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起源是什么?
古人认为天地之前只有一个阴阳的动力。在阴阳的相互作用下,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兼容,相互摩擦,相互摇摆,相互交流,从而形成了宇宙,男人和女人。这种动作被认为是无止境的循环运动,阳衰阴衰,阴衰阳衰。在这个宇宙的概念中,男人和女人都是人的形式。男人需要女人,女人需要男人。《易经》中的第六十三卦“吉吉”更清晰地展现了男女之间的完美交融。这种交融是双方共同完成的,这就是“坎”
最下面是“李”,“坎”代表水,月亮和女人。“李”代表火、太阳和人。李侃象征着男性和女性元素之间的微妙平衡。
古人把男女关系定义为“和”字,阴阳关系中的男女关系也是和字。前一个组合词包容、兼容、吸引,后一个组合词平和,无前无后,无上无下,无高无低,无始无终。这是一个立体的太极,合起来就是元、恒、理、真。这四个字暗示着阴阳平衡,男女平衡。
由此我们会想到中国的太极图,这是一个包容的图形。你有我,我有你。左半部分代表阴的萌芽阳,右半部分代表阳的萌芽阴。男女是这种世界观的人的形态,体现了这种规律中的男女是阴阳的载体,阴阳互动无穷,男女相交繁衍。画家王涛有一幅画叫《天平》,画的是太极图中两个裸体的男女。它们包容交织,看起来很美。我钦佩这位画家大胆的想象力和构思。这幅画的形象展示了中国文化的起源,指出了人类生活的起源。
易经有云:“道已变,人各有命,平安有保障。这是事实。”有了阴阳,男女就有了“和”字,万物都能过自己的生活。《礼记》对阴阳关系的定义是:“天地有德,阴阳相通。”天地最高的德性是阴阳相通,阴阳相通,男女交媾。性仿天地之德,非通奸。《道德经》说:“万物负而持阳,冲动而和。”只有“负而抱阳”才是世界的和谐,这才是动力。《黄帝内经》说:“阴阳互为根源,相互平衡。”两者互为根源,男女关系是性关系。
至此,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阴阳始终是相互运动的矛盾统一体,相对、相互依存、互为根源、和谐、平衡、不可分割。阴阳是天地人三才。古人说:天地若有,万物必有男有女,然后是男女,然后是夫妻,然后是父子,然后是王公大臣,然后是上下,那么礼仪就是“李周”。从这个推论不难看出,《易经》一直把男女关系等同于天地关系,一直把男女角色等同于天地角色。至此,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然界的有序进化,人文中的五德关系,都是从天地关系、男女关系、夫妻关系,再到父子、君臣、辈分、上下、人伦、道德、文化的演变,都是从阴阳关系、男女关系演变而来。
所以古人认为男女夫妻关系的稳定是世间最大的事情。情侣在一起,世界才能稳定和谐。所以男女关系是“天地之意”。
就这样,性这个话题如此严肃,如此神圣,如此不容小觑,如此神圣。难怪古人不像我们现代人一样淡化性。古代人对性的态度非常纯洁、神圣、明确,甚至要在高高的祭坛上顶礼膜拜。什么?因为这是天地之德,是人类之本,人类的一切都源于此。古人为了使性别更加明确,强调两性的吸引,常把“阳”称为“火”或“太阳”。
形容阴为水或月。
房间里的书经常把男人的性经历比作“火”
把女人的性经历比作“水”
。易燃,遇水易熄灭;水被火加热需要很长时间,但冷却很慢。毫无疑问,这是关于男女性爱前后的真正区别。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这个比喻。古人认为性行为是天地互动的再现,是性与雨的自然现象。时至今日,“性”这个词仍然是使用最广泛的性行话,“浪漫的月亮”这个词也是男女之间爱情的代名词。你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先把普遍的东西“性”看作是一种高雅的东西,并把它描述为一种高雅的东西,甚至是一种神圣而严肃的东西。为什么?因为它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如果一部《易经》充满了阴阳,仅仅讨论性与中国文化的原始关系是不够的,因为《易经》中有太多可演化的东西、原因、内容和符号。美国人不是从易经六十四卦进化出了计算机的原理吗?那么,可以以中国的《诗经》为例。《诗经》开头,第一部作品是《关雎》“关雎,在江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我想问一下,作为当今任何一份报纸的主编,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头条,把最重要最有分量的文章放在头条的最上面。这是一个纲领性的东西。连孔子都这么重视男女之事,可见古人重视男女之事。为什么?人的本质是天地之德。
20世纪80年代初,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出土一尊红山女神像,轰动世界。中国文明前进了1000年。今天,当我们揭开被红山女神掩盖了五千年的神秘面纱,擦去历史的尘埃时,它又会让我们大吃一惊,因为它还涉及到“性”这个话题。第一次看到红山女神的出土照片时,就有这种联想。虽然女神的头是不完整的,但她的鼻子后来被发现,少了一只耳朵,前额上方也有缺陷。但是,我注意到一对女性的乳房被遗弃在她们头的右下方。这些乳房丰满巨大,只有成熟女性才有。后来我们发现被肢解的盘腿而坐的女神的腿也是赤裸的,这样就可以得到红山女神的全貌:她长发披肩,全身赤裸,胸部巨大,盘腿坐在祭坛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性”。
女性的乳房与生育和性有关。在古代,“母”字和“爽”字是同一个字,“爽”字特别强调女性的乳房。很多人找到女神头像的时候,首先要研究的就是头像。这可以理解,但是别忘了这些胸。也许这才是对红山女神研究和考证的真正意义。因为我们在牛河梁上看到过几个较小的女性裸体雕像,它们的特点是胸大臀肥,而且特别强调女性的性特征。当然这里强调的是生育和育儿,但都和性有关。所以,这进一步证明了我们的祖先并没有像我们现代人那样遮遮掩掩,而是表现出了极大的童贞,豪爽,没有邪念。而且赤珊女神的裸体雕像比西方的维纳斯还要早几千年,而且夸张扭曲。本文对女性的性特征进行了合理的强调,证明了中国的性文明文化比西方早几千年,比西方更文明开放。
所以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他很难对自己民族的根本文化知之甚少。但近代中国很少有人深入研究。但是有一个外国人(荷兰人)叫高罗佩,他对中国的性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证,他的行为让中国人汗颜。
中国古代对性的研究可谓百花园中的一大景观。这条文化长河的支流九弯九折,每个历史时期都不一样,多姿多彩。从《易》到《易·文淑志》都有名篇,在西汉时被视为医术之一,从未被视为淫秽。六朝以后,道教的“性交说”和“宫女不死说”被人们背诵和研究,并不被认为是禁忌。隋唐时期,密宗传入中国,交媾意识理论与道教齐贤学说融合。这类作品层出不穷,敦煌壁画中有展示,达乐赋中有注释引用,准备充分。理学把伦理和节欲推向极致,是人性的异化,是人类发展的桎梏。但民间另有天地,文人与之无关,于是沉湎于辞藻,设酒吧妓女,遍地开花,堵塞公共渠道,暗流涌动。也许这是朱程理学没有想到的。当时诗词歌赋广为传唱,连妓女都是填词高手。”可以说这是不幸的。"
。辽金时期流行散曲,尤其是男女爱情的歌剧,一曲长,一首短。民间口头创作是一宫两调,或婉约或豪放,燃烧着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忠诚,进一步体现了对被理学和礼教压制的男女自由的歌颂。明朝以后,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在江南美景中有所作为。他们拿玄女大做文章,大肆炒作,很受欢迎。当时中国的画家和小说家也各奔东西。例如,唐伯虎和仇英的浪漫主义人才也画情色画,其色彩不亚于西方。小说家不甘寂寞。大量的情色小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情色小说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们涵盖了从宫廷到民间生活的一切。它们在传播文化、促进中国白话小说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对于中国正统的经典文化,是“亚文化”的一种形式。虽然不太理想,但是比较适合人的生活。清朝以后,头发和服饰的颜色虽然有所变化,但在闺房方面却不亚于第一个朝代,甚至超过了第一个朝代。儒家思想盛行,宋雪受到赞扬。所以一些艳情小说被保密甚至禁书,乾隆、嘉庆以后保存下来的不到十分之一。在18和19世纪,一些西方人来到中国考察中国的性文化,但很难找到这样的书籍。他们问人都遮遮掩掩的,都觉得中国的性很脏。更何况,这种误解他们也不能怪外国人。他们哪里知道中国房间里的东西是非常健康文明的,甚至是精致科学合理的,没有放荡暴虐?荷兰人高罗佩对中国的性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感叹“中国的房间安静卫生,没有暴虐的疯狂和怪异的行为,可谓中华文明的辉煌。”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性文化是外国人所称道的,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不去探索一下呢?过去,中国人在允许的研究领域里避免谈论性。搞医学的不知道卧房艺术,学宗教的不知道密教,写小说时大多提到《金瓶梅》艺术史,忽略情色画,使得一些问题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很多资料都尘封在图书馆里,不为人知,比如卧房与道教的关系,艳情画与艳情小说的关系及其进步意义。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性幻想和描写,中国家居艺术在中医中的意义。这些都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需要探索和挖掘。这难道不是中国文化人的责任吗?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