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不生病真的那么神吗?有哪些人不能静坐深呼吸啊
健康的程度其实反映了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人生修养如何。有智慧的人明白生活状态完全是由个人的心态所决定的,因为外境始终是我们不能掌握的,即使花多少钱也不一定能事事如意,我们所能把握的只有自己的内境。很多人在外求不得的情况下,却不知道花点时间静下心来内视自己。这本小书并不是要向你说教什么,只是想告诉你向内求健康的好方法——静坐,并希望对你的人生有所启发。
静坐是一门祛病保健调养身心的修养方法,也是改变气质培育品德的重要功夫,所以我国古代的儒家和道家,也都叫人静坐,来居敬养气,致虚养生至于佛教重视修习止观,坐禅入定,由定发慧,更与静坐有密切关系近代开创的生命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气功科学等等的研究,也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静坐有关所以对静坐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为发掘祖国医学,增进人民健康,探索生命奥秘,加深定慧修养,作出贡献
鉴于静坐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它与佛法的关系,我编写了这本册子,论述了静坐的理论根据和实践方法,以便人们通过实践,达到体力和智力的开发,以利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并进一步学习佛法,深修定慧,赊妄消执,断惑证真,以获得究竟的解脱和自在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免不了有种种疾病,一切疾病又可分为身和心两方面,除身上所发生的疾病以外,凡一切贪欲愤怒忧怖骄慢等等不正常的思想现象,都叫做心病我们平时往往只注意身病,对于心病,一般都不予重视实际上,身病的发生,大部份是由于心虚气弱;而心虚气弱,主要是由于忧思惊怒心神恼乱所造成凡贪食贪得贪胜等等都足以招致疾病;且贪之不得,势必生嗔,贪嗔发展的结果,可以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因而气血耗损,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也都乘虚而入各种药石,只能救身病于一时,假使不从根本治疗,那未虽一时痊愈,而致病的根源未去,仍随时有遭其侵袭的危险人们在忙于生活人事之余,不知设法安定思想,降伏烦恼,甚至有贪得无厌,纵欲忘身的这样处处与自己过不去,神志既然涣散,气血便失调和,因此往往遭受疾病赢弱的痛苦,这是非常可惜的据研究,人在精神好的时候,可以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酞胆碱,这些物质有利于身心健康,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相反终日郁闷忧伤,贪嗔痴慢,就会使这种有益激素分泌紊乱,内脏器官功能失调,发生胃痉挛,引起血压升高,造成冠状动脉闭塞,还特别容易引起心脏病所以我们要求身体的健康,自应去除疾病,要除病就须先补气,要补气就须先养性,要养性就须先调伏烦恼妄心,使心不动摇,自然精气内充,抵抗力强,疾病便无从发生了所以我国较早的一部中医学文献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方中内守,病安从来
静坐的实践,可使我们散乱的心念,逐步归于凝定,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不但可以却病强身,而且可以去除主观的迷妄,获得究竟的安乐,所以静坐的确是最基本的修养法
人体的构造,是非常复杂精妙的,它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主要是依靠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作用,所以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失(18491936)特别强调大脑对于整个生理活动的重要性同时根据生理学的观点来说,人体机构的最大作用,首先在于生活的维持,一方面摄取体外的养料和氧气供给于体内各器官,一方面使体内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料排泄于体外这种物质交换的现象,就是所谓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作用,是没有一息停止的,主要是依靠心脏脉管淋巴管等循环器官,来循环不停地运行血液到全身心脏包括四个腔,即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是推动血液的器官,脉管有动脉和静脉;淋巴管遍布全身,与静脉并行,一面吸收营养物,输送到动脉管,一面摄取废物,送到静脉管血液的循环,与呼吸有密切的关系,呼出碳酸气,吸进氧气,使静脉中紫血,变为红血输送到动脉,经体循环一周,约需时二十四秒,一昼夜***计三千六百周,我们呼吸的次数,一昼夜计二万多次,所吸入的氧气,***计三百八十多立方尺,这种可观的工作,我们平时自己并不知觉假使我们能呼吸正常,血液运行没有阻滞,身体便能健康,一有阻滞,全身各器官便得病
血液阻滞而生百病,有下列几种原因:一呼吸不正常,以致不能很好发挥吸收氧气和吐出碳酸气的作用二一般人全身的血量,一半积储在腹部,由于腹力不充实,每每发生郁血,因而使其他各部失去调和三内脏器官是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所支配,不能直接受大脑控制,在生理学上叫做不随意肌当我们睡眠时,虽全身静止,但它的作用,并不稍停,一般说来,不能以我们的心意来左右它,所以当它阻滞而病,每使我们来不及预防四心脏跳动时,对于动脉接近而有力,至于静脉管,则是从头部和四肢,回血入肺,受心脏跳动力量的影响,比较微弱,所以也容易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