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于凤至漂泊到美国,收到张学良的离婚协议书:蒋介石不要脸。
但在他将近90岁的时候,回顾自己的一生,他说:“我这辈子没有遗憾,只有一个人。”
张学良的反面人物是指他的原配妻子于凤至。两人是被父母撮合结婚的,分居后同意离婚。关于原因有很多猜测。但是张学良这么说,他们都猜错了...
于凤至是吉林怀德县人,但他的父亲余在双辽县郑家屯开了一个粮库,生意不错,所以一家人就住在郑家屯。
当时,张还不是奉天的军阀,而是土匪的统帅。
张奉命在松辽和漠北打土匪。他带领部队进入郑家屯,因为于家的粮库后院很大,所以他在这里设立了打土匪的指挥部。
余是个商人,对土匪恨之入骨。因此,张对的部队非常欢迎。于是两人结下了友谊。
次年春,张率部在漠北龙王庙与蒙古人决战时,因援军姗姗来迟,形势十分危急。于亲自赶赴洮南,劝说张的错后路侦察营带领吴出兵,才保住了张的性命。
打土匪回来的张,对的“雪中送炭”非常感动。两人随即结拜为兄弟,成为结拜兄弟。
一天,请了一个算命的回来给他女儿算命。
对于自己的侄女,张是见过的。知书达理,彬彬有礼,人也漂亮温柔。
他一开始也没在意这些小事,但经过门口时,碰巧听到算命先生说:“太可怕了。”
现在张对很感兴趣。他本人非常迷信,手下有一个著名的算命先生。现在我一听屋里算命的,就想看看我外甥女的命有多好。
算命先生脸色红润,看起来真的很兴奋,不像是装的。他说:“你女儿的命是伟大的,但那是凤凰的命……”
张不理算命先生的唠叨,拿起纸上的东西说:“我手下有一位王先生,是奉天有名的通灵人。我让他看看。”
结果王先生一看,也是一只凤凰。却说张大喜,心想:“我正引兵出征,将来可发大财。如果我儿子有个幸运的妻子,岂不是锦上添花?”
所以他直接跟余谈了想结婚的事。余起初有些犹豫,怕女儿将来嫁到官家受欺负。
张拍着胸脯十分肯定地说:你家姑娘将来到我家来,就是我的女儿。如果我的男孩敢欺负她,我会先切断他。只要冯志的侄女嫁出去,我保证我小子不会娶二奶!
张听这么说,再加上张学良从小就在见过眉清目秀的人,稍加思考就同意了这桩婚事。
于是在1916年,16岁的张学良和19岁的于凤至结婚了,开始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恋情。
然而,于凤至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显赫家世冲昏头脑,她依然一如既往的温文尔雅。
从东北吴江会馆毕业后,张学良成为东北军的一名指挥官,帮助父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每次张学良要全军出征,于凤至都会用自己的积蓄买东西去军营慰问,还会帮丈夫去后方医院慰问伤病员。
在家里,她是大儿媳妇,对公公非常孝顺。家内外的一切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连张的嫔妃也找不出她的毛病。
看着这样一个堂而皇之下厨房的妻子,张学良渐渐从心底接受了,不再因为他一直认为这是父亲的包办婚姻。
因为他的妻子比自己大三岁,所以张学良在他们说一些私人的事情时会叫她大姐,而于凤至会直接叫他“韩庆”。
对于凤至来说,张学良不仅是她的丈夫,更像是她的哥哥,一个需要照顾自己的大孩子。
关于婚姻,她曾说:“夫妻如弓箭,丈夫如箭,妻子如弓。如果弓断了,剪刀就射不出去了。”
这就是她所做的,用她的温柔和优雅维持着良好的夫妻关系,成为张学良的妻子。也许在今天一些人看来,做出这样的妥协是错误的。
司马相如《凤凰寻凤凰》中唱道:“凤凰Xi冯归故里,游遍天下寻其凤。”虽然古人做了凤与凤的区分,但她在于凤至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凤凰”,她愿意为之坚守,为之付出一生。
于凤至的贡献可以从她接受赵四小姐这件事上看出来。
张学良作为“民国四公子”、“四帅”之一,年少轻狂,经常处处留情。但是他心里有分寸。他一直记得家里有个“大姐姐”,每天晚上等着他回家。
然而,一个名叫赵一荻的年轻女孩突然走进了张学良的心里。赵一荻是国民政府交通部第二次部长赵庆华的女儿。因为她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外界也称她为赵四小姐。
她追求张学良这个已婚男人,整天围着他转,引发无数花絮。年轻开朗的赵四小姐充满了激情,与温柔知性的于凤至带给张学良的感觉完全不同。
敏锐的于凤至发现了不对劲,知道张学良这次是真的敏锐了。她没有责怪丈夫,甚至没有公开质疑他。虽然苦,她还是选择了忍。
得知赵四小姐的行为后,她的父亲赵清华非常生气,并在报纸上公开宣布断绝父女关系。无家可归的赵四小姐找到了张学良。
张学良把赵四小姐的现状告诉了于凤至,赵四小姐说她只想做张学良身边的秘书,不敢有其他多余的想法。
于凤至叹了一口气,没有做出任何过激的举动。看着两人愁眉苦脸,于凤至同意了。她还为赵四小姐买了房子,并要求财务人员支付她的工资。看来她真的把它当成老公的秘书了。
然而,于凤至只知道她心中的苦,并与另一个女人分享她的丈夫。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策略,无数村民要么背井离乡,要么受尽屈辱。
于凤至没有责怪张学良,而是默默地陪着他。无论去Xi还是出国,于凤至都紧紧跟随。
1936年底,震惊中外的“Xi事件”爆发,蒋介石不得不同意联手抗日。然而,获得自由的蒋介石随即将张学良软禁,并判其“侮辱领袖”。
当时,于凤至正好陪着女儿在英国,还没来得及回国。听到这个消息后,她非常震惊,迅速给宋美龄和宋子文发了一份电报,请他们救救张学良的命。
第二年春天,于凤至匆匆从国外回来,找到宋美龄,说要去奉化陪张学良。
宋美龄劝她说:“冯志,你我都是女人,虽然我们心里都有男人的野心,但坐牢也不容易。而且,你从国外回来,为他四处奔波,终于尽到了夫妻的本分。女人能做什么?”
于凤至没有听,而是改变了她温文尔雅的外表,变得极其固执。她摇摇头说:“你怎么能理解我的心?我和韩庆已经结婚了,多年来我们一直相亲相爱。冯志知道和他一起坐牢是什么感觉,但冯志打算替他分忧。不管花多少钱,我都要陪着他做我老婆的全部!”
宋美龄叹了口气,看着她多年的密友,她别无选择,只能走了。
于是从奉化溪口到江西萍乡,再到安徽黄山、湖南郴州,再到贵州沅陵、息烽,于凤至始终陪伴着张学良,度过了三年多的时光。
在湘西水原附近的凤凰山监狱,我想起了这个地方和这种感觉。在此之前,张学良无限感慨,为于凤至写了一首诗:“名凤不凡,凤凰连落凤凰山。山中古寺多梵语,无天地。”
监狱生活并不容易。常年过着富贵生活的于凤至,三年多来在监狱里吃了不少苦。而漂泊的生活让她不幸患上了乳腺癌。
张学良在狱中不断交涉抗议,最后宋美龄忍无可忍。在征得蒋介石同意后,于凤至被允许去美国就医。
临行那天,张学良温柔地握着虚弱的于凤至的手,深情地对她说:“这次赴美就医,无论将来病情是否好转,都不要回来。”
于凤至知道她丈夫的意思,她的眼睛是朦胧的。如果哪天蒋介石下定决心把草连根拔起,他们还能在海外为张家留点血。
虚弱地躺在床上的于凤至似乎已经预见到了什么。突然,他焦急地抓住张学良的手,用充满期待的语气小心翼翼地问他:“韩庆,你能来美国吗?”
张学良微笑着拂去额前的头发。他不忍心骗她,用略带苦涩又洒脱的语气回答:“只要蒋介石活着,我就绝不会有光明的前途。但还是那句话,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绝不会“认罪”。"
停顿了一下,他的语气充满坚定,他说:“如果有一天有人说我在中国向蒋介石‘坦白’,任何人,哪怕是亲戚朋友,甚至是家人,谁认为我有罪,这个人就是敌人,甚至是间谍。永远记住这一点!”
于凤至看着仍然充满英雄气质的丈夫,凝视着他的眼睛,将这句话铭记一生。
这也是她后来在丈夫发表《Xi事件自白》后,在美国掀起舆论攻势,为丈夫不顾一切的原因。
她会永远记得,丈夫说过,只要她还有一口气,就绝不向蒋介石告白!
就这样,她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这次和丈夫的见面成为了她余生的最后一次见面。
在美国,于凤至的第一个障碍是她的癌症。
对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来说,乳腺癌并不是那么容易治愈的。为了治疗疾病,她接受了手术,切除了左胸。
当她从麻药的昏迷中醒来时,她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己的胸口,心中涌起了无名的悲伤和愤慨。
她泪流满面,自言自语道:“我都成了残疾人了,还能高昂着头面对世界吗?”你还有勇气面对韩庆的爱抚吗?"
但更让她绝望的是,医生来了之后,却一脸沉重地告诉她:因为手术太晚,她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了。
她还没有从手术后的痛苦中恢复过来,听到这样一个消息,整个人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我不——我不想——”在长时间的沉默之后,它突然爆发,于凤至突然歇斯底里地哭了起来。
“我想活下来,我想治好病,而韩庆还在等着我……”她语无伦次,抓着医生的手,眼泪夺眶而出。
从那以后,她接受了地狱般的放疗和化疗,身体的每一寸都像被捏了一样,以至于每次治疗结束后,她只能像烂泥一样瘫在床上。
大剂量的药丸和药物发生反应,让她即使喝水也会呕吐。地上留下了黄黄绿绿的呕吐物,让她很痛苦。
但最让她难过的是,因为放化疗,她长长的黑发不断脱落。手里的一把头发让她哭了好几个晚上。但每次想到她在监狱里的丈夫,她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后来经过三次手术,她改头换面,看起来憔悴不堪,但最后她活了下来,连医生都惊呼这是个奇迹。虽然此时的她憔悴如老了十岁,但她并不在乎。她活了下来。只要她活下来,就有希望,她可以再次见到韩庆!
她,这只凤凰,终于在疾病的烈火下重生了!
于凤至从疾病的折磨中解脱出来,接下来将面对未来的生活。
几个孩子从英国移居美国并定居下来。
然而,于凤至总是记得她来到美国的前夫所说的话。为了这些孩子,她暂时回不去了。
美国的生活也不容易。她没有经济来源,还要支付几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为了治病,之前的积蓄已经用得差不多了。
后来,在宋美龄的推荐下,于凤至认识了一个名叫莉娜的美国人。莉娜是一家债券公司的经纪人,她教于凤至如何炒股。
刚刚进入股市的于凤至有着惊人的天赋。这是她在国内安心做张学良妻子时没有表现出来的才华。
买,扔,买,扔...在激动人心的股市中战斗给了于凤至一种不同的乐趣。这是她以前做妻子时从未经历过的。
钱在不断的增加,但随之而来的是对丈夫越来越多的思念和空虚。
大多数时候,她都很困惑。她赚这么多钱干什么?但是不赚钱她能做什么呢?
在这样的痛苦中,她用忙碌来麻痹自己,让自己觉得自己还有用,而不是无法离开没有被囚禁的丈夫。
在国内,蒋介石发动了内战,随后在台湾省大败而归。张学良也被他带到台湾省关押。他不是有意放他一马。
这么多年来,于凤至和她的丈夫只能通过电话或信件交流。然而,这种联系也是有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的联系越来越少,书信中的文字更多的是为了报彼此的安康。
一对夫妻,相隔千里,于凤至说,“每次知道他好了,我就只能哭。”看似矛盾的话,其实一点都不矛盾。痛苦的是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和越来越少的话语。
张学良在台湾省,由赵四小姐陪同。台湾省的张学良没有被监禁,有独立住所,但日常生活被监视。
她在台湾省的丈夫有人陪伴,她却在美国日复一日的遭受思念。于凤至既欣慰又难过。但她还是他的妻子,他也是他最舍不得的丈夫。
台湾省1964发表文章,说张学良自己写了《Xi事变自白书》。
知道这个消息后,于凤至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假的。她觉得蒋介石太可耻了。肯定是蒋介石编的!她怒不可遏,在美国掀起营救丈夫的舆论战。
她把多年来赚的钱都砸了。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冲动。也许她想起了丈夫离开时对她说的话,也许她害怕蒋介石忍不住迫害丈夫...
无数混乱的思绪在她脑海中涌动,让她焦虑又愤怒。
《洛杉矶太阳报》、《纽约时报》等主要媒体纷纷报道相关文章,批评台湾省颠倒是非。这场舆论战大大增加了台湾省的压力。
但我没想到的是,她在美国表现出来的能量引起了蒋介石的恐惧和愤怒!在台湾省,蒋介石以张学良要受基督教洗礼必须遵守一夫一妻制为由,胁迫张学良和于凤至离婚。
于凤至伤心欲绝,打电话给丈夫询问详情。张学良对她说:“我们永远是我们。如何处理这件事由你决定。我还天天唱《四郎探母》。”
听了丈夫的话,她放声大哭。“我们永远是我们”是对她的最大安慰。《四郎探母》是于凤至在抗日战争期间坐牢时唱的。里面有一句台词:“我像一只笼中鸟,无法展翼……”于凤至知道张学良并不是真的想和自己离婚。
这样想着,于凤至慢慢松了口气。笑着哭着,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名。后来,她在和别人说起这段经历时,仍动情地说:“我无条件支持韩庆的一切。只要对韩庆有好处,我就去死。”
就这样,她牺牲了自己,牺牲了婚姻,成全了另一个女人。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她深爱的丈夫。
后来,在贝弗利山庄的顶层,于凤至以高价买下了两栋别墅。一个是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生前居住的别墅,另一个是伊丽莎白·泰勒的故居。
两栋别墅几乎花光了她这些年赚的钱,但她并不后悔。她还按照北京顺城王宓的装修风格装修了所有的别墅。
她对儿孙们说:“我买这两栋别墅,是希望将来你爷爷一有空,这里的别墅可以作为他和赵四小姐安度晚年的地方。这也是我送给他最好的礼物。”
她说这话的时候,眼里充满了无限的深情。为了心爱的丈夫,她放弃了很多,坚持了下来。
她来美国已经50年了。她不想记时间,因为每一年都意味着她和丈夫又分开了一年;1990代表她和老公已经分开50年了,50年没见了。
同年3月20日,93岁的于凤至凝视着窗外遥远的天空,终于依依不舍地闭上了眼睛。
她在看什么?她放弃了什么?
在场的儿孙都心知肚明,哭了。我想知道那时于凤至的灵魂是否会回到她心爱的丈夫身边。
世事如此不如意,直到1991年5月,张学良才获准赴美探亲。
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于凤至独自居住的小楼,看着书房里挂着的他昔日光彩照人的军装照片,看到了她那孤独的墓碑。他终于放声大哭。
他拍着墓地里爱神维纳斯的雕像,低声说着谁也听不清楚的话。这座雕像是于凤至的女儿为她的母亲竖立的,象征着一生坚守爱情的母亲。她认为这是她母亲一生的写照。
于凤至死前有最后一个愿望。她准备了两个相邻的坟墓。中国人尊重右边,她把右边的坟墓留给了她的韩庆。她希望有一天,经过50年的隔离,他们死后能永远在一起。
但后来,张学良和赵四小姐搬到了夏威夷居住。张学良死于新世纪的第一年,赵四小姐死于2006年。他们被一起埋葬在夏威夷东海岸的坦普尔谷纪念公墓。
在洛杉矶的玫瑰园公墓,那座仍有一席之地的空墓,终究没能等来一个等了一辈子的人。
问世间情为何物,教人生死与共!这里面没有什么值得的,只有愿不愿意。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