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渔村的日子
战争自古有之,可它带来的伤痛却是罄竹难书。中国与日本,本是一衣带水的两邻,却因为一场侵略战争导致了两方水土的不和。
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人带有民族仇恨,对日本抱有不小的偏见。可有这样一位日本老人,她早年来到中国,一待就是七十余年,至死都不愿意回到日本生活。
尽管我们很难去用她说明中日两国的友谊长青,可她却实实在在地证明了我们这两个民族人民的友爱与人性的光辉。
战争遗孤
在陕西省丹凤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里,一位老人逝世。可全村人都放下了手里的农活前来吊唁,可见村里的地位并不一般。
仔细一看,却发现灵堂上的遗像竟然是一位穿着和服的女人。她就是王玉兰,而她的真实身份,正是一名叫做水崎秀子的日本女人。
农村并不大,她的安然离去仍引发了大家的一阵哀悼之情。所有认识她的人都回忆说,她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对待大家都特别热情,经常帮助大家。
而只有老一辈的人还记得,她其实是一名日本人。其实她并非隐瞒身份,只是她的陕西话已经相当地道,年轻的小辈才没有发现。
她的一生并不容易,她出生在日本福冈县,一个靠海捕鱼维生的渔村。家境贫寒,无奈的父母只好把她送往中国的东北,让她投靠在长春做生意的姑姑。
姑姑给她取了一个朴实的中文名——王玉兰,而她也很好地适应了在中国的生活,变得聪明而能干。可战争的缘故使姑姑一家的生意也变得越发艰难,仅仅能够糊口。
而1945年,日本的战败,更是导致了姑姑一家被遣送回到日本。可已经成为王玉兰的水崎秀子,并没有选择回到故乡,而是毅然留在了中国。
扎根陕西
一开始在中国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战争中日军的暴行,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伤痕。而自然而然,对于仍留在中国大陆上的日本人,就有着带有敌意的目光。
可终究还是好心人多,为这样一个战争遗孤找了一个家。经人介绍,她和国民党营长宗开国结了婚,她十分满意这个“有些排场”的中国人,在那个年代依旧给她办了婚礼,宴请了一群亲朋好友,甚至送了她一枚大钻戒。
婚后两人依旧相处和睦,从未发生过争吵。只可惜造化弄人,平静的时日并不多,宗开国响应号召前往了战场,而这一别,竟是永别。孑然一身的生活十分悲惨,她只好改嫁。而此后的3段恋情都并不顺利,被各种各样的人抛弃。
而辗转几次,她最终来到了陕西丹凤县,并从此深深地在这里扎了根。她初到丹凤县时,村里人也依旧对她有些天然的膈应。
可她热情的性格与勤劳的双手很快让朴实的中国人认同了她,接纳了她。不久,村里人帮她结了亲,她也生了好几个孩子。
她的热心肠传出十里八乡,当地人的红白喜事也乐意邀请她,她必定是第一个到场,送出自己诚挚的祝福或哀悼。
时光如梭,她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了40年。好心人对她的善意并没有停歇,帮助她办理好了中国的永久居住证,解决好了她的“户口”问题。甚至,也圆了她的故乡梦,帮助她回到老家看看。
尘归中国
2006年的时候,终于在志愿者和好心人的援助之下,她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日本的福冈县。年迈的她早已辨别不出儿时的模样。
老家的许多建筑已经推翻重建,而亲人也纷纷离去,只有一位远房的表姐还在此处,但也已经认不出她的样貌。
习惯了陕西话的她也不再会讲日语,需要翻译在场才能沟通。她在日本待了2周左右,却处处不适应日本的环境,家乡已经不再是她记忆的形状,而她也变成了一个新的“中国人”。
她心里是既失落又感伤,这一日本之行,更让她坚持了自己的信念,中国的丹凤县,才是自己真正的故乡。
尽管她的表姐和日本相关人士邀请她回到日本给她养老送终,但她依旧是毅然回绝,回到了中国,这一方她更热爱的水土。
生前她的亲人还问过她的意见,希望葬在中国还是日本,她热切地回答“我爱中国,我舍不得你们,我舍不得离开中国,就让我葬在中国的大地上吧!”
王玉兰最终和丈夫李明堂度过了幸福的晚年时光。相濡以沫的他们携手了大半辈子,丈夫先行离去,几年后,她也平静地走了。
村里人全部聚集到她的葬礼,深切而真挚地怀念起这个来自日本的老太,她一生的热情待人得到了全村人的认同,就连原先有从抗日战场上回来的战士,也丝毫不在意民族的情结。
她颠沛流离的一生,终于迎来了平静的结局。她曾坦言痛恨战争,是战争导致了中日两民族的不和。要不是战争,她可能并不会来到中国,在这里经历波折;但她也并不后悔来到中国,在这里遇到了热情好客的中国人,在各方各面地帮助她,让她十分感激。
她也解释,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赞成发动侵略战争,他们一样为伤害到了善良而勤劳的中国人民而抱歉。
她从不隐瞒和回避自己是个日本人的事实,她的生活习惯和口音已经和陕西的当地人无异,可她初来乍到时还是受到了很多敌视。
尽管无奈,但她还是坚持用热心和行动去证明自己,是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她曾教育儿子一定要感恩,不要去埋怨命运。她漂泊了半生,最终在异国他乡一样找到了平静的归宿。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希望人们可以抛弃成见,让之后的世界远离战争,守住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