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如何评价一部小说

前段时间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后台收到一位读者的留言,大意是希望多发一些关于文学批评的文章。坦白说,很多人之所以想了解文学批评,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尤其是考研。

在文学考试中,经常会有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让你评论一篇文章片段,一首诗,一部小说。

众所周知,选拔式考试+主观题,分数取决于指导老师的眼光。所以对于一些读者来说,如果确定对方要考研,我一般会建议TA去自己要考的学校看看导师的论文和著作,了解导师的观点和研究方向,根据自己的兴趣投一票。

这是一条捷径。想要形成自己的评论,学习大量的阅读和评论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按照钱理群、温儒敏和吴福辉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的分类,文学由小说、散文、新诗和戏剧构成,而著名文学批评家夏志清认为小说在新文学中成就最高。

所以,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有30年写作辅导经验的劳拉?在布朗博士的经典著作《完整写作指南》中,关于评价小说的方法。

关于小说的评论很多,劳拉?布朗博士分享的是一种写作思维,就是当你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试试劳拉?布朗博士的方法。但是,如果你已经知道了通常的写作方式,想创造性地,从新的角度来写,劳拉呢?布朗博士可能不适合你。

言归正传,对小说的评价可以从背景、人物、观点、情节、文笔五个方面进行。

背景

?故事的背景是什么?

?在哪里发生的?

?环境背景和时代背景是如何影响故事的?

比如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前十年(1917到1927)大部分批判旧礼教旧社会的小说,在批判的基础上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第二个十年(1927到1937)是理想丧失后的迷茫、无助、绝望时期。

第三个十年(1937到1949九月),大部分人转向了无产阶级文学。

这些都是时代背景,巴金的家庭系列:早家、春、秋、晚憩园都能感受到这个背景的变化。

数字

?他们是谁?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些人物是真实的吗?

?有吸引力吗?

?有意思吗?

?他们是如何相互交流的?

中国文学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是《红楼梦》。所以在准备读《红楼梦》的时候,有一个人物图作为参考是很有必要的。《红楼梦》里的各种人物,曹雪芹都能根据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性格特点“说话”。因此,人物形象生动、有趣、美丽。

视角

?谁在讲这个故事?

?是第三人称还是第一人称?

?叙事主体被切换了吗?

?如果有,这个切换有意义吗?

?哪些角色是主角?

这个故事到底是谁在讲,比较隐晦,需要读者自己去发现。至于小说的主角,有争议。以刘清的《创业史》为例,很多评论家认为主角是梁生宝,但严家炎教授认为是梁三老人。论证是有益的,关键是要有坚实的论据支撑。

情节

?剧情有趣吗?

?不好读?

?有什么意外吗?

比如大部分人看小说主要靠情节,快节奏的生活喜欢快节奏的叙事。张恨水通俗小说的情节当然比废名小说更好读,更贴近人情。

写作风格

?作者的风格是什么?

?写作特点鲜明吗?

?这种风格会对阅读体验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可以说是最难评论的地方,所以只有一个办法:多看著名评论家的文章,看他们如何选词造句,如何鉴别作者的风格。

蓝迪治教授写的《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分析》一书,曾被视为文学批评的异端。汇集了蓝迪之、严家炎、陈平原、夏志清、王德威等。,我发现各种评论的风格也不一样。换句话说,写评论是最难写的部分,也是发挥最自由的部分。

一部小说的好坏,需要读者用自己的眼睛去鉴别。至于小说的评价怎么写,为什么不用劳拉?布朗博士的方法,无论你是应对考试,还是想学习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