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推理小说情节构成的犯罪现场
犯罪现场不同于第一现场和第二现场。第一现场是案件发生的地方;第二现场是主要犯罪结束后,犯罪分子转移被害人或赃物的现场。
如果这是一个杀人现场,警察或侦探进入现场,在充分观察、检查、搜查现场后,需要根据现场的线索判断这是第一现场还是第二现场。这一判断对案情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准确确定作案时间;也可以初步分析犯罪的动机和原因;你也可以大致判断这是团伙作案还是个人作案。
一般来说(还是以命案为例),如果命案现场是案发现场,那么这几点往往说明:1比谋杀更偶然,所以杀人后转移尸体、伪造现场都来不及;
2、犯罪分子可能是初犯,反侦查意识不强。又因为第一次杀人或者意外杀人,匆忙逃离现场;
3、多为入室盗窃或性冲突。
如果案发现场是第二现场,而且离第一现场很远,说明很可能不是一个人作案;杀人仇杀的可能性很大。当然,这些只是初步判断。事实往往极其复杂。
在一些犯罪现场,因为死者死亡的特点,侦查员还要多做一件事,就是分析死者是自杀还是他杀。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溺水案、纵火案、高处坠落、触电、投毒、吊死以及很多密室杀人案中。-当死者死于外人不能进出的封闭空间,且现场无挣扎迹象,身体无外伤。
犯罪现场是多层的。第一层是犯罪现场要有能够实施复杂犯罪的特点,让狡猾的犯罪分子能够从容作案,几乎不留痕迹。不同的犯罪现场会展现出死者不同的生存空间;不同的犯罪现场也限制或有助于犯罪方法的实施。而且不同的场景也影响破案的思路和方法。举个例子,如果场景是在皇宫或者寻常百姓家,你肯定不会按照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作者必须写下犯罪现场的地理空间和建筑格局。这是接下来剧情的一大基础。丢下它不合理,不合理。
第二层是现场的具体情况。其核心是受害人的情况和现场的痕迹(即各种物证或方向性线索:鞋印、指纹、烟头、纽扣等。).被害人的死亡姿势,面部表情,外伤都需要交待。当然,不需要一下子讲完整个故事,但要有隐有显,根据情节发展进行递进式描述。
第三个层次是对场景的解读和分析。这项工作将由小说中的侦探来完成。他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深入现场,一丝不苟地寻找任何可能的信息。受害者有没有留下最后的密语来指认凶手?有没有凶手故意设置的转移注意力、干扰破案思路或陷害他人的陷阱线索?受害者身上的伤口有什么特征?能否根据伤口情况分析一下作案工具的大小和大致形状?
越是精细微妙,越能体现出罪犯的奸诈,从而衬托出侦探的观察力和脑力。当然,文字更微妙,更神奇。想想看,如果一系列毫无头绪的大案要案,最终因为半个烟盒上的信息而被揭露,那该是多么惊人啊!
第四个层面是犯罪现场的延伸。现场取证结束后,必然要从现场周围开始全面调查。目的是在调查过程中找到可能的证人,找到嫌疑人。有句话叫“地正义长,而不漏”,不可能的犯罪,当局者无不算计,往往只是被一些不经意遇到的小人物看到而已。
所以,写侦探推理小说,犯罪现场是一刻也不能忘记的,必须时刻回到现场。
所以宋词有云:“狱事重于大开,大开重于初恋,初恋重于考察。盖出入生死之权,废屈伸之机,就这么定了。.....狱情之失,多因始终之差;定测之误,皆因审浅。”
最后,我想说一下密室杀人的场景。因为这类案件在解读现场时有一定的特殊性。密室杀人案的难点主要是解决罪犯进出密室的秘密,即罪犯是如何进出的。如果不能解开这个谜团,就无法明确方向性,缩小调查范围。即使我们能认出嫌疑犯,我们也不能作证。但是,在一般案件的现场,这一点没有必要也很难判断。
犯罪分子是如何不通过门窗进出密室的?或者他是怎么进出不留痕迹的?密室里还有另一条秘密通道?密室里的人让他进来的?那么,这是熟人吗?这是推理的难点和重点,推理要围绕它进行。《密室杀人》不好写。
应该指出的是,大多数案件的犯罪现场是固定的,并已由调查人员控制。然而,仍有一些案件的犯罪现场本身是一个谜或根本没有固定的,它需要由侦探来寻找。这类案件通常是失踪和绑架。这类案件还有其他特点,仅从被害人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考察;你最后见了谁,去了哪里;与某人联系。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