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蠹》原文及翻译
《五蠹》原文及翻译如下: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文:
上古时代,人民少,可是禽兽却很多,人类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有位圣人出现了,在树上架木做巢居住来避免兽群的侵,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有巢氏。当时人民吃野生植物的果实和蚌肉蛤蜊,有腥臊难闻的气味,伤害肠胃,人民疾病很多。
有位圣人出现了,钻木取火来消除食物的腥臊,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燧人氏。中古时代,天下发大水,鲧和禹疏导了入海的河流。近古时代,夏桀和商纣残暴淫乱,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
如果有人在夏朝还在树上架木筑巢,还钻木取火,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如果有人在商朝还尽全力去疏导河流,一定会被商汤、周武王耻笑了。这样说来,那末如果有人在今天还赞美尧、舜、汤、武、禹的政治措施,一定会被新的圣人耻笑了。
因此圣人不要求效法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而应研究当前的社会情况,并根据它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
有个耕田的宋国人,田里有个树桩子,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树桩上,碰断脖子死了;这个人便因此放下手里翻土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兔子不可能再得到,可是他本人却被宋国人笑活。今天想要用古代帝王的政策来治理现在的人民,都是和守株待兔的蠢人相类似的人。
文章赏析
《五蠹》是《韩非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集中反映了韩非子的社会历史观和政治思想。所谓“五蠹”,是把五种人称为社会的蛀虫,“蠧”是蛀虫的意思,这五种人是:儒者、游侠、纵横家、御患者、工商之民。
因为韩非是主张法治的,而儒家主张仁义,游侠能触犯法律,韩非是主张耕战的,御患者逃避兵役,工商之民反对农耕,所以韩非反对他们。那么韩非的主张究竟对不对呢?只能说他的严刑峻法的主张适合封建集权专制制度的需要,强调了君主的绝对权威,压制了民主的社会风气。
他的“五蠹”之论未免偏颇,他自己被谗下狱而死就是一个例子,这说明严刑峻法,只会制造大量冤狱,社会的稳定是以实行恐怖、人民的恐惧为代价,靠这种方法治国,是得不偿失的,即使在封建社会也不能长治久安,只能是统治者的一厢情愿,认为当今之世只能以刑罚和武力来治国,这不是科学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