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生子的背后,隐藏着无法承受的生活之痛。余震揭示了脆弱的人性。
在转瞬即逝的视线中,花儿渐渐迷人。那些人往往代替了真正的人性。雾里看花,别人,甚至自己,都分不清现实和现实的区别。
面对地震带来的天灾,母亲袁妮不得不在两个孩子之间做出生死抉择,这是对人性的极大考验。袁妮凭借自己的天性做出了选择,但她在这个残酷的选择中受到了良心的折磨,而她被抛弃的妹妹邓芳也用一生承受了选择的结果。
《唐山大地震》是旅居加拿大的中国女作家张玲的中篇小说,后被冯小刚搬上大银幕,并改名为《唐山大地震》。书中的世界更加灰暗,相比之下,电影的改编似乎更能让人接受。
故事的开始是铺垫好的。袁妮把家里唯一的西红柿给了弟弟方丹,方丹眼巴巴地看着却没有吃。
毫无疑问,袁妮爱邓芳和方大。但是,无论如何,那些宣扬自己会“一碗水端平”的家长,其实并不能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
偏爱一个孩子有很多原因,也许弱小的孩子得到最多的关爱,或者强大的孩子得到最多的爱。也许欣赏起来很美,也可能很丑,但却让人心疼。这种偏好可能是动态的,也可能是正常的,人的感情是最难以捉摸的东西。
突如其来的地震把两个孩子压在了一块水泥板的两端。根据救援人员的判断,一个得救了,一个在劫难逃。
袁妮可以毫不犹豫地为两个孩子中的任何一个献出生命。但来自天堂的问题是让她在两个孩子的生活中做出选择。
这就跟《苏菲的选择》里的情况一样。苏菲必须在两个孩子中选择一个活下来,另一个必须被送进毒气室。苏菲在交出女儿的那一刻,灵魂崩溃了。
袁妮犹豫了很久,还是按照自己的天性选择了弟弟方达。很明显,这个选择是因为方达是男孩,可以传宗接代。丈夫在地震中遇难后,母亲为方的家庭留根几乎是必然的选择。
这种选择是基于传统观念和母亲对儿子的一贯偏爱。在生死攸关的极端情况下,没有人能责怪母亲的选择,除了那个被遗弃的孩子。
当听到母亲说“救救我儿子”时,方丹放下了他敲过的石头,流下了绝望的眼泪。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方丹活了下来。当她在瓢泼大雨中从尸体堆里爬出来时。绝望的泪水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里。
邓芳被身为军官的养父母收养后,他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长大。养父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影片中有一个非常感人的细节。方丹半夜做噩梦大哭,养父穿着大短裤跑到她房间安慰她。
养母指责他在已成年的女儿面前不注意形象,而养父不满养母对他人格的不信任,夫妻吵架。
从这里可以看出,养父爱方丹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当孩子遇到危险时,亲生父亲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的安全,而不是在自己打扮整齐后再去照顾孩子。
养母对邓芳的态度是保留的。思想上,她很想把方丹当成自己的女儿。在行动上,她不能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对待邓芳。
对于邓芳来说,因为从小就被亲生母亲抛弃,他有着典型的“被抛弃心理”“我不应该被重视,我应该被抛弃,我不配被爱!”。这样的心理让她很难和别人建立稳定可靠的亲密关系。
她的潜意识自恋很严重,渴望亲密,但又害怕失去关系带来的痛苦。所以会“刻意”制造让别人生气、抱怨、远离她的事件,目的是“在别人抛弃自己之前抛弃别人”。其实在意识层面,她自己也不知道这种情况,还以为是别人的问题。这样的纵容和傲慢,是自卑和不安全感的表现。
方丹和养母无法全心全意的信任对方,所以难免会有隔阂。
方上大学后,遇到了爱人杨志,意外怀孕。
杨志从来没有经历过生死与被抛弃的痛苦。他永远不会理解为什么大多数女孩都可以堕胎,但邓芳却绝对不允许。
他对孩子的态度让方丹对他失望,激起了她对被母亲抛弃的恐惧和愤怒。于是,她选择远离杨志,放弃学业,独自生下孩子。
方丹难忘的经历使她鄙视抛弃自己的孩子。她把怀孕的生活视为自己的投影。如果孩子流产了,她会变成她最讨厌最鄙视的那种人,这是她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邓芳独自消失了许多年。她后来跟养父解释,不想让养父担心。其实她应该是怕养父对她失望。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养父真的把她当女儿,把她当父亲一样付出了一切。
方丹不能和他像父女一样亲密,但他更愿意在他面前证明自己,成为一个让父亲骄傲的孩子。非婚生子显然是一件丑闻。她远离父亲,有理由感到内疚。
在电影中,邓芳参与了汶川地震的救援。亲眼看到在这样的大灾难下,母亲为了救女儿的命,不得不同意切断女儿双腿的缠绕。
在那里,邓芳扮演了母亲的角色,深深地感受到了选择的艰难和无奈。于是,她原谅了母亲,与固执多年的自己和好如初。
当她再次见到母亲时,那是一个非常令人流泪的场景。袁妮面轻云淡,手却抖得捏不动饺子皮。
多年的内心愧疚让袁妮跪下乞求原谅。方丹活了下来,袁妮被折磨的经历得到了救赎。邓芳也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她的逃避和不和,不仅是对自己的折磨,也是对母亲、哥哥、养父、养母的折磨。
方丹从“被遗弃的情结”中走出来,有三个关键因素:
1)养父像亲生父亲一样照顾她,用爱滋养了她的心。在成长的过程中,我逐渐抚平了心中的创伤。
2)作为女儿,被抛弃的是她。当了妈妈之后,她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袁妮的选择,从而理解选择的艰难与不舍。
3)汶川救灾期间,我目睹了他人的苦难,在极端情况下,对人性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电影《唐山大地震》是大团圆结局。大家都消除了分歧,获得了解脱。小说《唐山大地震》就更灰暗了。邓芳被养父性侵,与丈夫分居,生活笼罩在被遗弃的阴影中。
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面临失去。世俗的稳定只是一个美好的期待。
在生与死,得与失的选择中,每个人都是艰难的。站在不同的角度会让你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人生的痛苦只能靠自己慢慢咀嚼和救赎。虽然人生有很多磨难,但是坚强的活着就是对人生最好的诠释。
-结束-
古今多少戏,都是笑话。欢迎关注@福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