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情感散文随笔
民歌情感散文随笔——闲话民歌
民歌是流行的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历史悠久,人气旺盛。在劳动、生产、生活中,随时可以轻松作曲、演唱,习惯而自然。你不必遵守任何创作规则,自由发挥,灵活应对,或慷慨激昂,或悠扬动听,或侃侃而谈,不拘小节,不拘泥于艺术,不矫情,用更多的文字去描绘生活的现实。
民歌是高雅音乐发展的基础,高雅艺术如果不从民间小调俚语民歌中吸取营养,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许多成功的艺术家都深入民俗,从深山老林、乡村荒野、田野果园中收集、加工、整理民歌,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当年,王深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收集了大量的新疆少数民族曲调,如热瓦甫、木卡姆等。大量的新疆民歌被人们创作和传唱,成为一代歌王。他创作的新疆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风格,曲调欢快明快,歌词亲切,简洁清新,率真诚恳,都是当地老百姓说的。当地少数民族善歌善舞,开朗豁达,直爽,善于比喻和幽默。这就像两代情在当地流行的口头文字一样有特色,让人感到亲切可爱,又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形影不离,令人难忘。如《马车夫之歌》、《美少女》、《半月登高》、《阿拉木汗》等脍炙人口的民谣。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是吸收了当地民歌的特点而创作的。
内蒙古民歌具有深沉、粗犷、悠远、豪放的风格特点。这和天空灰蒙蒙草低牛羊低的草原风光是一致的。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展现了多少英雄,比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马头琴之韵的影响下,草原上吃牛羊奶的人们,孕育出了许多优秀的民谣歌手。比如胡松华,德德马,现在是腾格尔辛格。无论个人的演唱风格不同,他们在演唱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深沉、粗犷、悠远、豪放的风格和这片草原上骑马民族的特点。电影《草原上的人》里唱的那首民谣《十五的月亮》也是那么的深沉动听。
当时电影音乐的创作者雷振邦深入滇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创作了《阿诗玛》和《五朵金花》两集,深受人们喜爱和传唱。这些都使用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民歌,让影片更加深受喜爱。剧集和电影相辅相成,处处体现民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艺术风格。
地处东北边疆的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朝鲜族的民族风格以喜庆、欢乐为特征,歌舞悠扬,色彩鲜艳,给人一种欢乐喜庆的景象。如“橘梗”、“阿里郎”等。
不同地域、不同风俗、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歌,内涵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是五颜六色的花。江苏民歌的特点是美、香、美。如茉莉花、太湖之美、芦花等。还有优美悠扬的藏族民歌,体现了雪山中各民族的情感新鲜感。被解放的农奴对解放他们的人民的真情流露,表现在民歌的唱腔和字里行间。培养人才,等一批优秀的民族歌手。
当然,港澳粤曲都是地方方言,音韵优美典雅如丝竹,曲调悠扬,流畅滴水,富有韵致。这和当地的方言有关。香港、广东、台湾在海边和热带地区受海风椰韵的影响,所以语言带有热带韵味,句尾有很强的拖尾韵。例如,米饭很好吃...la这个词很长,句子充满了热水和金属的韵味。这种民歌唱法(闽南话)成为流行歌曲,培养了很多流行歌手。像邓丽君、徐小凤、高胜美、韩宝仪、刘德华、梅艳芳等等,明星真的是璀璨耀眼。
台湾省民歌独树一帜,民歌也有自己的特色,如《黑暗的天空》、《那鲁湾》等歌曲。受民谣影响,校园歌曲《走在一条乡村路上》《外婆的澎湖湾》亲切可爱,也深受大陆民众喜爱。广西也有民歌,歌手刘三姐很受人们的欢迎。还有陕北民歌,风格高亢悠扬。民歌与人们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
翻开世界音乐史,可以看到民谣在其中大放异彩。难怪有人说音乐是陶冶人类灵魂的精灵。音乐民谣可以不顾国界和地域的差异,把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联系在一起,达到相互和谐。民歌经过艺术家的收集、加工和浓缩,有了新的生命力。民歌的美在于它的地域性差异,在于它来源于民间生活,富有民族特色。如苏格兰民歌《苏格兰风铃草花》、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意大利民歌《圣卢西亚》、印度尼西亚民歌《宝贝》、《哎哟,妈妈》、俄罗斯民歌《电车》、《伏尔加船夫歌》等,都反映了我们民族的民间文化生活特点。
后来的好莱坞大片也引进了很多民谣。比如《断蓝桥》里的《友谊地久天长》和《红河谷》这几集,都是苏格兰民歌。以及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的插曲《游击队之歌》?啊,再见,朋友们...?等等受到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喜爱。
综上所述,民歌的创作离不开本民族的生活土壤。当艺术家们把各民族的民歌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都惊叹于这种多姿多彩的民歌艺术的美和优美,让民歌陶冶我们的情感和心灵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愉快和愉快!一扫生活中的烦恼,沉浸在民间艺术的美中,忘却自我。......
民歌情感散文随笔:爱情民歌
80后应该喜欢的是流行歌曲。我觉得我应该算是异类吧。我非常喜欢民歌。我觉得民谣的魅力就在于它来自农村,有泥土的芬芳,有家乡的味道,像一杯醇香的老酒。越尝越有味道。
第一次接触民歌是在老家教书的时候。当时学校想培养一名音乐老师。那时候我最小,特别爱那个老式的风琴。经常在暑假的时候,跳过田埂,跳进办公室弹管风琴。后来校长知道了这件事,实现了我的梦想,把那个被忽视的风琴搬到我的小办公室,任命我学习音乐知识。那时候,我好开心。
第一次上音乐课,讲课的是一个退休的老音乐老师。他很幽默,一首《走西口》让我大吃一惊。在此之前,我片面地认为民歌是老人老太太唱的东西,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它的独特魅力。原生态民歌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抒情性,那种直截了当、朴实无华的心灵呼唤,一下子唤醒了人性中沉睡的情感,原始而纯粹的情感倾泻了一地,让你有一种表达内心感受的冲动:
哥哥,你去西边,小妹妹,我真的不能待了。我拉着哥哥的手,送他到大门口。
哥哥,当你离开村子的时候,小妹妹,我有话要说。走在路的入口处,会有更多的人来解除你的后顾之忧。
紧紧抓着哥哥的袖子,眼泪在肚子里流。我只恨我姐姐不能跟你走。我只希望我弟弟早点回家。
哥哥,你去西边,小妹妹,我心里苦。这趟旅行要花多长时间?我希望你也失去理智。
紧紧拉住哥哥的袖子,眼泪就在肚子里流。虽然有千言万语让你回头,但我只希望哥哥早点回家。
老师唱完这首歌,开玩笑地问我这首歌怎么样,要不要唱给离别的男朋友听。我回答说这首歌比周杰伦的双截棍好听多了。当时心里有一种强烈的震撼,想起了离别的男朋友,想起了月夜。我含泪的眼睛没能挽救他果断的脚步。分别那天,我不记得说了多少甜言蜜语。他上了开往南方的车后,我追着车摇了摇手,最后的结局就像那首歌一样,头也不回。
更想起,那一年,表姐结婚不到一个月,就要外出打工,表姐嫂子前几天看着她流泪,她走的那天晚上,她家通宵亮着灯,鸡没叫夜班的时候,厨房点起了熊熊大火。她给表姐煮了二三十个鸡蛋,给馅饼烙上了印记,怕她在路上不舍得买菜,就尽量给表姐吃。
那天早上,表哥一手拿着鸡蛋,一手挽着表哥的胳膊。在那个到处都是冬霜的凌晨,我含着泪送表妹去村里。看到公交车来了,表姐紧紧地抱着表姐,放声大哭。我的鼻子里全是泪水,泪水顺着表哥的脸颊,流进了我的脖子?一起上班的村上哥们笑着对表弟眨眨眼说,华子,你还没度完蜜月呢。你愿意去吗?在外面想小姐姐了怎么办??表哥脸红了,咧嘴傻笑,笑着笑着,眼睛红红的,笑着低下了头。他拍拍表妹的背,小声说了她的小名,眼泪就滚下来了?
随着农村包围城市的民工潮,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出了封闭的农村,在大城市过着如鱼得水的生活。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大吃大喝。霓虹闪烁的地方,大喊一声:兄弟,你往西走!心底是不是和我一样,唤起最初最简单的感情?喜欢民歌。我真的明白了,民谣来自民间,是口耳相传的。他们的感情简单真实,不矫饰,不浮华。在唱民谣的歌手中,我最喜欢歌手阿宝。他的歌声富有感情,我第一次听他唱那首陕北民歌。
我一边听一边笑想接吻。歌词的大意如下:
我想亲吻我的额头和手腕。
拿起一根筷子,饿的连碗都买不起。
我想亲一口,想一想。
煮饺子,吞下一罐药。
第一次,毛姐。你不在这里。
你的母亲确实击中了我们的壶盖。
我想亲一口,想一想。
我已经三天没吃一顿饭了。
茴香卷心18层
姐姐,你爱受苦的人吗?
这首歌唱的是男青年太想女生了,吃不下饭,拿不了碗。在农村,人们是封建的。那时候,就算男女生订婚了,也不能随便见面,否则会被别人说闲话。农村人很骄傲,做不出什么不雅的事,哪怕是刚认识。我记得,姐姐订婚的时候,我妈不让她晚上出门。有一次我姐夫晚上来找我姐,就在我家后面,用砖头敲我家的墙。我妈听到了什么,跑到屋里后,虽然没有给姐夫盖锅盖,但事后翻了个白眼对她姐说,叫他再打断他的腿!
现在姐夫提起往事,会开玩笑地说,当初,我一心想跑到你家,白天在地里干活,拿着锄头往哪个方向看,把半亩豆芽去掉,不想干活,盼着呢。没想到回家还是个母老虎。唉,当初迷上了。我真的不知道你在哪里。哈哈?我姐说,我妈怎么不用锅盖拍死你!
?大姑娘和大姑娘在一起很美。大姑娘大朗走进了玉米绿纱帐篷这边。它有耳朵,微风吹着热浪。我环顾四周,但我看不到我的哥哥郎...?这是一首很有情调的东北民谣,给人激情的想象。农村姑娘思念爱人,向往爱情。当然,这首歌已经老掉牙了,但音乐的魅力不会在时间中搁浅。每次听到这首歌,在偌大的大都市,总会出现思念家乡一望无际的庄稼的场景,浪漫多情的农村姑娘,在玉米地里约会,我自己也会想起。
现在,在大都市,我是一条孤独的鱼。我总在深夜听一首老歌:家乡不美,低矮的草房碧水,大雁唱我的歌,江河吻我的嘴?想家的心,像一个80岁的老妇人,充满了过去和未来几代人对农村时光的回忆。即使我的家乡现在很发达,没有低矮的草堂,但我向往的心依然澎湃?
所以对我来说,民谣是一种来自农村的乡愁和记忆。它们很古老,很土气,黄土地的颜色,给我一种在喧嚣的城市里可以寄托的感觉。俗话说,只有民族的才是属于世界的。民歌不同于流行歌曲。它们传唱久远,经得起岁月的打磨。虽然流行歌曲好听,我也不排斥,但是总感觉像快餐。一首好的民谣是一段时间的缩影,充满了温暖的感情,农村的气息扑面而来?
民歌情感散文随笔:民歌与乡村
乡村是有灵魂的,是民谣萦绕着村魂。民歌是农村的精神胎记。
在农村,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是通过歌唱来表达的。这种唱法是爱与悲的倾诉,是族群传统价值观的陈述,是个人对生命和爱情的憧憬、喜悦、悲伤和失落?
散落在树脚下、小溪旁、山脊上、心里的民谣故事,在晴天的路口回荡,被一个又一个人带往远方。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当你被汗水浸透的时候,民谣是清醒的,孤独的,痛苦的。
农村在衰落,人们不断外出,人气的下降直接导致了农村的空虚和孤独,一些传统的农村习俗在逐渐的异化中被打破。一方面,在城市化的影响下,族群原有的内部联系肌理和亲友间的纽带在被动流动中变得日益疏离和陌生。另一方面,城市生活方式迅速占领了农村的社交平台,人们越来越适应甚至依赖消费生活方式,原有的朴素、节俭的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农村,不仅有生活场景的萧条,还有精神?七弦琴没了,山水空空?。农村最旺盛的精神作物不见了,回头看。在这样的氛围里,民谣的根是最深最稳的。
民歌是对农村风俗的生动记忆。时间的洪流过后,村落湮没在乡村里。民谣让乡村留住了梦想,也长出了淡淡的忧伤,让乡村想起了思念和伤痛。
费孝通先生那一代人,尤其是当时从农村走出来的知识分子,对农村是最有感情的。费先生认为农村社会很美好,不是吗?每一个美女,美女,美女和* * *,天下一家?。在乡村社会,唱歌不仅是一种情感寄托,还能驱散生活的迷茫,比如一首民歌:?唱首民谣解闷,喝凉水润嗓子。凉水可以解心火,唱歌可以解忧愁?。乡村时光,在这样的歌唱中,变得纯净而舒朗,人们的心灵会从歌唱中享受到生活的阳光。
贵州黔东南州是民歌的沃土。它在哪里?陶唐?然后呢。民谣庭?流行性好,是民歌积极融入当下的一种时代表现,既保留了民歌的根,又为民歌进入新时代找到了一条创新之路。这也是黔东南各族人民?和平相处,享受其风俗,舍得吃,还美?最好的体现。
民歌有自己的生存系统和自我修复能力。即使弱小,也从未停止。民歌总是以自己的方式展现着独特的魅力。
在没有歌声的日子里,村子的心是空虚而焦虑的,山村的声音很容易被穷洞填满,曾经鲜活的农村俚语很快被抽离,变得干涩而哑。在这样的日子里,山村的心情因孤独而有些压抑,但失声的声音依然保持着歌唱的姿势。
民谣和乡村,曾经是一个芽上的两片互生叶,相映成趣,郁郁葱葱。在只能以沉默的姿态沉默的时候,民谣依然迷恋着乡村。
如果我们找到了民歌,我们就能找到我们的家乡。
读过有关民歌的情感散文的人也读过:
1.关于音乐的散文
2.关于感情的散文
3.这篇文章的主题
4.关于感情的散文
5.军事情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