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钫的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

1、《等待》?

一片树叶, 被雨洗得金黄,金黄。 它知道, 不久以后将要面对死亡。它等待, 等待那无情的风, 把它吹到陌生的大地上。 也许,它很幸运, 变成爱的信物, 被当做书签送给美丽的姑娘。

2、荷塘——论金庸武侠作品《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和金庸的大多数作品不同,他没有那么多浓厚的历史背景,有的只是一个个生活在梦般朦胧的年代里的人,对自由与幸福的渴望。 记得看它的时候,身边荷花花瓣的书签,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每当把书合上,眼前便出现了一片荷塘。有洁白耸立的荷,有被风雨吹入泥潭的荷,有相互依偎着的荷,都把自己的容貌展现给我们。而那形态各异的荷花,就像文中的诸位大侠一样。

3、《天坛公园》

天坛公园有一片野生的树林,去那里的人非常少,大部分人都喜欢那些热闹的地方。于是这片树林成了我与小鸟、松鼠们的天下。 树林里长满了松树,奇形异状,可以与黄山的奇松比美。草在有些地方齐腰高,草中长满了野花,黄的,紫的,白的,远远看去,就像一幅凡高的印象派油画。树上,时不时地会窜出一两只小的松鼠,大大的眼睛,总好奇地四出张望。喜鹊拥有绸缎一样的羽毛,黑白相间,在树林里……

4、《梦的世界——论漫画》

房间中小樱和小狼的海报上飘着淡粉的花瓣,把天空染成了淡粉色。这,让我有了种梦的感觉。 觉得漫画就像梦一样,在那里,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很多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苦苦寻觅的东西,比如,幸福,比如完美,再比如永恒。 不知是梦还是我的单纯,我竟会为一个个不可能发生的故事流泪。那一串串眼泪就像梦中的清泉,清洗着有些疲惫的心。 在这个竞争很……

5、《我喜欢做梦》

我是一个喜欢做梦的孩子。从小就有数不清也算不完的美梦。我梦想做老师,做画家,当警察…… 我曾将有很长一段时间想做一位老师。我妈妈就是一位老师。在我眼里,每当她的学生捧着奖状来向她报告时,她都最开心,最高兴,笑得都很甜。于是,我总是认为老师是世界上最快乐的职业。上二年级以后,我又认识了我的启蒙老师——蔡老师。蔡老师就像我们的大姐姐,她很爱我们,我们也很爱她。当我们将要步入三年级时……

6、《那大片、大片的四叶三叶草》

不知道从什麼时候开始的,我特别喜欢美术。喜欢一个人坐在窗口,静静的把一本好大好大的画册放在腿上,一页一页的翻呐翻呐。画册的手感特好,还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好闻的味道。我细细的端详着自己喜欢的一幅画,我会隐隐看到,那代表着幸福的四叶三叶草。 我不是那种特别……

7、《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扩展资料:

张钫(1989年1月12日至2018年7月7日)原名张苒,笔名张苗,2003年5月改名张钫,出生于北京。曾就读于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报考人大附中高中部。

张钫出生于一个文学艺术世家,她的父亲是一位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和诗人张锲,母亲是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教授鲁景超。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张钫自幼对文学、美术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幼年时期起,她就在巴金、冰心、胡絜青等文学大师的关怀下成长。

曾就读于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报考人大附中高中部。

2001年,张钫出版了第一本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书中记录了她与巴金、冰心、季羡林、臧克家、丁聪、王蒙、胡絜青等当代著名文学艺术大师们的一次次精彩的对话,发行了好几万册,在海内外引起相当的轰动。全国几十家电视台和重要媒体,对其做了专题报道。

2003年,受香港《明报》出版社的邀请,她和另外三位内地小作家与文学巨匠金庸先生在香港会面交谈,被港人戏称为四小侠和查大侠“香江论剑”。会谈后,《明报》出版社出版了繁体版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书内增加了她的近作:《我眼中的人大附中》、《艺术家散论》、《荷塘》等文章,在海内外继续引起一定的轰动。

2018年2月,张钫身患绝症。在治疗期间,她依然用阳光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对妈妈说:“活一天就得有一天的人样儿,不能关键时刻掉链子。”

2018年7月7日,张钫在美国休斯敦因病逝世,年仅29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张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