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然森附录一
——盘点作家魏然森的文学道路和创作风格。
刘海洲平子魏然森1966出生于山东省沂水县西北乡。在这个四面环山的不毛之地,他的童年因为父亲的早逝而被极度摧残。然而,善良的爷爷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文学的种子。
魏然森的祖父是中国第一个供销合作社沂蒙供销合作社的创始人之一。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建国初期,老年人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老人早年就读于私塾,对古代汉语有很深的造诣,不仅在书法和中医方面,对中国古代史也有深入的研究。1966年,老人因政治原因被迫辞职回乡务农,但读书习惯如常。他偷偷收藏了《史记》、《资治通鉴》、《春秋》、《东周史》、《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山海经》等几十部经典著作。每天晚上,老人都在油灯下仔细端详它们,高兴的时候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据说这位老人想整理一本历史札记。不幸的是,出生于地主家庭、加入国民党的他在“文革”中不断遭到打压。后来那些名著也被搜了,烧了。再加上生活的窘迫和身体的病痛,他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
魏然森五岁时,父亲因病去世,这对魏然森的祖父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一夜之间,这个已经历尽艰辛的老人脸色变白,甚至变得抑郁,精神失常。但是,对于从小在他身边长大的孙子,他更爱他。魏然森曾在爷爷奶奶的墓志铭中写下这样的话:“终成宝玉,双翼在掌中。我有吃的东西和穿的衣服。三冬暖五夏凉。”由此可见,老人对孙子的深爱。
然而,老人给魏然森最多的是文学的养料。
好像从懂事开始,每年冬天大雪封山的时候,老人都给他讲《小八义》、《大八义》、《杨家将》、《岳飞传》、《呼延庆五侠》、《魏然森董》等通俗历史故事,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一个说得绘声绘色,另一个听得入迷。到魏然森大约十岁的时候,老人已经给他讲了几十个经典传说和文学名著。这为他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小说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他将传统小说的故事发展演绎到非常高的经典境界的重要前提。
真正的文学梦开始于1979年,当时魏然森12岁。当时,为了获得良好的生活环境,我爷爷带领全家去了东北。在辽阔的东北平原上,魏然森第一次读到了现代小说——著名女作家杨沫的《青春之歌》。这是魏然森用他的小学课本从一个邻居那里得到的。他被林道静的命运深深打动,并有强烈的愿望以他的家庭经历为背景写一部小说。但因为家庭困难,只上了半年初中就辍学了。当时他还缺乏各方面的充分准备,所以尽管很想,也不敢写。
1982期间,改革的春风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社会形势不断好转,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清除了一切“富地反坏权”。魏然森的祖父也在其中。于是,带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老人带着全家回到了家乡沂水。
这一年,魏然森读了铁凝的获奖小说《哦,香雪》。在内心的震颤中,他第一次拿起笔,模仿这部小说写出了自己的处女作《唉!雪妹。他不敢发表这部小说,却打开了他文学的大门。此后,他用卖大葱和豆腐赚来的钱,购买了大量现当代作家的作品进行研究。他还背诵了李白的诗选和毛泽东的诗。为以后的再次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冬,魏然森参军了。新的生活环境给了他新的发展机会和平台。他开始广泛读书学习,为了弥补学历的不足,自学了大学中文系的所有课程。1987年,他终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教训》,随后又陆续出版了短篇小说《初冬》、《六月七月》、《今夜没有月亮》、《单身男人和狗的黑房子》,以及大量的散文和散文诗,并在全国散文中多次获奖(虽然他现在都不好意思提这些奖项)。对魏然森来说,文学是一种宗教,一种信仰,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他是一个清醒的人,但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作家有多伟大,也不会迷恋文学,自恋。但是,为了文学,他敢于承担一切痛苦和磨难,能够承受一切需要承受的重量和压力。用他的话说,就是用生命来写作。这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境界。
中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方圆曾写过一篇关于魏然森的文章,名叫《沂蒙山野枣》。我们不访问和借用一些话,看看魏然森如何写他的生活。
”在写第一部小说《浮尘》时,魏然森连续两年每天晚上只睡不到五个小时。工作前后他写了三稿。在出版之前,他很沮丧。之后被严重的失眠、心悸、多思困扰了十几年,直到现在也没有好转。”
”在写第二本小说《白色恶魔》时,魏然森被军队推荐到一所文科学院深造。寒假他用一辆破自行车深入沂蒙山区采访。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跑了几十个发生过重大战争的山头,走访了近百名老伤残军人,写了五本日记。从那以后,我阅读了一百多万字的资料。他进入创作状态的时候正好是冬天。当时他一家三口住在一个工厂的综合楼里,一个只有12平米的房子,几件家具一张床,根本没有空间让他写字。没办法,他只好从文学院请假,在家一个小谷仓里写作。谷仓四周透风,他想在里面搭个炉子,又怕煤气中毒。他只能咬咬牙,浑身发冷。他每天晚上写作到凌晨三点以后。虽然穿着厚厚的棉裤,但他的腿还是冰凉,毫无知觉。上床后需要一两个小时热身。几个月后,他得了严重的关节炎。现在只要天气一变,他的腿就疼,有时候疼得走不了路……”
”2000年6月,魏然森出版了他的第三部小说《四门洞》。在写这部作品的第三稿时,他因重感冒咽炎急性发作,三个多月来病情一直没有缓解。但为了赶进度,他白天忙着单位的工作,晚上咳嗽敲打电脑,晚上写8000字,晚上把大部分血痰吐出来。在作品即将出版时,因为医生怀疑他的喉咙有恶性病变,他住进了医院做扁桃体切除手术。因为手术中切了一条大血管导致大出血,他八天没喝一口水,没吃一顿饭,只靠输液瓶维持生命。但出版社给他快递寄这部作品的校样时,他坚持校对了两遍才让妻子寄走。作者曾经目睹过他在床上奋力校对的场景,真的很尴尬。”
以上几段只是粗略的描述。事实上,魏然森为他的创作付出了很多心血。
朱保泰,沈阳军区司令部的老首长,是魏然森的老师,也是一位忘年之交。他在为魏然森的散文集《孤山》作序时说:“在与冉森同志的相处中,我常常被他那种执着的战斗精神所感动。这个参军前只读过六年书的年轻人对文学有着非凡的迷恋。他设定了一个很高的人生目标。他想改变命运,成为一名作家,所以他比别人努力十倍百倍。他知难而进,不畏挫折,以难得的毅力向着理想的终点前进。”
邓先生是文艺出版社的资深编辑、著名评论家,也是的良师益友。他在给魏然森的小说《白妖》作序中也说:“魏然森是个肯吃苦、敢奋斗的好青年,而且很谦虚。这是他成功和辉煌的重要内因。”
贾平凹曾经说过,不努力,出不了好东西。魏然森不也是这么想的吗?文学的梦想,每一步都浸透着他苦涩的汗水,每一步都饱含着沉重的人生。魏然森从小继承了祖父“有书做人,老老实实做事”的家训,所以低调而真诚,对应文学创作,也表现出一种传统而沉稳的经典风格。他用真挚的感情和笔触讲述故事,表达人生,没有赞叹,没有虚荣,没有危险,没有走弯路。
看过魏然森小说的朋友都说他的故事好,小说就是会说话。“巧妙的说出来才是明智的”。魏然森的小说喜欢用一个大故事来讲述人的事情,常常写出一个巨大而冗长的双线结构的故事,如《四扇门》、《中年李悝jy的婚姻生活》等,都是双线结构经典故事的范例。作家也喜欢激烈冲突中人性的突然回归和降临。很多小说的结尾都会呈现出一种看似不可阻挡的爆炸或毁灭的惊人力量,看似难以结束,却戛然而止,人物在极度贫困中突然踏上了一条传统的道德精神之路。《越位》和《中年李悝jy的婚姻生活》是其代表作。然而,不管是什么样的故事和冲突,他的所有作品都弥漫着一种“大地的热度和人情的暖流”(陈应松为刘广林的新书所作的序言)。在经典的语句和表达中,他表现出真诚的风格。
魏然森和贾平凹都是“农民出身”的作家,他们的文学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对农村题材的偏爱,对都市文人困境的描绘,甚至是《给姐姐的信》,他们的情感表达都有惊人的相似。但是,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在1986年以后的小说创作中,贾平凹基本上开始尝试消化故事,重视闲散写作,使得写作摇摆不定,而魏然森则始终坚持传统小说的故事设置。建一个线程,挂一大堆闲笔,可以让文字摇曳生姿,读下去,让读者看到风景;没有闲着的笔,没有对故事的消化,以及波澜壮阔的文笔,把人物及其命运牢牢地种在故事里,读下去,让读者看到另一种风景。贾平凹“善于巧妙的语言,以深刻的思想和引人入胜的细节取胜”(太克祥《贾平凹的心阈世界》),而魏然森则坚持传统小说的精髓“以丰富的情节取胜,以典型的性格取胜,以描写环境取胜”(太克祥《贾平凹的心阈世界》)。
魏然森的读者和朋友都一致认为他有“富人情结”。在他的大部分小说中,主人公大都是地主或地主的子女,以至于当时不知道魏然森出身的郭庆文先生曾对他说:“你总是作一篇关于地主和富农的文章。看来你心里有‘富地情结’。”虽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但却表现了魏然森作品的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一部作品里都有他自己或者他家人的影子。作家本人作为“笛福”的后代,从一个痛苦的决定后所遭受的精神伤害来反思一个时代,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作家的感情永远是干净的,他以“以德报怨”的原则处理一切冤屈,永远呈现农民意识和生活中最干净、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人民的善良之心和宽仁厚德的精神。混乱和伤害身心的时代已经过去,但那遥远的叹息依然可闻。
贾平凹曾深有感触地说:“名气是有创造力的人所向往的,一种认可,一种安慰和刺激。从古代的文学名利场开始,很多文科生可能就开始想着靠文学成名谋利,但是一旦进入文学道路,才意识到这是一份事业,这就增加了他们的责任感和掌控力。”在漫长的文学创作道路上,魏然森对文学的责任也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对自己说:“文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与内心对话的方式。有了文学的陪伴,我才能活得充实、满足、无止境,体会到人生的真谛。所以在文学的道路上,我最想提高的不是创作技巧,而是叙事的真诚。我最想要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一个自由的精神空间。”世界文坛的现代主义任务是找到感受世界心灵的最佳方式。魏然森走的是一个民族的传统道路,但他也到达了心灵的永恒殿堂。
找到并坚持自己的声音和语言并不容易。歌德是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释放了全部创作才华的伟大作家之一。魏然森经历了几十年的创作努力和积蓄,他出生在一个繁荣的时代。在他的一生中,他也达到了释放秋光燃烧的才华的创作契机,他沉默而真诚。从此以后以及未来,期待中的重要作品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