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蓝脸,
讽刺的是,当红颜知己这个词已经被普通男人庸俗化的时候,跳出来一个蓝颜知己总是有点半真半假。亦舒在一本叫《心全蚀》的小说开头说:以前男人调戏女人,现在女人调戏男人。她在香港,她的观念比我们快一拍。她20年前说的话一点都不老。社交场合,办公环境,适当调侃一两次,只要有个度,不失为调节枯燥生活的妙方——大家都开心,谁跟谁!
其实古代也不是没有蓝颜知己,只是当时大家都不这么认为。那是一个男权社会,社会言论的主体是男性,所以公众的声音都是站在男性的角度和立场。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可能不是他们说的那样。在古代,才女要么是大家闺秀,要么是名妓。有教养的女性一般都比较矜持,与社会接触比较窄,所以她们的作品很少流传。所以,真正的才女虽然留下来的不多,可能也没那么少,只是被历史遗忘,消失了。而名妓,无论是从古至今的男人,还是现在的女人,都公开的爱着。她们读书多,阅历广,锻炼出浪漫的态度,又才貌双全,有好的色彩和艺术,成为男人们向往和仰慕的对象也就不足为奇了。那时候的名妓大概和现在的一些女明星差不多,看起来比现在的女明星更虚荣,更没品味,所以很多名人和优雅人士都把和名妓交朋友当成一种享受。苏小小,李世石,陈圆圆,刘,董小宛,一长串。诗人们、诗人、贵族家庭、显赫的官员,甚至皇帝的尊敬,都为之着迷。是不是很美?为什么不拖?那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也就不难理解了,民国时期,她愿意作为陆小曼的夫人做交际花。这些男人很幸运能和名妓交朋友,他们沾沾自喜地称之为知己。一个红颜知己,没有柴米油盐的庸俗,没有厨房前的劳累,下棋书画,歌风赏月,真正圆了中国文士几千年的雅梦。
但是,对于这些女人来说,不管尚未到来的晚景是凄凉凄惨还是安稳平安,就说在那些美好的日子里,那些男人对她们来说算什么?他们愿意为他们花大钱,轮流请他们坐公交郊游,喝诗,唱歌作为回报。这其中,真的有那么三两个能通晓语言,知道内情的人,不仅陪伴他们送走了孤独的辰光,也让他们的生活快乐地飞了一段时间。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这才是红颜知己的理想境界吧?
那天在网上看到一个从女性角度列出的蓝颜知己标准,就是分担她的苦恼,照顾好她,但同时又不能给她爱情和性骚扰的负担,基本相当于一个导师。笑着笑着,突然想起学生时代,一群女生叽叽喳喳说着以后要什么样的男朋友。我记得很多女生说要找个大哥哥,好嫩好不成熟好肤浅!大哥是什么样的?20岁前禁止单独和男生约会。就算没有你聪明,也总是担心你一进社会就掉进陷阱,或者拉着你的辫子逼着你给他洗一大堆汗津津的运动服和臭烘烘的球鞋。当然,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兄弟,但都不是你想要的。
有没有男人愿意做女人的蓝颜知己?我没有调查过,也不敢妄下结论。但是,好男人一般都是有压力的,再怎么穿女人也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不会把他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考虑女人上,就像一个男人在1的琼瑶世界里,更不用说考虑太多女人一样。对于女人,他首先要琢磨的当然是自己爱的女人,其次才是只梦见蓝颜知己的女人。当然,如果一个女人真的很优秀,一个男人爱她,他可能愿意做她的红颜知己,他会有这样一个简单而美好的愿望。但是有两个前提,一是你真的很优秀,二是他爱你。你够优秀吗?有几个女人能对这个问题不动声色的给出肯定的答案?那么,他爱你吗?两个问题立即浮现出来。先问问自己:他为什么爱你?然后问,爱,那还是你给蓝颜知己定的标准吗?一个正常的男人爱一个女人,如果不是身心两方面的欲望,那是不可思议的。
优秀的男人都是这样,那么愿意和女人大量打交道的人只有两种。一个是无聊的男人,无事可做,却结交很多异性朋友,在同性面前炫耀自己的资本。另一个是单纯卖狗肉,好色贪婪的情场老手。但是他们能给你什么呢?最后,它让你厌烦了还是仅仅给你留下了很多痛苦和遗憾?
或者你爱他,愿意把他当做知己。他出于虚荣心满足后的一点点歉意给你一点点关心,但这种关心与你原来的知己背道而驰。因为只要涉及到爱情,就不能排除吸引和暧昧。既然如此,与其说你渴望一段恋情,不如说你想要一个知己。况且我们还没算过有多少男人配做女人的知己呢?有多少女人能成为男人的知己?两性之间永远会有战争。他们互相向往,互相仰慕,互相鄙视,互相衬托。没有谁看不起谁,也没有谁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有一天你走路不小心,被一块砖头绊倒,捡起来一看,不是砖头,是知己。哦,不管他有多美,小心珍惜就好。但是当你无事可做的时候,你要学会像个成年人一样,给自己找点有趣的事情做。不要去揣摩哪一天会失去一个红颜知己。用自己的情感垃圾去污染一个人就够了,不要随意传播。如果过分依赖异性多付出少索取,只会证明自己的清白和不可原谅的自私。即使有人想成为知己,也不愿意成为这样的人。
其实真正的苦难是别人分享不了的,分享一次的荣耀和少数人分享没有太大区别。更何况,上天还会给我们多少准备荣耀的机会?至于鸡毛蒜皮,就算不在世界各地叫卖,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