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心》梗概

全书整个分为上中下。上是先生和我;中是父母和我;下是先生和遗书。

? 书中通过“我”的视角,引出了“先生”这个神秘人物。我与先生在镰仓(かまくら)的海边相识。在换衣服的地方,由于先生的同伴是个西洋人,立刻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时的“我”被同学邀请来海边玩耍,同学却因为家里发来母亲生病的电报而赶回故乡(其实这个同学因被家里逼婚有点怀疑电报的真实性,不情愿的回家了)。因此“我”正好有点无聊,且觉得“先生”有点脸熟(呃..怎么我想起宝玉的“这个妹妹我见过”…汗),便连续几天故意在相同的时间去海边以“碰见”先生。之后偶然攀谈了几句便相识了(给先生捡起眼镜)。离开度假地之后,“我”回到东京继续读书,并且不时地去先生家拜访先生。由此慢慢地与先生甚至其妻子相熟。“我”感觉到先生总是和人保持着一段的距离,且保持着非社交性的生活。这一点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另一方面,“我”又十分尊敬先生,觉得他的所言所行甚至思想都是“我”的指明灯。其实这里可以看见这场相识,与其说是相识,不如说是“我”主动地去接近与认识先生。

? 中篇是父母与我。这里从我与父母的互动可以感受到,我与父母并非十分亲密。在思想上,我甚至跟先生更亲近。我感觉到了父母某方面的“粗鄙”。父母以为大学生很了不起这种想法实在让“我”觉得好笑。侧面反映当时甚至现在某些年轻人的想法吧。很多时候我们是爱父母,但跟父母可能真的做不到思想上的深交。

? 下篇是先生和遗书。通过遗书,先生将自己过往的一切都向“我”坦白了。先生父亲去世时,叔叔抢夺了父亲留下来的遗产导致我不再轻易相信人。租房子住时房东太太与小姐对先生很好,先生不可思议地爱上了小姐,疑心却时时盘旋心间(哎先生的心灵也太脆弱了,实在不知道他有什么好疑心的…)。先生有个朋友名为k ,是个十分沉默寡言并理想化的人。k出生于寺庙家,却被本家送给别人当了养子。养家父母送他来东京攻读医学,他痴心于宗教与哲学,终于还是瞒着他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后来他自己写信自白,养家大发雷霆。最后他回到了本家,但本家不再负担他的学费。k因此不得不兼职以养活自己和负担学费。先生见朋友如此辛苦,几乎患上了神经衰弱,便想帮助他。他将k带回了自己的租房,求房东太太允许他的入住。并让房东太太和小姐亲切待他。然而过了一段时候后,先生发现k与小姐日渐亲密。他内心燃起了嫉妒。有时候在心里暗暗比较,觉得自己逊色于k。有一天,k与先生坦白了自己内心的恋情。先生后悔自己没有先下手。再后来的一次,k与先生散步聊天,坦露出爱情与信仰之间的矛盾带给自己的混乱思绪。先生心底害怕他改变自己一贯的信仰成为自己的情敌,对此评论道“不求精进的人是渣滓”。没过几天,他便装病不上学,趁着只有房东太太与自己在家的时候,求太太将女儿允给自己。房东太太同意了。然而这之后,他却始终不甘将此事告诉朋友k。他觉得自己的手段太卑鄙了。k最终从房东太太那得知了这个消息。备受打击的k,终于没有自己给人的印象那般坚强,又或者是,如先生遗书里所说的,“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寂寞的人”,在一个夜晚选择自杀了。

? 看到k的自杀时,说实话我觉得k实在是心理素质太差,失恋就自杀。然而看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寂寞感”,相信在那种绝望的情绪下,做出自我了断也是可以理解的。

? 这件事情让先生彻底地厌恶自己,厌恶世界了。即便与小姐结婚了,他也不快乐。他通过阅读、酗酒等等来麻痹自己,独自承担着良心的责罚。他决心如死一般活着。最后,借着明治天皇的死,他以殉道为由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