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杨:带着孙子拾麦穗

文/杨

孙子给我看了他的作文,题目是《爷爷带我去摘麦子》。虽然他只有五岁,但他的作品仍然很有味道。看着孙子稚气的话语,我激动不已,不禁想起了带孙子下乡的那段难忘的日子。

那时候是农村的麦收季节,我从城里探亲回来,恰逢在城里上学前班的孙子放假。于是,我带着孙子去了乡下的爷爷奶奶家。那天下车后,眼前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满天的云彩,宽阔笔直的马路,头顶上鸟鸣高低,看不见庄稼。那种心情,那种感觉,是城市里没有的。孙子激动地说,真好看。我告诉他有更好的东西。

走了没多久,我看见一些孩子在麦田里拾麦穗。我赶紧用手一指,说:“去兜兜风!”孙子丢下我跑进麦田,后面跟着一群来回走动的乡下孩子。很快,一片土地干净了。孙子们很不愿意看到别人摘了很多麦穗,自己还在田里徘徊。我走上前去,给他一把我捡来的麦穗。他红着脸说:“不用了,我自己去捡。”

看他一本正经的样子,我教他怎么接:眼睛不能看太远也不能看太近,太远了,眼睛里什么都没有,太近了,就盯着一个。孙子听得津津有味。后来我带他去了另一片麦田,我孙子很快就摘了很多麦穗。当我擦掉麦皮,把一颗饱满鲜嫩的麦粒放在他的小手上时,他比考试得了满分还兴奋。

当他们到达祖祖家时,孙子正忙着把包在手帕里的麦子送给祖祖。祖祖摸着头说:“好孩子,你从小就这么爱吃。等你长大了,你就有出息了!””“嗯,祖祖,有句诗是这么说的,但是每一粒中餐都是辛苦的。“也许孙子并没有完全理解诗的含义,但他在这一刻说的话是如此的贴切。

第二天,孙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独自去收麦子。回到家,老婆摸着孙子晒得黝黑的脸,骂道:“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谁要几穗掉地上的麦子?”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算术题。“我和我老婆吵了一架,我孙子沉默了。我在他圆圆的大眼睛里看到了一丝怀疑。

半年过去了,孙子的这篇作文怎么能不让我开心呢?特别是他在最后写道:“爷爷,带我去乡下。”我想,孙子慢慢长大,带他去金色的麦田,去炽热的太阳,再去寻找,去捡拾,收获会更多。于是,我忍不住写道:“孙子,我们一定要再去一次!”

“浣花溪”文学专栏征稿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