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们的青葱岁月,字1000

对青葱岁月的反思(1)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独有的东西,是其他时代无可比拟的,不可替代的。如果不是,怎么会有“代沟”呢?

《青葱岁月》是一部70后的青春故事,带有明显的70后烙印,讲述的是1990左右的故事(那是上个世纪,上个千年很久以前的事了)。

但是,无论是1000年前,还是1000年后,人性总是相通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揭示的人类生命起源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全世界的人类都起源于一对夫妇(亚当和夏娃),我们的基因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我们可以结婚,互相理解。所以虽然是70后的故事,但对今天的时代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我是一名中医学生,中国文化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渗透到我的血液和骨髓里,那就是:凡事不走极端,温和适度,宽容大度。小说《青葱岁月》也是如此,用了很简单的文字,很简单的场景,但是这些文字和场景背后的思想,以及读者希望理解的道理,却没有那么简单直白(窦云作者疯了,谁能理解其中的味道?)。如果把小说比作菜肴,《青葱岁月》的味道极其清淡,就像一道开胃菜,打开你的食欲,刺激你的味蕾(人生的初始阶段,不应该沉浸在太浓的世俗气息中,当然也不应该生活在象牙塔里)。之所以这样写这部小说,是希望读者能像吃快餐或蔬菜一样轻松地读完这本书,潜移默化地被中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安静,她甚至可以用审美代替神学)所融合和融化。

在此,对程戈编辑的洞察力和才华表示衷心的感谢!

程小姐凭着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见解,在浩如烟海的小说原著堆里一眼就看到了这本小说(第一天贴在网上,刚送给几万里外德国巴伐利亚的一群年轻朋友)。后来七八个知名网站的编辑联系我,要求签约,要么邀请我做常驻作者(待遇优厚),我婉言谢绝了。一个是女的不嫁,会严格遵守和搜狐签约时的约定。第二,我不打算写第二部作品。

像玛格丽特·米切尔写的《乱世佳人》(电影《乱世佳人》),青葱岁月仅此一处,别无分店。而我呢,是个粉丝,因为兴趣所以随便写写。原因是——看到很多自杀的年轻人,颓废的年轻人,恶毒的年轻人,痛苦的年轻人,我深深感受到应试教育的彻底失败。应试教育培养了很多会做编程题的人,却没能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让中国的下一代、下一代看起来像人又像鬼,实在可悲可叹。所以,站出来写一篇小说,用自己的真实经历说几句,或许对当代青年有些裨益。你不妨听听老人的话,不听也没关系。走自己的路。毕竟“新生事物无坚不摧”是一个道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

最后给年轻人一句忠告:要实现“我的理想”,首先要做“我的理想”。希望年轻一代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