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颜值,不如让人相处舒服

再好的颜值,不如让人相处舒服

毫无疑问,2020年很多人的生活和我一样,一直都和疫情,封锁沾边,包括现在,我所处的城市—墨尔本,依旧戒备森严,出的去,进不来。

很多在墨尔本的我们,几乎要忘记正常生活的样子了,忘记了不需戴口罩,想出门就出门,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见一个人就去见的日子。

5公里范围之内的,戴着口罩的,还必须要遵守社交距离的社交是真的快要磨掉很多人对生活的激情了。

好在墨尔本的疫情整体有在好转,本周一(9月28日)起,宵禁也取消了,户外聚会增加到5人,每户购物人数不再受限,房屋开放恢复预约

10月6日,澳洲也将迎来夏令时(时钟向前调一小时)。天气好转,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明媚起来,生活依旧可期啊~

虽受疫情影响,少了很多社交活动,可却意外地认识了比往年更多人的人。在与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让我对人心,人性有了更客观的感受和思考。其中最大的一个感悟就是:

情商往往比智商更重要,不管你多美多帅多有钱,做事让人舒服才可以赢得人心,才会让人想要与你长期交往。

情商很抽象,感受却很真实,很立体。

很多时候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比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语调,都会成为为一个人的加分或减分项,从而影响到我们和彼此的关系。

相信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几个自诩 “性子直”,“大大咧咧”,“坦率”的人。他们人不坏,可却让人厌烦。说着让人难为情的话,做着让人生气又尴尬的事。自己没意识到问题还总借口说:“这就是我的性格“,“我爱说真话“,”我性子直“,”我为人实诚,不会说客套话。”

可是,真的这样吗?

21岁那年,有个朋友,不知为何有段时间他一见到我就言语损我,每次我马上要被他惹怒的时候,他又会贱兮兮地对我笑,还跟别人说:“哎呦,这么点儿玩笑都开不起啊?没意思”,转头又是一副很欠打的嘴脸,似乎意犹未尽。

他如着魔一般,把拿戏谑我,言语捉弄我作为他快乐的源泉。

放到现在,根本不会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可惜那个时候,就像我,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

,这根本就不是所谓的性子直,或实诚,这完全就是低情商加没有眼力见。

你觉得他是朋友不好直接怼回去,可是有些人不值得你去替他们如此着想。

该怼就怼,毕竟你的世界里本来就不是谁都可以/应该请进来。

但是你的“怼”可以做得如行云流水般自然,不仅自己解气,也不会太伤了和气。

如果说智商很大一部分是遗传的,天生的,那情商就是后天的,与生活环境,阅历,个人经历有关,所以便可以通过精心的,有意的训练后天习得的。

情商绝非一蹴而就,你的一次“高情商“行为或许是偶然,但只有当你固定的,特有的个人行事作风能够持续让他人感到舒服,同时保证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及利益被兼顾到,这才是高情商。

正如这12项国际情商指标,情商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如何权衡好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和利益;如何将语言和人性巧妙地糅合起来,让对方与自己产生情感,利益的***鸣,因此而达到沟通的最佳状态和目的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1. 成全别人:?即使你已经知道答案,依旧留给别人表达的余地

2. 话从不说满,太满只会让人们逐渐发现你更多的不足

3. 当别人兴致满满时,不要泼凉水;要感受对方的喜悦

4. 别人自嘲可以,但是你不可以轻易附和

5. 事情不需要做到极致,但话一定要说漂亮

6. 不要吝啬对别人的赞美,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7. 话不要说满,事不要做绝,没有绝对的朋友,或绝对的敌人,只有绝对的利益

8. 少说,不一定多做,但一定要低调

9. 世界很大,人心很深,永远要对不同的人与事物保持一颗开放及包容的心

知乎上有个话题叫做:有哪些道理是你成年以后才明白的,其中一条高赞回答便是: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年龄越大越懂得,你的智商决定你的下限,而情商却能提高上限。

譬如,我在做一档线上节目,经常需要和男女嘉宾进行前期交流去安排节目,你会清晰地感受到有些人做事说话让人如沐春风,非常舒服,让人不由自主愿意去更多的分享和互动,甚至想要发展成为朋友,你交代下去的任务,他们也可以很快,并且保质保量完成;沟通成本低,办事效率却很高,重要的是做事说话还都让人很舒服。

而有些人话不投机,三句都嫌多,做事方法到说话都差点味道

- 简单的一个表格你要再三敦促,拖到节目开播前才给到节目组;拖拖拉拉

- 做海报需要的照片随便扔给你一张,等你海报都做好了,人家又不开心了想换张照片;就仿佛工作人员做海报跟呼吸一样简单;

- 聊天时只有hey~没有任何的称谓,?话语之间的莽撞和粗糙暴露无遗;

- 节目开播之前10分钟,突然加了我的微信,草草了事,敷衍的一条短信砸给我说有急事,不能参加了。但愿你是真的有急事。但是,事后没有任何的道歉和解释。

这类人,拉黑倒不至于,可是心里面已经“断交”了,失去了继续交往的兴致,因为他们输在了第一印象。即使后来还是会持续接触,信息会更新,也往往盖不住初次印象的鲜明性,

因为第一印象往往为以后的交往起了“心理定式”的暗示作用。

很多演员因为某个角色一炮走红,为大众所熟知。但是之后无论他们如何转型都始终逃不出这个角色的影响。人们在谈论到他的时候也会说:“他当时就是靠某某电视剧成名的,我还记得他那会儿......"因为这个角色带给他们的标签已经深深烙印在观众的脑海里。

「标签」一旦被贴上,就很难将其从别人的心中轻易摘除或修改,这个标签就是别人对你评价的「框架」,并且这种认知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影响人们的判断,让大家选择性忽略部分事实,以求所得结论和「标签」的定义一致。

“其实,他们都不傻,更不坏”

可是都输在了低情商

人与人相处,到最后拼的都是一个个细节,越是不起眼的细节,越真实地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与情商。有时候人设的崩塌也是在一瞬间,再想挽回就要付出更多倍的代价。

20刚出头,莽莽撞撞说错话,还没学会怎么做事,别人会体谅你,还会为你的年轻买单,甚至觉得你傻得可爱;

可如果25岁之后依旧口无遮拦,说话不过脑子,不照顾别人的感受,分不清场合,只顾着自己的感受和利益,那只会将别人从你身边推开。

成年后的取关,离开往往都是默默无闻的,我即使不喜欢你了,我也不会直接告诉你,我甚至依旧会让你自我感觉良好,可是我就是不愿再搭理你了。

所以,其实仔细想一下,一个低情商但自我感觉甚好的人,若旁边也没有人提醒他,给他敲警钟,那TA其实是在慢性社交自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曾在其著书《情商》中诠释情商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时说道:

“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所能抵达的程度。”

记得2年前去参加一个女生的离职告别聚会,聚会时女孩带了她的男朋友一起过来和。

第一次见面,男方高高大大,非常帅气,性格也很开朗,可是聚会期间,男孩儿在饭桌上说得一句话让所有人都非常尴尬。

大家都开心地祝愿女孩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记得保持联系,突然男方兴奋地看着女孩说:“你终于摆脱这份无聊的工作了,你那工作是在太无聊了,还不如来我们公司我给你介绍一个。”当时,我都替那个女孩感到尴尬?。

蔡康永曾经在一段采访中说过:

“比较传统的思维就认为高情商是一个八面玲珑很会做人,没什么情绪,不会发脾气,永远面带微笑的一种人。如果这就是高情商的话,我想没有人会想要高情商,因为这个的代价一定会是委屈自己。八面玲珑,那是服务业需要的素质。

—蔡康永?《蔡康永的情商课》

与人交往的秘诀就是:心里装着别人,照顾着别人的感受,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让别人感到快乐,舒服,喜欢和你在一起时候的感觉。这样反过来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积极回馈和机会。

有人说,真正的牛人都是非常低调,平易近人的。相似的硬件条件下,高情商就是你的软实力。软实力就是你的为人处事,做事方法,价值观,性格。

很多商界精英和成功人士,比如华为老总任正非,商界传奇李嘉诚,海底捞董事长张勇,

他们软实力的来源就是钱以外的东西,即“创造自我,追求无我”的价值观。

这个价值观不是纸上谈兵说出来的,而是实打实做出来的。

他们的员工,身边一起***事的人感受到了,就会出去讲,这样就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场,而形成的这个场为他们收获了更多的软实力,比如好名声,使得大家都愿意和他们做生意,有合作的机会也会想到他,于是他们越来越成功,走上良性循环的成功道路。

生活中每个人的角色,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地位不同,所以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物的想法也会有所不同。

要接受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多元性还有灵活性。人情世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很多都要因具体情况而定。太过锋芒毕露,或者太过“佛系”都不好,分寸和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你可能会说,我时刻想着照顾别人的感受,站在别人的立场,岂不是很累?

当然会累。

但是何炅在一期《奇葩说》中的一番话或许能解答你的疑惑:

“只有自信的人,才敢去讨好别人,我不但可以弄好我自己,我还可以让你开心,我也没有为难自己,我不辛苦的,而且在整个过程,我自己很习惯,甚至很享受。"

简单粗暴地总结下就是:让别人舒服的前提,是自己内心已足够强大。

而对于真正厉害的人来说,这是深到骨髓里的教养和已经长期践行下来的个人价值观。

有人可能需要刻意去培养或注意这些所谓高情商的细节,而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觉得就应该这样做而已。

所以,归根结底,与人相处,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最后,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别人眼中相处起来如沐春风,温润如玉的人。

晚安~好梦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