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罗生门:对黑暗人性的深度书写,唤醒良知,寻求善良

短篇小说《罗生门》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于1915年创作的一部代表小说。

芥川龙之介以小说的形式深刻地写出了人性的阴暗面。

“人如果不自私,就活不下去;哪里有弱点,哪里就有谎言。”

读小说的时候,我觉得: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作者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可能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与小说和作者产生联系。

芥川龙之介于1892年出生于日本。出生9个月后,芥川因为母亲精神失常,被送到叔叔芥川家做养子。芥川家族在当时的日本属于旧封建家族。

芥川的一生很短暂。35岁时,他服毒自杀。所以芥川留给自己的创作时间也是短暂的。

但在他短暂的写作生涯中,芥川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被后人称为日本文学的标杆。

《罗生门》的创作背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罗生门》的创作背景;二是芥川创作《罗生门》的个人背景。

从小说中对罗生门的衰败和荒凉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社会动荡、经济萧条、人民悲惨的乱世。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说,当人不能得到“生理需求”,即个体生存和维持,如衣食等。此外,还有“安全需求”的缺失,即人们感到威胁和害怕。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比如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冷漠。

《罗生门》的另一个创作背景是芥川的个人经历背景。

写这部小说的时候,芥川失恋了。

1915,芥川爱上了青山女子学院的英语才女吉田弥生。但是他们的关系被养父阻止了。最后分手结束。

这场失恋不仅让相爱的两个人彼此分离,也对芥川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看到了伪装成“善良”的自私;他感觉到了自己的自私。

罗生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01,“谁被雨淋湿,无路可走”

《罗生门》以由盛转衰的京都城市罗生门为故事背景。

一天晚上,一个女佣从罗生门下来避雨。这个被雨淋湿的家伙,因为抑郁症刚刚被他多年的老主人辞退。

这个时候,假设没有出路。

想生存,想生存,这是人的本能。是谁在垃圾堆里苦苦思索着如何不被饿着,思想斗争着:为了生存,他要不要当强盗?!

尽管丁丁有“当强盗”的想法,但他仍然缺乏行动的勇气。

这时,他在警卫室遇到了一位老妇人。当时老婆婆蹲下来拔了一具女尸的头发。说这话的人,很是生气。他对这样的犯罪行为感到厌恶和反感。

于是,他抓住老婆婆,问她: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老太太说,”...你以为我在做坏事,我不做就饿死了,我也没办法!”我比她更没办法,也许她会原谅我。"

谁听老婆婆这么一说,心里就打起了“强盗”的主意。

谁上前一把抓住老婆婆说:“我扒了你的衣服你可别怪我。不这样我会饿死的。”他抢走了老妇人的衣服,然后消失了。

是谁对老妇人的行为深恶痛绝,进而认同老妇人“除了生存别无选择”,将自己同化为另一个老妇人——一个不被良心和道德所接受的人。

人性的善与恶并存。有一个治愈短片《每个人心里都有两只狼,你选择喂哪一只?如果你用善良喂养它们,狼会带给你善良的力量。相反,如果用“恶”喂养,狼会加强“恶”的力量。

善与恶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什么,就会呈现什么结果。

在选择善与恶的时候,人也是从最初的受害者演变成了加害者。就像小说里的那个家伙,被旧主辞退,失去了生计。这一解雇的原因不是丁丁的个人过错。从某种意义上说,丁丁也是社会和时代的受害者。

最终,为了生存,他选择了做一个作恶者——强盗。

02.“我没办法喜欢她,也许她会原谅我。”

罗生门老婆婆的故事比较简单。

一个拉出女尸的老婆婆被仆人抓住,问她:你为什么这样做?

老婆婆说:“拔死人的头发是不对的。但是这些死人活着的时候做这种生意。被我拔了头发的女人,活着的时候把蛇肉切成块,晒干,在军营里当鱼干卖。如果不是因为瘟疫,现在还在卖。她卖的鱼干味道很好,军营里的人还用它做饭。她做那种生意还不错。如果她不做,她会饿死。反正也没办法。你觉得我在做坏事,但我不做就会饿死,我也无能为力!我比她更没办法,也许她会原谅我。”

老妇人说完这话后,仆人抢走了她的衣服。

《罗生门》的故事其实讲的是人性的阴暗面。

但是,人性的阴暗面是无法忍受赤裸裸的暴露的。需要包装粉饰一下。就像有些人用一些善意和谎言来粉饰自己的利益,包括生存利益和欲望利益,从而逃避良心和道德的谴责。

老年妇女也是如此。她认为女尸生前不是好人。为了生存,她用蛇肉当鱼干欺骗买家。现在老婆婆为了生存,把女尸的头发拔下来卖。就像一具女尸,她除了生存别无选择。为了给自己做过的不道德的事情找一个平衡。

从哲学上讲,看事物不要看表象,要看本质。

读《罗生门》就是在我们的心中放一面智慧的镜子,学习和认识真理与谬误、对与错的区别。

03.为生存而作恶的利己主义。

培根说:“为了给自己煮蛋而不惜烧毁房子的人,是极端利己主义者。”

罗生门背后也是利己主义。

所谓利己主义,从极端自私的个人目标出发,不择手段地追求各种名利地位和享受。

《罗生门》中有这样的描述:“要想从无中找到出路,就得不择手段。如果你在乎手段,你只能在街上的垃圾堆里饿着肚子,然后像死狗一样被拖到这门口扔掉。”

利己主义的出现有时是由生存的威胁和恐惧带来的,比如《罗生门》中的《假设》和《老婆婆》。

有时候,利己主义是人的欲望极度膨胀造成的。比如多年前“地沟油流向餐桌”事件被曝光:为了个人私利,不顾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你丑陋的灵魂能承受你与生俱来的尊严吗?

现在不仅是“利己主义”,还有“精致利己主义”这个词。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指的是经过装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这群人有自己的生活追求,不盲目追求物质价值,也有自己的生活品味。

无论是利己主义还是精炼的利己主义,其实都会有看不见的或摸得着的暴力。暴力的背后,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一种欺凌弱者的关系。

就像《罗生门》里,被掌控命运的老师傅辞退,这就是权威的强弱;又是谁偷了老婆婆的衣服,身强体弱。

芥川龙之介用他的才华,用他的笔——在黑暗人性的深处写作,渴望唤醒良知,寻找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