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唯一善终的反王,李世民想杀却不敢杀呢?
冯家历经几朝却不倒,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冯家在岭南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而且,冯家的这份影响力,是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的士族,都无法在当地做到的。
因为在隋唐时期,岭南地区,是真正的不毛之地。中原人根本不愿意去那边生活,当地生活的基本都是一些土著居民。这些本地土著,受儒家教育很少,也不认同中央朝廷。这一点,直到上千年之后的明朝,依然没有太多改变。
所以,当地的土著,对中央朝廷根本就不认,只认冯家。
对于这种情况,中央朝廷能怎么办?直接杀了冯家全家?那估计岭南会彻底乱掉。到时候为了解决岭南,就只能派大军去镇压。可那样的话,又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而且就算暂时扫平了,岭南天高皇帝远,大军撤退之后,当地还是会出现第二个冯家,很难从根本上改变。
所以,最省时省力的办法,就是善待冯家,利用冯家的影响力,去统治岭南。
而且,冯家自身也比较上道。冯家历经四个朝代,一直恪守两个底线。第一,自己不争霸,只占据岭南。第二,依附一个政权后,只要不是这个势力真正穷途末路了,自己就不造反。
对于这样的滚刀肉,中央朝廷不管如何看不惯,也只能继续善待。
而对于冯家,就算是雄才大略的李世民,也没有任何好办法。
贞观元年,当时的冯盎,正忙于和当地一个土著首领谈殿争权,很久都没有去搭理刚刚登基的李世民。对此,李世民勃然大怒,认为冯盎是有心造反,便想发兵去灭了冯盎。但是,就在这个时候,魏征及时站了出来,给李世民分析了一下形势。最后得出结论,只要冯盎没有直接宣布造反,中央政府去征讨他,就是个血亏的买卖。
所以最后没法子,李世民只能主动派使臣去岭南慰问冯盎,而冯盎本人也十分上道,让他的儿子返回长安,去向李世民请安。就这样,一场本来无可避免的祸事,就这样消散于无形。
一个地方势力,很长时间不搭理中央政府的皇帝,而且还是李世民这种雄才大略的皇帝。最终李世民还得主动派人去示好。这样的冯家,我们也只能佩服其厉害了。
贞观五年,冯盎主动入朝,李世民亲自设宴接待,并且对其赏赐颇丰。
冯家虽然不争霸,不谋反,但是却一直凭着在岭南的影响力,增加直辖的岭南地盘。到了冯盎去世之前,冯家直辖的地区,超过两千里,几乎涵盖了整个岭南,俨然是一个国中之国。但就算这样,李世民依然要容忍冯家,只要冯家一天不真正造反,李世民就一天不能动冯家。
贞观二十年,冯盎病逝于任上,死后被追赠为为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如果按照冯盎出生于北周天和六年计算,冯盎应该是足足活了七十五岁,这绝对算是高寿了。而且,仅在他去世三年之后,李世民就去世了。冯盎差一点,就比小他二十多岁的李世民活的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