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在纽约——天堂与地狱。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来自中国的王其明和郭燕夫妇“幸运”地获得了飞往纽约的签证,踏上了一片充满渴望和未知的新大陆。在纽约,他们经历了最艰难、最不堪的岁月。他们努力奋斗,最终获得了事业的成功。但“天下大事,必合久,必分久”的说法在他们身上应验了。他们的女儿死了,夫妻关系僵了。一切都发生在这里,在这里他们经历了天堂和地狱——纽约。
从文学层面来说,小说的人物塑造具有鲜明的人物性格和自身特点。当王其明夫妇第一次到达美国时,他们还年轻,充满了梦想。那种朝气蓬勃的样子,和我们现在正在考研的人一模一样。甚至我们都远远落后于他。他们在生活的压力下苦苦挣扎,而我们这些小三,背后有自己的父母作为精神支柱。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不需要考虑吃饭和旅行,但他们不是。正是从这一幕看出来,他们是能吃苦、耐疲劳、有强烈奋斗精神的人。而阿春则是典型的王熙凤形象,性格泼辣,对世事有着清醒的认识。面对喜欢的人,他也能在理智的支持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她不会选择和王其明在一起,因为她看透了一个男人可以抛弃一个妻子,也可以抛弃第二个妻子,这就是她聪明过人的地方。这也是曹桂林刻画她的微妙之处。至于她和王其明之间缠绵悱恻的关系,只是为了满足生理上的欲望,不足以让她抛下一切和他成家立业。虽然她对王其明有感情,但这种感情也被理智所压抑。在纽约,感情不与任何东西挂钩,尤其是钱。同样涉及钱的事情,容不得任何感情。初涉纽约的月经夫妇,向自己借钱的春的,甚至的哥哥都是如此。生活就是这样,社会也有这样的规律。不管你从哪里来,你都要跟着社会走。你不能改变社会,但你只能改变自己。这也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超越。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是跨越两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生活环境的突变必然会导致人物的心理变化,而这种变化在人物身上的表现尤为关键。王其明夫妇在富裕之后的心态和行为的变化,清楚地表明了他们成功之后的优越感。至于女儿,宁宁从初到美国到最后去世,无疑是最让人感动的地方,也是值得读者反思的地方。作为一个未成年的宁宁,对于一个与祖国完全不同的美国社会来说,她的价值判断还不清晰。即使她区分了好坏,她对美国这个地方还是有着不可预知的了解。她的行为在她自己眼中被称为“自由”,这可能与她早年缺乏父母关爱有关。然而现实中,不可否认的是,她的选择是复杂的。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虽然没有聚焦于人类的奋斗,但无疑是人类奋斗成功的重要因素,王其明不眠不休的工作和郭燕的劳累都说明了他们后来成功的原因。当然,曹桂林在这里不可避免地使用了作家的特权。他可以让在事业上精明能干,为了“升天”,他也可以让王在阿春面前呆呆的,为了剧情安排的需要。这无疑是作者安排的一场大悲剧,却是更能警醒世人的悲剧。有中国文化的人能否在西方大都市幸福生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问题,还涉及到两种文明的碰撞。个人将如何面对这种碰撞?新世纪全球化条件下,碰撞与交流不可避免,我们该如何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