来接受咨询培训的老师,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经验惠及到更多的技校学生,周浩感受到这份新工作意义重大,他也把更多的精力和热忱注入到了其中。成为职业教育咨询师后,周浩接手的第一个项目是为几位来自于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的老师作培训。

这几位老师中有的是硕士毕业生,还有的是博士毕业生,他们教授的是相关景泰蓝、雕漆专业的课程,周浩作为一个技校毕业生为他们作培训深有压力,不过同时也成为了激励他的动力。

为做好这次培训,周浩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多次亲自前往景泰蓝制作现场考察,对于其中的108道工艺流程都烂熟于心。

结合自己以往的职业教育经验和考察结果,周浩向这几位老师提出了好几条教学建议,包括提前在初级班增开设计课程,将营销、运营等课程加入到整个教学体系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就业水平。

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周浩提出的建议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也特别受学生的欢迎,这让新入行的周浩对未来的职业前景更有信心了。继续充电提升自己是周浩接下来的规划之一,他计划利用工作之余先读个相关的硕士文凭,然后再向北师大教育学博士的目标进军。

尽管周浩以一个技校毕业生的身份走出了一条成功的人生之路,但有关他当年弃北大读技校的话题,赞同者和反对派之间的争论一直没有停过。

周浩本人也说,自己走的这条路并非人人适合,绝不可以拿来生搬硬套。不过,有一点我们都应该承认的是,技校毕业的孩子也有春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