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一生
钱学森1911 2月11出生于上海。早年就读于北师大附中、交大附中。1934暑假,交通大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公费留学。
1935年8月的一天,钱学森从上海乘坐美国邮政公司的船离开了祖国。黄浦江浑浊的波涛翻滚着,看着渐渐模糊的上海城。钱学森心里默默地说:“再见,祖国。现在你掌权了,你就乱了。我去美国学技术,总有一天回来帮你复兴。”
钱学森赴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工科要在工厂实习,但当时美国航空工厂歧视中国人,所以一年后他开始学航空工程理论,也就是应用力学。他转到了加州理工学院。
钱学森带着钦佩来到这里。因为,位于洛杉矶郊区帕萨迪纳的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有一位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他是匈牙利人。
20世纪30年代初,航空科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冯·卡门在当时是这一领域的顶尖人物,后来被誉为“超音速飞行之父”。1970年,月球上有一个陨石坑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冯·卡门仔细打量着这个严肃而矮小的年轻人。他提了几个问题让钱学森回答,钱学森稍微想了想就回答了他所有的问题。冯·卡门暗暗称赞:这个中国人机智过人,充满智慧。他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学生。1945年初,钱学森成为以冯·卡门为首的空军科学顾问团成员。德国投降后,他随团里的调查组去欧洲考察航空和火箭技术。1947年初,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正教授。监控期间,除了教学,他依然没有放弃学术研究。1953年出版了《从地球卫星轨道起飞》,奠定了小推力飞行力学的基础,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一书。1955回国前与冯·卡门告别时,冯·卡门激动地说:“你现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
钱学森成为卡门领导的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的研究生。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是最早在这里进行火箭技术研究的三名成员之一。
学习和研究工作很紧张。钱学森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读书半天,讨论半天,晚上继续奋斗。三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留校任教,成为冯·卡门的得力助手。这期间,他不仅掌握了空气动力学的基础知识,还站在了这门科学的前沿。从65438到0939,他研究的是航空结构,只用了一年就有了突破。
在加州理工学院的第二年,钱学森遇到了他的同班同学F. J .马林,他研究的是火箭技术。经玛丽娜介绍,钱学森参加了当时加州理工学院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结识了小组书记、化学物理助理研究员温鲍姆。在小组里,钱学森和大家一起学习恩格斯的反都灵理论;每周例会上经常讨论时事。1938年冬天,二战爆发后,这个团体解散了。
鉴于钱学森研究工作的突出成绩和美国战时军事科研的需要,他得以参与保密工作。65438年至0944年,美军委托冯·卡门教授为负责人,马林纳为副手,研究远程火箭。钱学森负责理论组,邀请林家翘、钱伟长进行弹道分析、燃烧室热传导和燃烧理论研究。同时,钱学森还担任了air jet公司的技术顾问。1945开头还被美国空军聘为科学顾问团成员。在此期间,他在现代力学和喷气推进的科学研究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成为当时享有盛誉的杰出科学家。
二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胜利的“巨大贡献”。美国专栏作家米尔顿·维奥斯特(Milton Viorst)认为,钱学森一直是“制定长期计划,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飞机转变为喷气式飞机,并最终转变为在太空旅行的无人航天器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级军事强国的科学家星系中的一颗璀璨明星”。
1946年夏天,钱学森离开加州理工学院,去麻省理工学院当副教授,教空气动力学专业的研究生。1947年初,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同年夏,钱学森请假回中国探亲。9月,他与蒋英(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结婚。蒋英,中国早期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的三女儿,女高音歌唱家,在维也纳和柏林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
从1935到1955,钱学森在美国生活了20年。在此期间,他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生活上享受优厚的待遇,工作上有便利的条件。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在给父亲的信中,他不止一次感叹,“旅游生涯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2。回国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回到我的祖国。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于1955年10月8日从美国返回广州时,对中国科学院科学家代表朱同志说的话。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回到了中国。
1935年8月,钱学森以公费留学生身份赴美学习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回国前曾任加州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
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49 65438+10月1第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五天后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一天,钱学森夫妇和十几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一起庆祝了这个节日。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吐心声,为祖国的诞生欢欣鼓舞,对祖国的美好未来充满憧憬。此时的钱学森有着早日回到祖国,用自己的专长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
此时,朝鲜大地燃起了战争的烽火。作为发动这场战争的美帝国主义,在其国内,有一股疯狂的反对* * * *的政治逆流,几乎每天都有审查和威胁审查大学等机构人员的事件发生。这股逆流毫无例外地也蔓延到了加州理工学院。由于该学院马列主义小组书记温鲍姆的被捕,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嫌疑落到了钱学森身上。1950年7月,美国政府决定取消钱学森参与机密研究的资格,理由是他与温鲍姆有朋友关系,并指控钱学森是党员,美国的制作方,非法入境。这些毫无根据的指责都被钱学森否定了。然而,钱学森无法忍受这一切,决定以探亲为由立即返回祖国,准备一去不复返。他会见了负责他的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副部长金布尔,并向金布尔郑重宣布,他准备立即启程回国。金布尔听后大吃一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你在喊什么?“我宁愿毙了他,也不愿让这家伙离开美国!””所以钱学森一走出办公室,金布尔就立即通知了移民局。
不知不觉中,钱学森做好了回国的一切准备,办理了回国手续,买了从加拿大到香港的机票,把行李交给搬运公司装运。
然而,就在他们一家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也就是1950年8月23日午夜,他们突然收到移民局的通知,不允许他们离开美国。与此同时,美国海关扣留了钱学森的全部行李。
钱学森被迫返回加州理工学院,美国联邦调查局派人监视他的家人和他的一切行动。远的不说,9月6日,钱学森突然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非法拘禁,并送往移民拘留中心拘留。
在看守所里,钱学森像罪犯一样被折磨。钱学森曾回忆说:“在15天的拘禁中,我瘦了30斤。到了晚上,间谍每隔1个小时就来叫醒我,我根本得不到休息,精神上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钱学森被无故拘留后,加州理工学院的师生、钱学森的老师冯·卡门以及一些美国友好人士向移民局提出强烈抗议,为他找了辩护律师,并筹集了654.38美元+0.5万美元的保释金将钱学森保释出来。
从此,钱学森继续受到移民局的迫害。他的行动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并受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的监视。他不被允许离开他居住的洛杉矶,并且经常被询问。钱学森失去自由五年。
但是,钱学森那颗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更加炽热。他日夜思念新中国。他坚持斗争,不断要求移民局离开美国,回到中国。
回不了国的钱学森,在那五年里并没有停止研究他热爱并投身的科学事业。当时美国政府阻止他离开美国,是因为他所研究的火箭技术关系到祖国的国防建设,想通过拘留他来阻止新中国的科技发展。钱学森知道这件事后,感到无比愤怒。所以他选择了“工程控制论”这个新专业来学习,以此来帮助消除回国的障碍。经过努力,在1954用英文写了30多万字的《工程控制论》。实际上,工程控制论与生产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国防建设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是当时美国当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钱学森回归祖国的斗争也得到了祖国的关怀和支持。1954 4月26日,智纳国际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和美国代表团团长叶海亚·约翰逊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就平民回国问题展开接触。在接触中,王炳南指出,美国正在阻止许多居住在美国的中国人回国,其中包括科学家钱学森。
1955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摆脱了特务监视。在给比利时亲人的信中,他附上了一封用卷烟纸写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同的信,请求祖国帮助他尽快回国。陈叔同先生收到信的当天,就交给了周恩来总理。1955 8月1中美大使级会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在周总理的授意下,根据钱学森要求回国的信,王炳南大使与美方交涉,迫使美国政府允许钱学森离开美国回国。
1955年,钱学森获准回国。他拿着一本新出版的《工程控制论》交给了他的老师冯·卡门。冯·卡门翻了翻,感慨道:“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钱学森在学术上超越了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权威,赢得了国人的愤怒。他非常兴奋。
1955 9月17日,钱学森和他的妻子以及两个年幼的孩子终于乘坐美国轮船“克利夫兰总统号”离开洛杉矶,驶向东方的祖国。
3。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钱学森回到祖国后,受到了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极大的重视。渴望新中国早日强大的愿望促使他写信给周总理,提出了发展中国导弹技术的计划。
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大楼里,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了一次非同寻常的中央军委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钱学森介绍了中国发展导弹技术的规划思路。看着这么多民国最高军事领导人慈祥的目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1956,10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院宣告成立,钱学森任研究院院长。从此,在周总理和聂元帅的直接领导下,钱学森开始了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技术领导人生涯。这一天,秋高气爽,秋风宜人。精力充沛的钱学森给156高校毕业生上了第一堂“导弹概论”课。能够亲自培养中国从事导弹的专门技术人才,是钱学森多年的梦想。今天,他的梦想实现了。他怎么能不激动自豪呢?再过几年,这些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将成为中国火箭、导弹、航天技术队伍的中坚力量。
1960 165438+10月5日,中国第一枚国产短程导弹发射成功。这是我军装备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科研之路并不平坦。1962年3月,我国自行设计的一枚中近程导弹,起飞后不久坠落在发射阵地前方300米处,在地面炸出一个大洞。
钱学森第一时间深入控制系统,和同志们一起查找故障原因,改进方案。1964年6月29日,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0月27日,1966,10,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钱学森协助聂帅,直接领导了用一枚中近程导弹携带一枚原子弹的“两弹组合”飞行试验。导弹正常飞行,原子弹在预定的距离和高度爆炸。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枚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美国用了13年,中国只用了两年多。这一成功震惊了世界。
1965 65438+10月8日,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交报告,建议尽快制定中国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列入国家任务。1965年4月29日,国防科工委在邀请钱学森等专家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1970或1971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规划思路。中央特别委员会原则上批准了这个计划。钱学森为解决卫星发展计划实施中的许多关键技术问题贡献了智慧。“文革”期间,“长征一号”试车无法进行。钱学森协助周总理,在领导人造卫星正常发展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长征一号”于1969年8月22日测试成功。65438年至0970年,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钱学森等专家在卫星发射基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4月24日,1970,我国第一颗重量为173kg的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东方红的音乐响彻全球。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巨大贡献是多方面的。至今已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300余篇。他以自己在总体、动力、制导、空气动力学、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在组织和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制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79钱学森的母校加州理工学院授予他“杰出校友”称号。1986年6月,南加州华人科学家工程师协会给他颁奖。1989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授予钱学森威拉德·W·F·罗克韦尔青年奖章、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学院荣誉会员等称号。在国内,他是一位受到中央表扬和人民尊敬的杰出科学家,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参考资料:
/view/4213.htm
不,不是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