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逝世

曹操恐怕做梦都想不到,自己戎马一生,拼死创建的魏国,竟然在灭亡的时候,连一点浪花都没有比激起。反观他老对手刘备创建的蜀国,却是开国时?金戈铁马?,覆灭后?壮志未酬?,一个姜维复国,虽最终失败,便足以让刘备能拍着曹操的肩膀,大笑半天。

须知曹操生了25个儿子,却在曹魏国亡时,曹操的后代,竟没有一人站出来反抗司马氏。就更不要说,那些群臣们了。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一、历史潮流造就

皆知三国时期,是门阀士族们的天下。对此,即便如曹操也是无可奈何。比如,为啥陈宫反了曹操,迎吕布入兖州?就是因为陈宫身为兖州士族的代表人物,当初就是他,强推曹操领任了兖州牧。

可哪知曹操却一门心思的扩张,没给兖州带来陈宫所希望的安定和好处,反而加重了兖州士族等的负担。这才使得陈宫决然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差点让曹操覆灭!同样情况也出现在了蜀汉,当初法正为啥非逼着刘备娶寡居的吴氏,就是通过这样的联姻,博得西川豪强们支持而已。

所以,当曹操死后,曹丕实施?九品中正制?,很大程度的让权给门阀士族,以此取得他们的支持,换取他们对曹丕篡汉称帝的支持。从这个角度上来言,曹丕实属顺应潮流,毕竟他不是如曹操这样的强人。

这其实也是为啥司马家那么顺利篡魏成功的原因。司马家本是就是门阀士族,且通过司马懿和司马师、司马昭的三代经营,已经完全取得了门阀士族的支持。且曹家势力,在高平陵事件中,又都被曹爽给卖了个精光。

留下来的曹操后代,既无大志,更无相应权力和影响力。比如曹植的儿子曹志,不但对司马懿篡位无动于衷,反而还为司马炎效命。可惜,最后还是被司马炎给折腾的疯掉了。

这其实已经反应出了,曹操后代们普遍的情况,既没那心思,也没那力量,只有继续躺在曹操建立的功勋上等待最后时刻。而蜀汉则不同,因为姜维等,是诸葛亮培养起来的,他们既非蜀汉豪强,又深受诸葛亮的影响,所以蜀汉灭亡后,依然能掀起浪花,这是必然!

二、曹操后代自身的问题造就

从历史潮流,即三国时期是门阀士族的天下这点切入,虽解释了为啥司马氏能窃夺曹魏天下,但却显然有个疑问,曹丕既然已经顺应了历史潮流,那为何就不能是曹魏,联合门阀士族们一统三国呢?

这其实第二个原因所在,曹操的后代自身发生了大问题。这点就要追究到曹操自己身上了。曹操对继承人的选择上,犯了个大错。那就是过于摇摆,先是倾向于曹植,打压曹丕。后来又选择了曹丕,这个过程曹操有些随意了。

这便造成了,曹丕和曹植的明争暗斗,视同水火。也给曹丕埋下了?疯狂打压曹家人?的种子。致使曹丕登基后,对曹家势力,打压的太猛烈了,可却没料到他自己短寿。须知,历史上那些大一统的王朝,能否长久,从规律来言,就看前两、三代打的基础。

比如,秦、隋亡于二世,西晋崩盘于二世,这都是因开国后,基础没有打牢。相反只要二世牛逼,哪怕得位不正,比如李世民、宋太宗、朱棣等,其朝代照样能继续下去。所以曹丕死后,这个重任就落在了曹叡身上。

奈何,如今交到曹叡手中的,却并非是一个完整的天下,而是步步惊心的三国争斗。且更悲哀的是,曹叡竟然也是短命。而随后辅政的曹爽,这位曹魏势力最后的支柱,又过于自负,侵占门阀士族们的利益,这其实便是为何,司马懿能在高平陵事件中,振臂一呼,整个门阀士族都齐聚他身边,***同对付曹爽的原因。

随着曹爽的认输,整个曹家势力,也随之被司马懿消除并监控起来,还如何指望他们?哪怕曹髦浴血司马府,也再也看不到曹家人了。所以司马炎最后篡位,已经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