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封锁政策的事件始末
大陆封锁政策的形成
欧洲战争期间,英国和法国始终是对立的双方。英国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牢牢地控制着制海权;法国则拥有一支强大的陆军,这支军队在欧洲大陆曾经所向披靡,取得巨大的胜利,然而却无法跨越英吉利海峡去击败它的主要对手。这一时期,英法之间除了海上和陆上断断续续的、规模不大的战斗外,主要是经济战。
欧洲战争开始后,英法两个主要交战国的经济斗争便随之而起。英国利用海上优势控制着制海权,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允许有限制的中立贸易。即给中立国颁发特许证,允许中立国船只在西印度群岛装货后,运到中立国本土,然后可以输出到任何国家。这样,英国就在保持对殖民地产品垄断权的同时,把中立国变成了它的帮手。
法国工商业由于受到英国商品的竞争,企业家们大声疾呼,禁止英国货入口。法国吉伦特派首领布里索认为:英国的经济依赖于货物的出口,因而对帝国的沉重打击莫过于对它关闭法国这个最好的主顾的门户。1793年10月,法国政府宣布禁止英国商品进口,中立国船只装运的敌货为合法捕获品。但是,法国不久就感到殖民地产品和原料的缺乏,因而不得不对中立国重新开放了港口。英国商品很快就出现在法国市场,使最初的封锁成为一纸空文。
1797年10月,法奥《坎波福米奥和约》签订后,第一次反法联盟瓦解。但英国仍然是法国的主要敌人。法国督政府再次重申禁止英国货物入口,宣布:凡是中立国船只运载的任何英国产品,或在英国港口停泊过的船只,均被视为合法的捕获品。但是,货物的走私仍在猖狂地进行,中立国的走私船供应粮食给安第列斯群岛和西属美洲,把木材和谷物运往英国,英国的工业品仍然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1792年,法国和荷兰两国进口了英国出口货物的百分之十八,1800年仍占百分之十二。这一切使督政府充分意识到,法国要想贯彻一项行之有效而又可以接受的封锁政策,仅仅限制英国商品进入法国市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对英国关闭整个欧洲大陆市场。这样,大陆封锁政策的苗头便开始显露出来了。
欧洲战场的局势加速了大陆封锁政策的实施。1799年,拿破仑登上法国统治者的宝座,与反法联盟重新开战。1802年,《亚眠和约》签订后,法国和欧洲各国暂时休战,而英法两国却没有放弃打击对方的念头。1803年,当战争又起后,拿破仑控制了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的港口。英国通过汉堡、不来梅和吕贝克把货物渗入到中欧和法国本土。拿破仑则占据了英国王室领地汉诺威,并以此为据点干扰汉堡、不来梅的贸易,捕获这些地方所有的英国船、货物和水手。英国对此立刻作出反应,1804年,英国封锁了易北河(汉堡)和威悉河(不来梅);宣布所有的英吉利海峡和北海上的法国港口都处于被封锁状态。
1805年10月,英国海军纳尔逊舰队在地中海的特拉法加角重创法国舰队,同年12月,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大败俄奥联军。奥地利求和,神圣罗马帝国寿终正寝,拿破仑控制下的德意志十六个小邦组成的“莱茵同盟”成为法国的附庸。1807年,法国又恃战争的胜利分别与普鲁士和俄国缔结了《提尔西特和约》。普鲁士失去了二分之一的人口和国土,并赔款裁军;俄国被迫与法国结盟。
至此,反法联盟的主要成员国,奥地利被降伏了,普鲁士躺在了法国的脚下,俄国加入了拿破仑的大陆体系。拿破仑控制了整个西欧和中欧。然而,法国的主要对手英国,不仅未受到沉重的打击,而且还牢牢地控制着制海权,维持着“鲨鱼”的形象。拿破仑在军事上不能有效地迅速地击溃英国的情况下,倾全力加强大陆封锁,他横下一条心,要把大陆封锁转变为战争的武器。
封锁与反封锁的较量
拿破仑曾经说过:“ 我做的一切,是我应该做的……我就是一切。”
拿破仑受到中欧战争巨大胜利的陶醉,认为自己的意志可以决定一切。“大陆必须制服海洋”,这是在欧洲战争中拿破仑立下的誓言。按照拿破仑的逻辑,就算英国控制了海洋,他却统治着大陆,而大陆作为丰饶多产之地,是必然要制服空荡无物的苍茫大海的。同时,他还认为,英国的经济实力是建立在信贷和对外贸易上的,一旦切断英国同欧洲市场的联系,就能从经济上卡死英国。基于这样的估计,拿破仑连续作出了战略上和策略上都是错误的,甚至是狂妄的决策。
1806年11月,拿破仑乘法军在普鲁士所向无敌的形势,在柏林颁布了“大陆封锁令”,宣告对英国工商业进行一场公开的、无情的战争。他宣布:“大不列颠诸岛处于被封锁状态”;“凡与大不列颠诸岛的一切通商以及一切通讯均禁止之”;“凡直接来自英国港口或英国殖民地的船舶,或曾经过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船舶,一概不准进入欧洲大陆的任何口岸。”这个对法国、意大利、瑞士、荷兰和莱茵同盟都具有约束力的谕旨,构成了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的基本内容。
拿破仑在柏林的挑战,很快遭到英国的反击。1807年,英国枢密院先后发布了二十四个谕令:禁止中立国家与敌对英国的国家进行海上贸易,中立国家的船只必须驶进指定的英国港口接受检查,缴纳关税,领取特许证。英国从海洋包围大陆,截击法国和中立国商船,封锁法国及其盟国港口。与此同时,英国还通过走私向欧洲大陆甚至法国推销商品,打破大陆封锁。英国在靠近法国海岸上建立了一些仓库,如北海中的赫尔果兰岛,人们称之为“小伦敦”。1808年8月至11月,有120艘英国商船在此靠岸,每年进港的商品达到800万英镑,然后再转运到法兰克福、莱比锡,甚至波兰、俄国等地。此外,波罗的海的哥德堡、地中海的直布罗陀、撒丁岛、西西里岛、马耳他岛等都成为了英国的走私基地。
此时的拿破仑帝国处于极盛时期,岂能容忍英国的海上反封锁。拿破仑一面下令疏浚港口,建造船只,加强海防,同时于1807年和1810年又分别签署了《米兰敕令》和《枫丹白露敕令》,颁布了更加严厉的封锁措施。规定:“不论任何国籍的船队,如果服从英国军队的检查,或同意开往英国,或向英国政府缴纳任何税款者,丧失其国旗所给予的保护,成为合法的捕获品。”“凡在大陆发现的一切英国货物,必须焚毁。”
拿破仑的封锁措施进一步将英国关闭于欧洲大陆之外,中立国的国旗再也不能保护商品,商业封锁变成了战争封锁。
拿破仑为了强迫欧洲各国加入大陆封锁体系,绝对禁止与英国人通商,从而使英国失去所有的大陆盟友而闷死在大陆封锁圈内,采取了一系列干涉政策和军事行动。1807至1808年,拿破仑发动了征服伊比利亚半岛的战争。他玩弄阴谋诡计,独吞了葡萄牙,堵住了英国货物通过中立国葡萄牙进入欧洲大陆这一重要通道;攻占西班牙后,他封其兄约瑟夫为西班牙国王;在意大利,他将帕尔马、教皇领地等并入法国版图;还派军队占领了波罗的海的德意志沿岸地带以及瑞典的波美拉尼亚。这样,加上已被迫加入大陆体系的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几乎所有欧洲大陆国家都被绑上了拿破仑的大陆封锁的战车。拿破仑帝国也盛极一时,达到顶峰。
大陆封锁政策的失败
拿破仑征服欧洲大陆后,政治上把它的盟国、附庸国和法国结为一体;经济上,“法国是大陆体系的中心”,“法国利益高于一切”。为了使法国商品没有竞争对手,他对盟国、附庸国封闭法国市场,强迫意大利王国接受商务条约;在意大利进口呢绒和棉织品,对出口到奥地利和瑞士的生丝抽税。然而,这一切并不能减弱大陆封锁政策给拿破仑帝国带来的严重恶果。
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的实施,对英国的封锁目的没有达到,而英国的海上反封锁措施则割断了法国与中立国、殖民地的联系,“法国和欧洲的大海港,如南特、马赛、阿姆斯特丹、那不勒斯等一片死寂”,“法国几乎无法进行任何对外贸易。”
1806至1809年,法国对外贸易额从46500万法郎下降到33300万法郎,1802至1809年,每公担小麦的平均价格从24法郎下跌到15法郎,甚至跌到10法郎,来自伯南布哥的棉花价格从每磅7法郎上涨到24法郎。粮食价格猛跌,引起种植者的不满,原料短缺引起工厂关门,失业者增多。没有殖民地运来的消费品,法国人不得不用菊莴苣代替咖啡,用葡萄汁代替食糖。各阶层人士怨声载道。拿破仑为了摆脱经济困境,被迫颁发贸易特许证,允许出口葡萄酒、水果、蔬菜、粮食等。1811年,颁发殖民地货物许可证,允许木材、大麻、铁等货物纳税百分之四十即可进口。这样一来大陆封锁的力度明显地减弱了。
可是拿破仑却强迫欧洲各国严格执行大陆封锁体系的各项条款,给许多大陆国家造成了无法解决的困难。拿破仑“用强力手段来压服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民族,其结果和预期的目的刚刚相反。”“西班牙树立了一个民族能够怎样抵抗入侵者的光辉的榜样。”
西班牙人民的反法战争打开了大陆封锁的缺口,这场战争拖住了法国30万精兵,引起了奥地利、意大利、萨克森等国的反法战争。拿破仑后来也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个西班牙脓疮把我毁了”。
拿破仑为了维持分崩离析的大陆体系,转嫁国内危机,惩罚那些背叛他的敌人,企图用军事上的胜利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1812年,拿破仑亲率大军远征俄国,等待他的却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拿破仑大军从莫斯科撤退时全军覆没,成了西方普遍起义反对拿破仑的信号。”侵俄战争的失败加速了拿破仑帝国的崩溃,同时也宣告了大陆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大陆封锁的具体效果
大陆封锁促进了法国的某些工业部门的发展,但是,当时整个法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不能代替英国满足欧洲各国的需要,因而使许多国家特别是与英国有着传统贸易关系的国家的经济状况大大恶化,经济萧条,进出口停滞,引起他们的不满;同时,英国采取反封锁政策,并进行大规模的走私活动。因此,实行大陆封锁没有达到从经济上窒息英国的目的。
随着拿破仑帝国一步步走向衰落,大陆封锁政策也随之破产。总的来说大陆封锁政策并没有达到摧毁英国经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