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作文?

微杂文,中文单词,解读为微博的文章(微小说也是其中之一)。

微作文的特点是篇幅短、内容高度浓缩、交流性强。

微文学最早是以闪小说的形式开始的,后来随着短信、微博等载体的发展而扩大。微文学的概念是由微文学工作室总结出来的,分为微小说、抄本、微散文、微观点等多个分支。

微博文学是以微博的形式展示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其载体一般限于微博平台,长度控制在140字左右。所以微博文学也是一种微文学。

但微文学并不局限于微博平台的创作,微文学作品可以以任何传统或网络形式展示。一些媒体或百科网站经常混淆微文学和微博文学的概念,这与目前微博中的盛行有一定关系。其实微文学只是传统文学的一种,主要区别在于篇幅和可读性,所以微博文学的创作难度更大。

扩展数据

“微文化”的特征

“微文化”的出现,使得文化主体更倾向于平民阶层,任何大众都可以生产“微文化”并进行传播。在“微时代”,大众借助电脑和手机创造“微文化”。

相对于传统文化,“微文化”门槛更低,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创作形式。自媒体、微信官方账号如雨后春笋,占据了“微时代”文化创作和传播的主流。同时,在“微时代”,文化创作和传播并不以主体身份来划分,大众和社会精英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对社会精英和意见领袖的认同度降低,但普通人的观点更容易被认同,这也为“微时代”下的文化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微文化”的核心在于“微文化”,任何微小的文化都可以在“微时代”广泛传播。一个表情,一句感叹,一张图片,一段文字,就是“微文化”的主要内容。“微文化”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对主体的语言和文字功底没有要求,对主体、语法、态度没有限制。

任何内容都可以在“微时代”传播,只要发表的观点得到大众认可,就是大众化的“微文化”。同时,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微文化”以短而精的形式满足了大众对碎片化时间的需求,大众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关注自己喜欢的文化内容,促进了“微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文化和传播密不可分,再好的文化也要通过传播来影响他人。与传统文化传播相比,“微文化”的传播渠道更加多样,互联网的普及使“微文化”呈现出多向性、互动性、网络式、裂变式的传播。

并且具有“一次性采集、多形式制作、无限传播”的特点。微博、微信、各种app都是传播渠道,赞、转发、评论都是传播方式。“微文化”实现了个体与群体、虚拟与现实的同步文化传播,使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更加便捷,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传播生态。

同时,“微文化”的传播具有粘性。以微信群为例,微信群将兴趣爱好相同的个体聚集在一起,在他们之间形成了信息传播的同构,群内文化的传播频率、渠道、方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加速了“微文化”的传播。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微文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