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人物
他生来就是一个小官员。在古代,做这样的岗位是很难的,不然会丢了性命(所以宋江才提前起诉自己,以免伤害家人)。但是,宋江在这个位置上做得很好。从老板、同事到下属,还有邻居朋友,没有一个不夸他的。从这点来看,他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反派。(他杀了阎婆惜,连他的老板都不想让他难堪)。他逃命的时候,很多人一听到他的名字就低头。他的名字简直就是免死金牌,显示了他的个人魅力。
至于LZ的漠视正义,我想大概是指他被梁山救活后把梁山卖给朝廷的事吧。其实我觉得这不是对正义的漠视,而是和他的出身有关。
我刚才说了,他是个小官吏,也是个吃皇粮的低级政府官员。从他改忠义堂的名字来看,他是真的想回归正统。他当小官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落草(其实梁山泊大部分干部都是这样的)。他之所以和黑社会有联系,是因为他要做一个好的小官吏,需要广泛的人脉,所以他虽然想留在白道,但实际上是一个“灰道中人”,在灰道中很有名气。这时,他拒绝了晁盖的黑社会邀请。阎婆惜事件后,宋江被迫流亡,浔阳楼的反诗使他正式登上了黑社会的领导层。某种程度上,他是被赶上梁山的。其实从那以后,晁盖虽然是梁山的老大,但梁上的人大多跟着宋江上山,宋江的羽翼远远超过晁盖。而且晁盖本来只想留住水泊,但从宋初上梁山的散打朱家庄来看,知道他很有策划远见,知道他早晚要一个人呆着吃山。晁盖死后,宋江全面接管领导权,安抚卢俊义等人。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把梁山好汉的素质从低级土匪逐步提升到了军事将领和名士,这对未来是一个很好的筹码。并不是因为他突然看到了什么优势才决定拥抱投降,而是因为他一上梁山就开始策划了。
宋江不是纯江湖人。忠君报国是他的基本思想。你能说他当时错了吗?(即使在现代,也应该叫弃暗投明。).的确,从招安开始,梁山的辉煌就结束了,但完全归咎于宋江就太过分了。像他这样的人,应该放在那个时代的现状下分析。
其实我不是很喜欢宋江,但是我很佩服他是一个黑白两道都能吃的人。水浒传里,最爱的也是浪子,勇武足智多谋的颜卿成就了自己的人生,还是一个美少年。哈哈。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欢迎大家评论。
以上是我的回答,也看过其他几个人对宋江的评价,现摘录如下。
宋江是个男人。
《水浒传》写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他们豪情万丈,诡计巧妙,跃过屋檐,大气中凯歌,呼风唤雨,或平稳飞行,却始终如一。他们的性格虽然突出,但并不复杂,不给人一丝怀疑。所以读起来并不太优雅,对人物的评价只能从人的一般认识来完成。但是,水浒里只有两个人很复杂。除了一个高俅,其余都是宋江。很多看过水浒的人都不认为自己是书中最感性的人物。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宋江和高俅在整个《水浒传》中缺一不可,缺一不可!如果再少一个,可能是这排最多少几个座位,不影响故事进度。但是如果没有它们,整本书就会杂乱无章。就像一棵美丽的桃树,春天开满了密密麻麻的花,秋天却没有果实,所以没有灵魂。
先不说比后来的秦桧好不了多少的高俅,只说宋江。因为这个人有点意思,而且性格有阶段性变化。书开始指向他的时候,他不过是济州道郓城郡的一个镖师,不过是写个案,记录一下郡公的归属而已。所谓才不大于善,志不大于仁。像这样的一个人物,什么都没做,却一辈子喜欢棍子,和正义之士交朋友。再加上他的豪情和儒者之爱,一举成名,使山东远近闻名,成为一场‘及时雨’。‘七星’在寿星钢上出事的时候,他得知其中一个有好朋友包拯古典,急得冒着生命危险打通了风,体现了友情更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表现出对现王朝强烈的不满情绪,这也说明他看透了当时的黑暗,不想全心全意地投入,但也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达到理想的途径,同时又觉得自己不能伸展职责。这是宋江的开始。这个时候,人们分析他是‘没落的地主阶级’没有错。其实也是这样,因为那时候他失去了追求和定位。但是后来随着故事的发展,就不是这样的了。
宋江毫不宽容地杀了婆后,人性的凶险和凶残或多或少地显露出来。尽管它处于不容忍的状态,但可能有更多的解决办法,更不用说另一个了。如果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跑出绿林就可以了吗?但是为什么要杀人呢?还是老样子,永远闭嘴!也就是说,当你对自己做出伤害的时候,你永远不会有仁慈的一面,你也不是那种以德报怨的圣人。于是他心软了,这种残忍一旦被揭穿,宋江对人情又多了一种理解。因为他不明白像西施这样的穷人为什么要勒索他?可见人性的丑陋,让他的性格有了一点改变,但还是改变了。直到清风遇到了‘小李广’,他才更加看透了人的真面目。他一生中两次落在女人手里,都是被救的女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心里已经有了对女性的另一种看法。至于他对女性的报复,以后会有所体现;宋江给王赢做媒,好像英雄崇拜英雄。但是,张青本来就有心上人,与其说是媒妁之言,不如说是逼婚。况且就算是做媒,对双方来说也差不多。这不是明摆着毁了被通缉的三妈吗?其实三娘只是家人的牺牲品。谁知道他会攻破哪个村子?此时的宋江,在一个管理者看来,无异于强盗。谁知道宋江不放弃三娘会做什么?你能不做吗?所以通过这件事,似乎黑宋江答应效忠,稍加分析就会看出其打着仁义的幌子迫害女性;想想吧。当时宋徽宗当政,孝道是建立在先敬父母的基础上的,婚姻大事都是以别人的名义决定的。更何况朱家庄被毁,也是家里的巨大损失,两村即将联姻。宋江,这里的老板是谁?所以又有一个女人被肢解了,如上所述。所以宋江的性格转变是从一个女人开始的,但如果一直走下去,可能是性格单一,但偏偏又因为家训的干扰,又开始转变了。这一变就成了老谋深算,这一变就成了“英明多面手”的吴用。
而郭干评价宋江。
小时候最失望的是宋江。据说他酷爱学枪学棍,善于结交天下英雄,但看了一卷,还没做出像样的举动。遇到危险,你要么抱怨,要么绊倒,要么策马逃跑躲藏,没有一点英雄气概。我想知道为什么鲁、林冲、和jy要和这样的人交往,并把他们当作领袖来尊敬!
稍微深入一点世面,就能看出宋江的虚伪和讹诈。他谦逊有礼,乐于助人,但内心有算计,有强烈的支配欲。这个印象后来在金圣叹的解说中得到了印证。但我仍然不明白的是,水浒传中有这么多的人才,为什么施耐庵会有这样一个人呢?所以,我觉得这是小说中的一大遗憾。
最近读《水浒传》,我恍然大悟:难道不是通过宋江的成功,施耐庵警示了世人?
宋江是个什么样的人?
宋江假装是忠义的化身。甚至在介绍自己的时候,还忘不了说一句“我是宋江,水浒中的好汉。”然而,仔细检查后,很难找到忠诚和正义的痕迹。充其量只是一些慈善行为。我们知道“施”和“义”是两回事:《三国演义》中,曹操战胜关羽是“施”而不是“义”,关羽单骑是“义”。说白了,宋江的“扶贫济困”,惠民成分多,伸张正义成分少。水浒作者用了“布施”这个词,意义重大。所谓慈善,不管张斯,也是给大家送钱。他一帮虔诚的妇人,一帮游手好闲的人,为媒人王婆“做好事”,让卖药的王公称他为“恩人”。甚至在杀人后畏罪潜逃的时候,银袋也不害羞:住在财主柴进的别墅里时,仍多次背着主人喂银和同为流民的宋武;在青峰村,每天都变相给陪侍的佣人钱。后来作为一个囚犯,在分配的路上,他依然像一个散财的少年一样,一路享受着付出。说到抢贼,也是奉行以不变应万变的金钱外交:“谢谢你的钱。”到了江州监城大营,更是上下其手,里里外外随你使唤的人,不停往哪里塞钱。银装素裹的春雨倾泻而下后,我们读到“营中无人不喜他。”
宋江上梁山前做的事,除了给钱,真的是乏善可陈。而且省吃俭用也不是特指急人之所急,帮人之所难,而是笼统地给人好处,博取人气。当然,给别人好处也无可厚非。只要当事人钱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管有没有困难,受益者总是开心的。只是,宋江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的事业只是县政府的公司。他一个月的收入最多只有几两银子,常年攒下的钱也不够他花一次半。仅仅依靠正当收入,无论如何也拿不到“及时雨”这个响亮的称号。
宋江微薄的收入却很大方,这有点奇怪。他撒的钱是哪里来的?水浒没有正面交代。但说到宋家的秘窖,有一段话还是挺有意思的:
再来说说宋江。他是农民家庭。他是怎么得到这个地窖的?原来在宋朝,做官容易,做官最难。为什么当官容易?都是因为当时朝廷汉奸当道,骄横排外,非亲非故不用,非富不仁不取。为什么做官最难?当时我是镖师,但我负责犯罪,从与远方军州刺死,到抄家,导致性命不保,所以提前安排了这个地方藏身。(第21次)
宋江挖这个藏窖,是因为做官难。为什么做官难?解释是:被告人一旦犯罪,就会被送上法庭,惩罚会很严厉。这句话其实并没有正面说明为官之难,只是强调为官犯罪的人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古往今来,无论犯人是官是民,都有对有罪者的惩罚;至于知法犯法的官员,这是历朝历代的普遍做法,不仅仅是宋代。所以这句话不是说明为官之难,更像是搪塞。这不像是作者一时大意的失误,而是用心之笔。作者在写宋江的时候,常常用一些别扭的话把写作分为两个层次:表面上极力塑造和维护宋江的正面形象,深层上却是对其进行解构和拆穿。上面引用的这段话也是如此:作者一方面告诉读者做马前卒有很大的风险,另一方面又用不着边际的解释否认这种风险。换句话说,宋江挖地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没有客观风险,提前安排好退路。一定还有什么隐藏的东西。耐人寻味的是那句“重则抄之,绑之。”衡量一个区公司,有哪些财产值得惊动政府去查?可见公司职位虽然低,但也是可以赚钱的。宋江看起来不像奸商,收入微薄,却“挥金如土”,大有玄机。他的地窖可能是一个暗示性的注脚。
地窖看似是作者掉以轻心的闲笔,实则是理解宋江所谓“忠义”的关键词。作为避害的山洞,地窖与另一个山洞——梁山遥相呼应,一暗一明。梁山是一片水外之地。就像金圣叹说的,《水浒传》的书名就是梁山在水的彼岸。水在王土之滨,水在水外。水浒已经超出了“领地”的界限,梁山也不再是王者了。宋江上台后,梁山伯制作军符、篆书,并设置黄阅皂盖等非法之物,有如朝廷排场。相比之下,地窖虽然没有威望,却有它的作用;它不是在皇家的土壤之外,而是在皇家的土壤之下,也不受帝国法规的约束。蛰伏在地窖里就是置身于国家法律之外。说起法度,有一个细节印象很深:宋江在被发配途中,被请到梁山大寨。华容道想为他打开枷。他说,“这是国家法令。你怎么敢动?”一句好话,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他后来被一种止汗剂打翻了。李俊救了他,打开了枷。他没有看到他醒来,并询问“国家法令”是如何消失的。之后,我在李俊家逗留了几天,没想到又戴上了枷。如果说这个枷是在他不省人事的时候被别人卸下来的,没有他的参与,那么这个枷真的是他在穆太公家过夜的时候自己打开的。当两个工人说,“这里没有陌生人。除了镣铐,还是好好睡一觉吧。”宋江答道:“没错。”工人们在毒品事件发生前从未建议一路枷去,但现在他们意识到宋江只是在梁山泊里生死与共的兄弟面前作秀,于是加上了“此处无外人”二字。
宋江被视为无条件效忠君主,是因为他愿意接受惩罚而不是落草,即使上了梁山,也是一心为朝廷。他因杀害妻子而受到惩罚。杀了她之后,他发誓要对她痛苦的受害者鄢颇说:“我是一个勇猛的汉人,无论你想要什么,我都不会离开。”多猛的男人啊!不一会儿,鄢颇扭进了县衙门口,钻了个空子跑了——躲在国法进不去的地窖里。后来,他从地窖里爬出来,不是向法律自首,而是找了一把伞躲起来不见了。最后因为希望特赦和被抓,我投降了。可见宋江的表白是有选择性的。在他眼里,法律不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家仪式,只是权衡利弊时的一个参数。认罪与否,要看处罚:重则逃,轻则逃。但是在人们面前,他发誓对国王的忠诚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在被发配的路上,刘唐让他加入梁山,他做出宁死不屈的样子,使他自杀。后来因写反诗被判死刑,却被梁山好汉解救。但他不再说自己不忠,说“宋江不能上水浒”。其实已经到了“无济于事”的地步。如果他真的认为忠君为大,性命为小,那自杀也不迟。在宋江眼里,抽象的伦理原则远没有“比活人更有价值”。为了生存,你可以抛下这一切。可见,他的“忠诚”是有条件的。
宋江的“替天行道”,常被视为“忠义”的象征。这个“替天行道”也是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天道大德即命,宋江做的却是杀人。他从赐礼中被救出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烧杀吴魏的军队,在黄杀了四五十个又好又贱的人。黄无论如何,对宋江是无可指责的。他只是维护朝廷的利益。退一步说,就算宋江有仇杀的理由,杀他的也应该是黄文尚,而不是全家。对此,连盛赞宋江的李治先生也摇摇头,批评“大非,大非”。
宋江钟君的神话也是基于“只反对贪官,不反对皇帝”的口号。我不知道这个贪官和皇帝的界限是怎么被宋江划分的。我想知道他践踏的法律是腐败的还是帝国的?他攻打的城市,掠夺的土地,屠杀的官兵,抢劫的国库是贪官还是朝廷?他劝降的将军是贪官还是朝廷官员?他拉着秦明、胡、关胜等人背叛朝廷,贯彻梁山好汉希望朝廷拉拢他们的理由。但是这些人不需要绕着一个亡命之徒——一个大弯去拉拢,他们已经在为朝廷效力了。
目前还不清楚宋江接受和平是否符合施耐庵的初衷。值得关注的不是宋江接受后的行为,而是他的接受心理。我们知道,传统的仕途是“学文习武,卖与皇族”。文武不能成大器的宋江,也没有被高价卖出的资本,县官是他事业的巅峰。但宋江不是一个守法的人。他的话肯定叫忠义,但有两件事表明了他的心:一是他得知晁盖等人在梁山做大事,他羡慕地自言自语;一首是酒后“敢笑黄巢老公”的诗。由于寺庙人迹罕至,所以在江湖中迂回发展。流浪汉当然要靠本事吃饭,但有个“义人”,怀里抱着一张“铁券一本书”,就能自保,远旺。当你适当的留在梁山,你终于有了和“皇族”交易的资本。可惜那些真心聚义* * *参加盛典的同父异母兄弟,被宋江迷迷糊糊的卖了。
宋江的“忠”是如此,那“义”呢?义是水浒的灵魂,梁山事业的凝聚力是忠诚。作为狼群的首领,宋应该是仁义的榜样。没错,宋江在江湖上有个“孝黑三郎”的美名。各行各业的男人都视他为义人,尊敬他。但是,人们对他的尊重不是基于自己对他的了解,而是基于谣言。刚认识他的时候,没人看到他做了什么,难免对他有点不礼貌。才听说他是江湖中广为流传的“及时雨”才拜倒。这种重复有点无聊,作者不厌其烦地提醒读者,众多英雄所敬仰的宋江并不是活生生的勇者,而只是“义士”称号的载体。总之,宋江的威望不是建立在他的路线上的;然而,他的名字,正如我们前面看到的,来源于李实的善良,这是远离真正的“义”。
宋江和梁山的结义兄弟后来是怎么相处的?晁盖、华容道和李悝jy是与宋江关系最密切的人。华容是宋江的心腹,宋江救了他一命。* * *他有麻烦了。按说,两人可以毫无保留地互相倾诉。但如上所述,华容道要连枷他,他就假惺惺地说教;在华容道的背后,却除了枷。李悝jy是一个血性的人,忠于他的朋友。当他流着泪谈到母亲不幸去世时,宋江哈哈大笑,然后说:“山寨里有了新人,庆祝一下也是应该的。”有一次,李悝jy的战争被宋江阻止后,他离开了梁山,宋江认为他是在“插手其他地方的事情”。小人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宋江最明显的就是他和晁盖的关系。晁盖是他的“知己兄弟”。曾以“血缘如关系”向他通风报信,后来晁盖两次领兵救他一命。宋江被救时,向晁盖发誓要“死心塌地,和哥哥一起生活”。现实呢?
宋江一入伙,就甩了晁盖体系,改了梁山体系。梁山的秩序排在头把交椅的第二位,既是才华和信用的体现,也是发出信号、听从命令的基础。宋江第一件事就是废除旧法:不分功过,让老领导坐主位,新领导坐客位。这种安排乍一看并不重要,但事实并非如此。晁盖原来的团队是老领导,宋江是新领导。本来到了梁山,我们就是兄弟,不分你我,都聚集在寨主晁盖的麾下。宋江硬要分两边,看似卑微,骨子里却咄咄逼人。只有9个老领导,多达27个新领导。这样,晁盖和大多数新领袖分开了。我们不妨把自己放在晁盖的位置上:他带领许多人跋涉千里去救宋江,赢得了许多英雄,这是一件大事。庆功宴上,宋江搅起两列英雄,寡不敌众,壁垒分明,连视觉重心都严重倾斜,古典风格居中,如何坐得正?下面新领导的吵闹反映了几个老领导的贫穷,自己期待的宋江就在旁边。对于古典来说,不像是庆祝,简直就是煎熬。
宋江并没有把山寨大义据为己有,把梁山的新头领当成自己人,不让晁盖染指。每次打仗,都要说一句“哥哥是山寨主,怎能轻举妄动?”总之,古典被放在了一个冰冷的地方,让他无法指挥一个新的领袖,迎接一个新的英雄。宋江出征,得到的新人越多,老领导的比例越低,晁盖的影响力越弱。
在讨论攻打增头城时,宋江破例没有劝阻晁盖。甚至出现了旗子被风吹断的凶兆,他一句话都没说。过去宋江遇险,晁盖总是去救援。这一次,晁盖大着胆子,宋江只“暗叫”戴宗跟踪消息。晁盖中了毒箭受伤,梁山赶来救援。
当然,宋江并没有直接陷害晁盖。但在他营造的氛围中,打一场安全稳妥的战争还轮不到古典,危险的战争才是古典出场的前提。晁盖知道夺旗对主不好,但他不想放弃自己唯一的上场机会。古典受伤了,因为他是一名前锋。出事前,林冲催他去后面接他。他回答说:“我自己不走,谁往前走!”八个字,透露出多少悲伤和无奈。堂堂一村之主,使不得,只好自己杀出一条血路!晁盖一死,宋江的孤立策略就成功了。晁盖被箭射中后,“拼命”救他的都是几个老领导。晁盖危难之时,宋江既不求医,也不吃药,而是“站着不动”,在床前痛哭——直到别人死去。
古典可能是第一个(唯一一个?)看透宋江。原来宋江是晁盖的恩人。宋江一上梁山,晁盖就会给他让路。然而,后来晁盖临死时告诉他,抓住他的敌人史文恭的人是梁山泊的主人。他的遗愿显然是不允许宋江继位。
晁盖出生的时候,宋江并没有用忠诚做任何事情;晁盖死后,宋江会再次背叛他:背弃晁盖的意志,清点所有机关,夺取梁山的权柄。山寨本不该一日无主,前面有晁盖冲锋陷阵,梁山泊要出兵,马上给晁盖报仇,然后建立新的寨主。而宋江却“引众日哀,无心管山寨之事。”村里的事情一乱,大家都要把他推出去收拾。真的管用。宋江在主位坐下,立即发了号令,下山寨大小事务。
但是,宋江现在只是摄政王,晁盖的意志还在。宋江一边拖延复仇,一边盘算着下一步棋。有一天八卦里有人提到卢俊义,宋的计策就浮现在脑海里:“如果在梁山村得到此人,小可能有什么顾虑?”宋江有什么毛病?难道是晁盖被杀,大仇不报?不,宋江从来没有说过要为晁盖报仇。梁山伯后来攻打增头城,不过是为了夺马。一旦头城失守,请求和,宋江同意停战,条件是头城交出看管黑夜的玉狮子和玉马,而不是敌人史文恭!最终,晁盖的复仇得到了回报,多亏了宋江那匹“绝望”的马。可见他的烦恼还有一个原因。后来,种种迹象表明,古典的意志是他的麻烦。而“玉麒麟”就是消除他烦恼的吉祥物。
古典遗嘱把宋江降为“兄弟”之一:抓到史文恭的就是寨主,宋江要和几十个英雄单独较量。宋江的旧威信是建立在依靠大众,依靠强者的基础上的;根据遗嘱,他没什么可借的,也没什么可占的。如果一个有望成为寨主的新人来了,他烦恼的心结就解开了。当然,宋江并没有刻意给别人让路,而是制造了一个假想敌。有了卢俊义这个“竞争对手”,宋江摆脱了与几十个人竞争的窘境。原来竞争职位的局面是多极的。宋江虽然是扁担,但也没什么优势。请上好胜的卢俊义,格局就变了。多极突然变成两极:非鲁即宋。其实卢俊义并没有打算与宋江抗衡,只是宋江频频退让,只是把卢俊义塑造成了假想敌。宋江封赏卢俊义,并不是为了让所有的男人都出局;逼卢俊义扮演假想敌的角色,把所有的英雄都画出来贡献给自己。在这种压力和拉扯下,梁山好汉不知不觉地被排除在竞争之外,成为宋江位置的工具。当宋江除掉了卢俊义这颗棋子,争夺位置的死棋活了过来:很多竞争对手都成了他的支持者。这样一来,就算卢俊义是强者,也无法与宋江这种地头蛇抗衡。这招真高明:宋江先用卢俊义制服了众多英雄,再用众多英雄反制卢俊义。难怪宋江一直把敌人留在梁山榻边,想方设法让卢俊义上山,甚至不惜多次调兵跨州去千里之外的名府一游!
后来攻打增头城时,不准卢俊义做前方先锋;而其他人抓住史文恭,功劳却是在宋江的名下。可惜敌人跑到卢俊义手里了。按照晁盖的遗嘱,梁山要尊卢俊义为寨主。但宋江坚持要“讨论”城主的设立。所谓“协商”就是这件事还有待决定。他虽然提到了晁盖的遗嘱,也对陆大加赞赏,但列出的理由是,无论是相貌、出身、才华,梁山好汉都比不上陆。这真是闭关锁国,播下纷争。如果宋江真心支持卢俊义,又何必按照遗嘱去做呢?这是很明确的事情,他还缠着我,让我不得不抽签打两个州府。古典的《最后的愿望》用烟幕转化成了儿戏。最后靠作弊,宋江拿到了水浒第一名。
宋江是一个成功的人。他以忠义之名行不义,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很多英雄没能识破他的勒索。可悲的是,一百多个人不知不觉就栽在了这样一个人的手里:正是他们的淳朴和忠诚,让宋江成了伪君子。作者对宋江成功的描述并非没有恶意。
展望未来,萧条不一样,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能不透过历史的尘埃,向梁山好汉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