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人们通过《四世同堂》、《茶馆》等作品,知道老舍始终注重思想价值,而忽略了离婚,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故事简单精致,围绕着北京市金融办的几个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家人展开。描写民国时期小官僚和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委婉讽刺他们的敷衍生活。普通市民的庸俗,传统观念的顽固,现代青年的浅薄,贵族对平庸之恶的反抗,都被老舍用寥寥几笔勾勒得惟妙惟肖。但老舍并不吝啬。他的幽默是真诚的,温柔的,安静的。他同情和理解每一个人。但更难得的是,这种同情和理解是透明清晰的,不混淆善恶,不愤世嫉俗和虚无主义,不玩弄世界。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学,真正的精神贵族。
老舍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离婚》是自己满意的作品。他自己说:“从这部小说开始,我确立了自己的写作风格...我在《离婚》中使用的语言是最早的,也可能是最好的,用词简单清新。”“我希望它是幽默的,但这次我看到了幽默。”上世纪40年代初,老舍在云南龙泉镇让北京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的学生投票选出他最好的作品。大家一致投了《骆驼祥子》,老舍却说:‘不,我喜欢离婚。"
《离婚》看似琐碎,却包含了各种能引起现代人关注的主题。除了永恒的“寻求被理解,渴望摆脱庸俗生活”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办公室斗争、社交恐惧、干涉隐私、渣男、啃老、情妇、婚姻矛盾、子女教育、性别平等、地域歧视...我们会惊讶于这些问题并不是。
以1952陈光出版公司版为基础,标点和用词根据现代读者的习惯进行修改,在保留原意的同时,尽可能贴近当下,剔除不必要的时代感,呈现老舍的魅力。
有点知识分子的老李,不满于婚姻和职场的低俗和敷衍,想逃离却没有勇气。
他身边都是迷茫而没有梦想的人:精致而爱管闲事的老大哥、年纪轻轻却一肚子事的办公室小人、胆小而无能的导演、欺软怕硬的导演老婆、被老婆们染上庸俗疾病的乡下老婆、可笑的巨婴“革命家”...
他在庸俗的环境中挣扎,时而妥协,时而挣扎。当他的朋友被杀时,他牺牲了自己的地位和金钱去救他,并在这个过程中看透了周围人的堕落和绝望。一个平时没人看不起的社会,勇敢无畏,触动了他,让他下定决心离开这个看似花花绿绿的北平和安稳的铁饭碗,回归农村生活和简朴的家庭。
老舍(1899 ~ 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佘玉。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在城市的一个贫困家庭。
生活与创作1918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北郊担任小学校长,辅导学生。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认真办小学,恭恭敬敬为零点服务,妥妥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唤醒。文学革命的繁荣使他“痴迷于新文艺”,从而开始了人生和事业的新起点。
65438-0924,老舍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授中文和中国文学。从1925开始,陆续写了三本小说:《老张的哲学》生动地揭露了烟雾弥漫的教育圈;赵子岳的鞭挞边缘指向那些夸新学校的青年学生,其实是陶醉了;《二马》的主角是一个生活在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是,还是封建小生产社会土壤里培养出来的“离巢”的变态心态。他们都用清脆的北京口语和诙谐幽默的语言渲染了北京的民俗风情,并通过对保守、窃和平的民族心理的剖析,表达了对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了他们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
三部作品在《小说月报》连载后,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1926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经欧亚回国。在新加坡期间,我受到日益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的启发,创作了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小说《小坡的生日》。
1930年7月至今,一直在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受聘青岛山东大学教授。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了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学思潮、小说实践等课程。放学后继续从事创作。
沿袭原著的艺术取向,还有《离婚》、《牛天赐传》等小说,都充满了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与他早期的作品相比,描写由浅入深,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家、民间社会的表演者和批评家的独特艺术风格相当成熟。
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了两个新趋势:一是对国家大事的日益关注引发了写作的灵感。比如,受侵华日军制造的五·三惨案刺激,他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使他“对国家大事失望”,于是寓言小说《猫城记》问世;第一,更加关注城市贫民的疾苦,并以此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描写母女两代人沦为妓女,《我的生活》讲述下层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从农村来到城市拉人力车的祥子的个人毁灭,写下了令人痛心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的黑暗生活引入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成就。《骆驼祥子》是他本人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从30年代初开始写短篇小说,作品有《集市》、《樱海集》、《蚌藻集》等。其中,如刘家大院、走马上任、老字号、断魂枪等,雍容华贵,精美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