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20世纪20年代小说的发展,比较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创作风格和艺术贡献。
20世纪20年代,文学研究会公开倡导文学要“表达和探讨一些关于人生的普遍问题”,这无疑是“问题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问题小说”创作引向高潮。其创作风格集中体现在王统照和叶圣陶身上。王统照突出了“爱”与“美”的观点,论述了人生的“无聊与困惑”,而叶圣陶也是由“无聊与困惑”组成的。后来成为“为人生”小说的代表作家。除了单纯的表达“爱”和“美”,他更关注封建宗法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鸿沟”。“鸿沟”问题与同时期鲁迅小说中的“国民性改造”问题有相通之处。“问题小说”的风潮过去后,叶圣陶专心写作。文学研究会的其他作家主要构成了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乡土小说作家群,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新鲜的泥土气息,突破了新文学诞生以来相对狭小的创作世界,使新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土壤联系得更加紧密。
总之,1920年代的文学研究会以现实主义小说为中心,影响和推动了整个1920年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
创造社主要成员在日本留学期间,更多地受到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因此强调“按照自己内心的要求从事文学活动”,同时吸收了1921-1926流行于日本的“私小说”,并加以创造性发展,主张作家本人的再现。它着重对作家的精神状态进行大胆的揭露,包括作家私生活中灵与肉的冲突和变态心理,以此作为挑战一切旧道德伦理的艺术手段。这样的创作思维无疑使创造社在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选择了浪漫抒情小说。1920年代浪漫抒情小说的一个分支——“自传”,以郁达夫的创造社《沉沦》为代表,创造社之后的青年作家几乎形成了一个抒情作家群体(还有浅草社、沈重社的作家)。
因此,创造社在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创作主要以言情小说为主。
20世纪20年代,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因文学主张不同而分别选择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为各自阵营的主力军,推动了20年代小说创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