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朵金花的幕后制作
电影《五朵金花》讲述了一对白族青年男女的有趣爱情故事,反映了新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幸福欢乐的生活。是中国电影史上少有的带有抒情色彩和民族特色的生活喜剧。一出来就受到观众的喜爱,风靡全国。这部电影是怎么诞生的?笔者就此为读者作一披露。
周总理布置了这项任务
1959年初,文艺界掀起了向建国10周年献礼的热潮。周恩来对这些为国庆赶制出来的作品非常关注,亲自看了送上去的作品。当他看到《铁血世家》、《百花齐放总是春》等电影时,他对当时电影界存在的过多政治口号,以及电影缺乏美感和轻松愉快的状态深感不满。他打电话给文化部部长夏衍,说:“你不久前不是去了大理吗?是否要写一部以大理为背景,反映边疆少数民族歌舞的喜剧片?”夏衍说:“我不熟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但我可以推荐个人来写。”周总理说:“好吧,你要抓紧时间去做。”
夏衍想推荐的人是嵇康,他是一位编剧,当时被派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当农民。不久,云南省委宣传部长根据夏衍的指示,把嵇康和龚普叫到昆明。简单解释了一下后,他对他们说:“给你们一周时间,赶快编一个故事。如果补不上,就赶不上国庆了。”
“一周?这么短的时间能写出来吗?”嵇康听了有些急了。好在她和老公早在1955就去过大理,对三月街的赛马等风俗比较熟悉。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以赛马作为影片的开场场景,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了各自的想法。不到一周,他们就写出了电影《十二朵金花》的大纲。
4月中旬,嵇康去北京写稿子,龚普去大理进一步收集创作素材。嵇康花了两天两夜写了《七朵金花》的剧本初稿。当她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她甚至来不及脱下农村重建时沾满泥土的鞋子,就睡着了。剧本以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表达爱情信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真实动人的爱情故事:金华副总统与白族青年阿鹏在大理传统节日“三月三”一见钟情,约定一年后在蝴蝶泉重逢。一年后,阿鹏如约踏上寻找心上人金花姑娘的路。一路上,他遇到了堆积肥料的金花,畜牧场的金花,炼铁厂的金花,拖拉机上的金花,水库里的金花,采茶的金花,甚至还遇到了寻找金花的爷爷,却总是和心上人擦肩而过。经过一系列的奔波救人、出力帮忙,阿鹏终于在《蝴蝶泉边上的蝴蝶花开》这首歌里见到了心上人。
剧本交给了夏衍,夏衍审阅后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也对一些故事情节和艺术表现形式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对嵇康说:“这个剧本可以拍成三部电影,一部电影才105分钟。你要有个好主意,把剧本改编成电影要花不少功夫。”嵇康随后大幅修改剧本,将原来的“七朵金花”改为“五朵金花”,并减去“水库上的金花”和“金花采茶”。夏衍对修订后的书非常满意。不久,《五朵金花》的剧本在杂志上发表,受到好评。
谁将是导演?
剧本已经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导和拍了。导演是一部电影成功的关键因素。中宣部和文化部筛选全国著名导演,把执导《五朵金花》的任务交给了刚从法国留学回来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王家一。在当时文艺跟着政治走的大气候下,夏衍多次告诉王家一:“不要搞政治口号,要表现山川之美和人情之美。这部电影的主题是社会主义好!”
接到订单后,王家一立即找到了剧本。看完之后,他虽然觉得剧本有创新,但离拍电影还差得远。为慎重起见,王家一带着作者嵇康和作曲家雷振邦一行去大理看了外景。在大理古城住了四五天后,王家一找不到拍电影的感觉。眼看自己的心血就这样毁了,嵇康心里很难过。作曲家雷振邦也不愿与他分离。作为作曲家,雷振邦听过很多少数民族的民歌,也写过很多这方面的歌曲。他问嵇康:“能不能把对话改成对唱?”
嵇康立刻兴奋起来,说:“是啊!”并即兴创作了一首《朱雀飞过高山之巅,留下一串串清脆的钟声……》。
雷振邦听到这里,也来了精神:“太好了,真漂亮。你怎么能写得这么好?你平时写诗吗?”
嵇康说:“我虽然写小说,但也喜欢写诗。”
听了嵇康的朗诵,王家一的情绪一下子上来了,说:“好,好,就用这种语气写吧。”
“大理三月有美景,蝴蝶泉有好打扮。蝴蝶飞来采集花蜜。阿妹梳头用的桩是什么?.....弟弟深情,对妹妹有意思。从今以后,我们不分离,同甘共苦,永远相爱。”接下来的几天,季康思蜂拥而至,一口气把五朵金花的歌词都写好了。雷振邦花了几天时间写歌词。听到他们的试演,王家一高兴得嘴巴都合不拢了。看到即将凋零的五朵金花在“对偶”的滋养下重新焕发生机,作者嵇康是最幸福的。
确定女主角
剧本敲定后,王家一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挑选演员。虽然《五朵金花》是中宣部和文化部拍摄的,但云南并没有放过。时任云南省委宣传部长的袁波告诉王家一:“这部电影要宣传云南和大理,所有演员都必须是云南人。”王家一带着一群人在云南各地挑选演员。很快,“四朵金花”都拍好了,紫江莫被选为男主角。只是剧中重要的女人金花这个角色费了很大的力气,没有落地。一天,王家一带着一种尝试来到云南省歌舞团。看了所有在场的女生,没有一个喜欢的。就在他走出去的时候,一个站在排练厅窗台上擦玻璃的女孩引起了他的注意。就在他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有人向女孩打招呼:“杨丽坤!”“哎!”女孩抬起头,一张单纯的笑脸吸引了王家一的目光。
“就是她,就是她!”王家一高兴得叫了起来。五朵金花的女主角就这样定下来了,那年杨丽坤16岁。事实证明,王家一是非常有眼光的。《五朵金花》的成功离不开杨丽坤的表演。杨丽坤不仅天生丽质,富有表演天赋,而且工作非常努力。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她随摄制组来到大理上官村体验生活,与大理白族人民一起工作生活,反复揣摩剧本中金花的角色。她的表演朴实自然,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分寸,生动地表现了一个白族姑娘在朴实无华的美丽、略带羞涩的大方和质朴中流露出来的对生活和爱情的向往。周总理也表扬了她的表现,并两次带杨丽坤出国。当他知道“五朵金花”是别人的声音时,他还鼓励杨丽坤严格要求自己,尽快学好普通话。后来,杨丽坤接管阿诗玛后,周总理打电话询问杨丽坤的普通话学得怎么样了。
在众多导演中,王家一以他的严肃而闻名。他不遗余力地关注拍摄的每一个细节。只拍了两天一个彭骑着马从土路拐弯处过来的镜头。正是他的认真努力,让影片中“英雄”与“美女”相遇的美好画面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
新的艺术高度
在拍摄《五朵金花》的时候,王家一也在尝试拍摄一部新中国的喜剧电影,自然融入了他在这一领域的探索成果。从某种程度上说,王家一拍摄的《五朵金花》也将生活喜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喜剧艺术风格。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家一的生活电影并不寻求脱离人物的噱头,而是让人物的性格构成喜剧。既讴歌忠诚、爱情、善良、创造,又闹笑话、有趣。在人物刻画上尽量真实,仿佛是身边的人和事,不夸张,不追求笑点,但让人觉得甜蜜。比如爱管闲事的大叔,就是一个善良热心的老人。他爱喝酒,喝完酒后变得更加兴奋和热情。也正因为如此,形成了阿鹏和金花之间的一系列怪癖,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王家一在拍摄《五朵金花》时还十分注重视听艺术的优势,将民俗风情、音乐习俗、故事情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影片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性。后来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历时,他说:“以前说到喜剧,往往意味着讽刺,用笑声揭露社会。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今天,难道不能用喜剧的形式来歌颂那些新人物、新思想,通过那些美好的事物给人以鼓励、力量和希望吗?”周恩来总理看完电影后也很激动。1959在庆祝新电影展映月的招待会上谈到《五朵金花》时,他称赞道:“我们的电影已经开始创造一种能体现伟大时代的新风格...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新风格。”
电影《五朵金花》还探索了音乐故事片的表现手法,即书写女主角对唱在电影中的应用。虽然五朵金花的二重唱只占影片的一小部分,但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促使作曲家雷振邦产生了以二重唱形式创作电影的想法,并由此催生了《刘三姐》和《阿诗玛》两部音乐电影的诞生。
《五朵金花》的拍摄处于中国“大跃进”的最前沿。由此,剧组在拍摄上也有了“大跃进”。经过全剧组的持续运作,《五朵金花》仅用四个月就收官了。影片上映后,立即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并由此掀起了学习金花的热潮。金花一下子成了模特的代名词和荣誉的象征,云南大理也以此为契机,推出了“千朵金花”和“万朵金花”的制作比赛活动。五朵金花不仅遍地开花,还遍布国外。从1959开始,《五朵金花》已经在46个国家上映,创下了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上映的纪录。1960年,在埃及开罗举行的第二届亚非电影节上,五朵金花获得最佳导演银鹰奖和最佳女演员银鹰奖。埃及总统纳赛尔也邀请杨丽坤到埃及领奖,并亲切接见了她。
如今,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五朵金花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2000年,《五朵金花》在全国“百年最佳影片”评选活动中,被评为10部影片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