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国平《生命的品质》有感

? 读了周先生的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人活着就要活出生命的品质和内在生命的伟大。对幼时曾经嘲笑过残疾人的忏悔,对身残志坚的伟大的残疾人:盲诗人荷马、双耳失聪的大音乐家贝多芬、双目失明的大作家博尔赫斯、全身瘫痪的大科学家霍金、又瞎又聋的永恒的少女海伦凯勒等人的敬仰,他们的肉体诚然缺损了,但他们的生命因此也缺损了吗?当然不,与许多肉体没有缺损的人相比,他们拥有的是多么完整而健康的生命。由此可见,生命与肉体显然不是一回事,生命的质量肯定不能用肉体的状况来评判。许多事实证明:残疾人仍然拥有完整的内在生命,活出了生命的品质!在生命本质的意义上,残疾人并不残疾。

?让生命回归单纯,活出生命的品质,这是多么朴素的愿望啊!然而,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让生命回归单纯,这不但是一种生活艺术,而且是一种精神修炼。那么,就让我们回归淳朴、回归简单、回归本真吧,做一个真我,做一个自我。“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平凡生活体现了生命的自然品质,把这两种生活过好,生命的整体品质就是好的。”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我们不但应该活出自己生命本身的特质,倾听自己生命本身的声音,而且也要在自己工作生活中,将这种精神提现出来。我们在世事纷扰的生活中,应该找到自己合宜的位置,真心真意的做自己,让生命充满内在的意义。我想,做好老师便是我最好的位置,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或许我的生命和灵魂,也在这平静的生活和工作中妥善的安放吧。

?在这部书里,周国平希望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有思想的人。人在世上,不能整日昏昏欲睡不进行思想,而要做一个快乐幸福的思想者。而要做一个快乐的醒客,阅读经典就是必由之路。他倡导教师和学生要读经典,认为阅读经典是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希望每个人应该养成读书的癖好,因为这种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要读永恒的书,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周国平说,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的精神行为。教,然后知困;读,然后知不足。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我们要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利用一切余闲去广泛涉猎,真正的阅读。我们要于繁重的教学压力之下,挤出时间,见缝插针,捧书静读,沐浴书香。“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倘能如此读书,我们的知识何愁不渊博深广,资源何愁不源源而来,教学何愁不富有新意?功到自然成,谈吐之间定会口吐珠玉,妙趣横生;教学之中定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在快乐的阅读中成为一个幸福的醒客,与那些伟大的灵魂对话,倾听他们的智慧,你会发现,其实你并不孤独!

?周先生能把深奥的大道理说得浅显明白,把人生的意义概括得平凡而精彩!不管是对生命内在意义的探索,还是对哲学的思考,不管是为教育的呼吁,还是为读书的呐喊,不管是对时代的评论,还是对人性的度量,不管是对心灵的追问,还是面对灾难的反思,不管是对宋词的赏析,还是对演讲的认真,无一不反映了周先生的真诚、睿智、思考、独立,无一不衬托了周先生的平凡、活泼、善良、哲理。

?我们宁愿怀着从容闲适的心情玩味生活,也不过分急切的追求和得失之患占有我们的灵魂。当有些老师抱怨待遇不好、职称评聘艰难的时候,我们更应静下心来,

? 从《生命的品质》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人活着就要做一个快乐的人。人的幸福在于两大快乐。一是生命的快乐,例如健康、亲情、与自然的交融,这是生命本身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另一是精神的快乐,包括智性、情感和信仰的快乐,这是人的高级属性得到满足的快乐。这两种快乐当然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但所需十分有限。物质的贪欲是社会刺激出来的,不是生命本身带来的,其满足诚然也是一种快乐,但是,与生命的快乐相比,它太浅,与精神的快乐相比,它太低。”

懂得珍惜自己身边的一切,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享受为人师的快乐,享受学生成功的喜悦,享受家庭的和谐,享受亲情的温馨,享受生命的本真和灵魂的安宁,活出生命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