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酒是多少度?为什么宋武喝了几罐酒后没有喝醉?
《水浒传》中的酒文化非常有名,有酒后打虎的,有酒肉和尚鲁等。小说中经常喝十几碗甚至几十碗,而鲁则有些夸张。喝了十多碗酒,他还要再喝一桶。
在宋武最著名的事情之一应该是杀老虎。宋武在离景阳冈不远的酒店喝了18碗酒,拿着哨子棒向景阳冈走去。商店警告宋武不要去景阳冈,因为那里有一只老虎,已经吃掉了20多人。宋武认为店家是故意吓唬他,仍然坚持去景阳冈,但是景阳冈上有老虎,虽然宋武喝了65438+。
其实一直到宋代,古代人大多都喝甜酒。甜酒,酒精度低,口感甜,是当时人们的主要饮用酒。所以古代人的酒量可能没有现代人多。
白酒在宋元以后逐渐流行。它的学名是蒸馏酒,也叫烧酒,因为白酒是可以点燃的。烧酒不是一种古老的方法。自元朝以来,这种方法就被发明了...最近只和糯米或粳米或小米或大麦一起蒸,放在发酵缸里蒸七天。它像水一样清澈,有非常强烈的味道,覆盖着酒和露水。
北宋辽、金、元等进入中国后,才创造出蒸馏酒,因为他们的祖先世代生活在北国的草原上,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得不喝高浓度的白酒取暖。蒸馏酒是彻底统治中原的元朝的杰作,酒精含量是通过蒸馏提高的。后来满清入关,因为也是因为东北天气寒冷,再次引起了一波高度蒸馏酒,类似于烧刀子。而我们现代人却忽略了中华文明的发酵酒,过于注重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的蒸馏酒,导致现代人普遍认为中国的酒酒精度高,难吃。其实这是对我们自己国酒的极大误解。
古代的酒和现在纯度50度、60度、70度的酒相比,相差甚远,不要被古人的狂饮所迷惑。他们的酒一般是啤酒的度数。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喝一瓶两瓶,这并不奇怪。
西汉的酒是2000多年前的了,还能剩下4度不容易。翠绿色是因为酒存放在青铜器里,翠绿色是青铜生锈的颜色。蒸馏酒原产中原,英国李约瑟博士的著作中有记载。前一阵子,宋武在景阳冈喝假酒。他打老虎的时候,打的不是老虎,而是转基因山猫。一些著名的老虎,宋江看中了,作为导演,拍摄《水浒传》。过去酒的浓度和现在的甜酒(米酒)差不多。如果是现在的优质酒,《水浒传》作者也不会编一个宋武喝十八碗的故事,过去的酒碗也就三四两。
中国的酒是杜康发明的,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奴隶制王朝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饮酒作乐的传统,但中国古代的酒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度数不太高。根据史料分析,元代以前的酒大概在0-18度之间。宋武是宋朝人,所谓“三碗不过岗”不过是十几度的酒,所以宋武喝了十八碗酒。
因为以前酒是粮食酿造的,老百姓怎么买得起粮食?他们自己吃都不够,更不用说酿酒了。所以普通人喝酒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只有贵族才能引用。可见,如果以现代人的容量回到古代,估计人人都是酒徒。宋武喝的十八碗酒相当于今天的一瓶二锅头!
“酒”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表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喝酒。因为古代的酿酒技术并不优秀,所以酒的质量并不好。在古代,当酒精度达到10%时,发酵停止,所以酒精度一般在10左右。另外,古酒冲泡后会浑浊,此时需要过滤。过滤后,酒的颜色清晰,质量更好。双重原因决定了古代的酒不高,所以也就不难解释古代人的狂饮了。当然,小说中也有一些夸张的成分,比如《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但是,再小的度数,也还是酒,还是喝多了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