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宝贝的书评

这是一部感人的儿童小说,也是一部有着特殊主题的儿童小说,其特殊主题是打动读者的前提。

在小说中,作者围绕一个和唐氏综合征在一起的孩子贝贝,描写了几组人物,通过他们对贝贝的不同态度和行为,以“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们当前社会中智障儿童的生存现状。

比如小说中有两组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分别是和导演洪,以及贝贝的舅舅和舅妈。前者是大多数善良人的代表。他们深切关注和同情智障儿童的命运,并有奉献精神。他们的行动给了他们温暖的关怀和在家的照顾。然而后者自私的态度和恶劣的行为令人作呕。他们代表了社会上一小部分人对智障儿童的偏见和歧视,认为他们是彻头彻尾的废物,不能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权利。这两组人物代表了当下大众观念中的矛盾和冲突。

此外,小说中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物,那就是贝贝在奶奶去世后临时入住的福利院的院长。她的话典型地描述了大多数弱智儿童艰难的生活条件。作为福利院的院长,她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为智障儿童提供帮助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这种帮助仅限于为智障儿童提供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且由于精力财力有限,观念缺乏,没有对智障儿童进一步的人格权给予应有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

作为整部小说的亮点之一,贝贝奶奶的形象最为感人。这是爱和理性的体现,也是一种近乎神圣的形象。奶奶不仅不离不弃,细心照顾孩子的日常饮食,还做了两件极其伟大的事情:一是通过耐心的训练,让孩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这是一个人有尊严地活着的前提;二是让孩子培养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爱好,这是让一个人感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这两件事的意义非同一般。它们是对“生活质量”一词的具体诠释。对于智力和体力正常的人来说,我们轻松拥有这些,但是对于一个智障的孩子来说,生存下来已经很困难了。其中有几个能谈得上“实现自我价值”的?

无论是奶奶、还是洪导演,这些形象不仅打动了读者,也让人深思。现在的人应该如何同情和帮助智障儿童?除了在物质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还要关注他们的生活质量。他们不应该像动物一样生活,而只是维持基本的温饱。他们有权像正常人一样有尊严、有价值地生活。《你是我的宝贝》无疑激情地奏响了一曲关于生命的尊严和价值的歌。

作者成功地刻画了小英雄贝贝可爱又含泪的形象。如何刻画孩子的性格和心理?这对于之前已经写了7部儿童小说的黄蓓佳来说,并不是一个难题,但要描述和表达智障儿童的特殊心理,无疑是一个挑战。黄蓓佳准确把握了这个角色复杂的心理特征。在贝贝,既有10岁孩子的一些固有特征,也有唐氏综合征孩子特有的心理特征。作者用“四个小笼包”的典型细节,学会洗澡,每天和大狗、大姐大一起巡逻,开心的时候打滚,制作蝴蝶标本,丰富蝴蝶知识。将一个10岁孩子的倔强、天真、善良、热情、晶莹剔透的心灵,与智障儿童心智发展水平低于实际年龄,却往往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超常能力的特点巧妙融合,让贝贝的形象更加真实生动。贝贝在智障学校的生活细节,尤其是几个智障儿童之间不同寻常的交流方式,也让读者觉得是来自于地道的生活观察。

正如在儿童文学的一般规律中,儿童最接近小动物,这使得小动物往往成为儿童小说中最合适的形象。在《你是我的宝贝》中,除了人物塑造,小说中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动物角色。

一个是大狗姐,是贝贝的搭档。她贴心,奔放,忠诚,单纯,对贝贝没有歧视,完全平等,百分百信任,毫无保留的相互接纳。它是亲情和友情最纯粹的象征。它代表了无助的贝贝在这个冰冷的世界里最需要的东西,它的存在反映了人性的弱点。同时,把一只快乐的狗放在故事的中心,无疑会给故事情节和画面带来很多变化和趣味。

另一个是蝴蝶,是贝贝的精神寄托,是贝贝内心释放和精神升华的物质体现,是引导贝贝走出残疾生活,走向价值生活的希望和明灯。它的存在有力地说明,智障儿童也有需要被尊重的精神世界,也有梦想和追求美的权利。身体残疾不代表精神世界一定残疾。小说临近结尾的时候,方老师用一幅百花齐放的画面,把教室里的几百只蝴蝶吸引过来,放回大自然,非常优美感人。这是本书的高潮,弱智儿童水晶般纯净的精神世界震撼了读者。

此外,这部小说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很亲切,口语化,充满生活气息,而且贴近儿童,不做作,整体风格清新纯粹,与小英雄形象的造型风格颇为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