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名著中的民间信仰——以《西游记》为例

明清时期的古典文学主要是通过《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吸收和影响民间信仰。小说中的神大多来源于中国的民间信仰,而这些神又被小说的创作者以某种方式整合起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神谱系,展现了较为完整的民间信仰图景。这种信仰谱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游记》这部伟大的小说。

西游记确立了东西方对立的世界格局。这种格局不同于自古以来中土为重的观念,实际上颠覆了中国居于世界中心的古老观念。造成这种结果最重要的原因是佛教传入中国对一个全新的世界朝圣的影响,迫使古人寻找一种更合理地解释世界构成的方法,特别是对于接受或认可佛教信仰的人。《西游记》把中国传统信仰世界和佛教信仰世界整合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东西方诸神只在其中共存,并大致对诸神的地位进行了排名。当然,这个排名一部分来源于佛道中的神灵排名,另一部分则属于吴承恩以及当时人们对神灵世界的认识。

这样一个信仰体系的形成,就意味着小说影响下的信仰体系骨架的完成,剩下的只是不断地把各种神吸收到这个体系中去。西游记小说本身就对很多神做了一个大概的排名。西方的最高神是如来,东方的最高神是玉帝。这两个最高的神分别主宰着东方和西方两个世界,但却是交错的。如来方主要是佛教内部管理,玉皇大帝则统治天地万物。

《西游记》中,西方世界的神灵中,观音菩萨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位。观音菩萨信仰早在唐宋时期就在中国民间流行,其形象也从早期的男性形象转变为目前常见的女性形象。《西游记》无疑吸收了女性观音形象进行创作,探讨了《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与佛教中的观音形象的差异及其流行的原因,并指出由于《西游记》文学作品的影响,观音信仰在中国民间进一步扩大。某种程度上,对观音的信仰甚至超过了对佛教最高神释迦牟尼的信仰,对观音的信仰也脱离了佛教,在某些地区成为纯粹的民间信仰。

通过对《西游记》中神灵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东方世界的神灵构成尤为复杂。相当一部分神只来自佛教,如托塔诸王、李靖父子、四王等,其他的则来自道教或中国本土民间信仰,如三清、玉帝、天母、嫦娥等,这些神的谱系是按照传统的三界即天、地、阴曹地府的概念分布的。在神仙中,中国道教有三清、于斯、二十八宿、四宝功曹等,但它们并不完全按照道教的神仙顺序排列。玉帝、太后和他们的文武百官组成了一个类似于人皇的王朝。所以《西游记》中神仙的排位其实是建立在中国世俗宫廷的基础上的,小说中很多对天庭的描写都表现出这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