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染坊》背后:忠义化身苗韩栋,善有善报。陆家驹是最清醒的。

2003年,民国商战剧《大染坊》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几乎瞬间就引起了全国观众的热议。

这部经典是七位国家一级演员的合集,我在昨天的文章里已经写过他们精湛的演技,所以本文不再涉及。

今天就让我们把手伸向那些戏份不多的配角,看看“主角和配角争奇斗艳,群戏和配角同台演出”的精彩演绎,又有多少出场不多的配角贡献了他们不俗的演技。我想这也是该剧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电视剧《大染坊》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出现的次数不多。就像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的冯清扬,虽然出场次数不多,但他作为“神”存在,让人着迷,充满敬意。

他就是苗,剧中忠义的化身。

为了让剧情更加紧凑,该剧忍痛删除了很多场景,其中苗为做“一个馒头”的故事通过其他角色的描写得以展现,也解开了为什么要感谢苗的秘密。

剧中有一个细节。陈寿亭大华染厂的会计老吴曾对别人说:

掌柜(陈)去苗家乞讨的时候,正好赶上苗家的儿子在外地读书。他就是著名的苗族韩栋。当时苗先生看店主很可怜,就给了他一个馒头。从那以后,掌柜每年都磕头。苗先生大为感动,多次邀请店主到济南与他共事,但店主舍不得离开周家...

说实话,这个故事虽然没有画面,只是从老吴口中说出来的,但是眼前的画面很强烈,仿佛能感觉到年轻的陈寿亭在大雪中跌跌撞撞的站在苗家门前。

一个馒头,念念不忘!这是仁义山东人善良感恩的精神,也是每年去苗家做感恩头,让苗这位伟大的企业家感受到了的可贵品质,因为“做生意首先是做人!”

正如林伯清在剧中对林说的:

阿荣,你以为你见过世面。你这次去济南,一定要去看看苗先生...那个苗先生是穿着中国休闲装的儒雅绅士,西装革履的儒雅大亨。

不得不说,上海商业大亨林伯清给了苗最高的评价,这也是相隔千里的中国民族实业家的英雄,这让山东儒商苗更加高大。

苗在剧中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虽然角色出现的时间很短,但演员王诗槐先生用精湛的演技和对角色特征的精准把握,将这个角色刻画的有血有肉,不得不表示对他演技的佩服。

一部经典的无可挑剔的影视作品,除了主角和配角,就连出演该剧的“绿叶”演员也一定会给出不错的演技。

以克里夫为例。它之所以能成为永久的经典,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每一个小人物都被立体的塑造,几乎让人多年后都难以忘怀。

来,再看看这些小字。你还认识他们吗?

经典之作《大染坊》的核心,是对山东人仁义的礼赞,自始至终告诉观众一个最简单的道理: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一粥一饭,苦苦思索时;感谢滴水之恩,你要用一个春天来报答!

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年轻的陈早已饥肠辘辘,如果他没有任何食物,他将在这个雪夜中度过艰难的时光,于是他跌跌撞撞地走进了锁叔当厨师的餐馆。

在那个饥寒交迫的年代,餐饮生意也难以为继。当洛克叔叔被给了一顿面包的午餐时,他在中间放声大哭,因为他想起了孤独的小六子。

所以锁叔半个蛋糕都没吃完。当陈在寒风中推门而入时,锁叔迅速给了他半块蛋糕,那是他最难保命的时候。

陈寿亭长大后,开始报答索子叔叔当年“半个饼”的恩情,给索子叔叔和索子婶婶买了房子,每个月给他零花钱,在索子叔叔老了的时候雇人伺候他。

陈寿亭的行为是仁义山东人代代相传的“滴水之恩,涌水之谢”的真实写照。

人会死的。锁叔身后无子无女,但一生行善,终因善举救了陈的一个六子。于是,陈寿亭写下了“好人有好报”的大孝因果循环。

如果你对剧中扮演林的演员并不熟悉,那么告诉你,他就是96版《水浒传》中扮演“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演员,也许你会恍然大悟。

林在剧中的戏份不多,最重要的一场戏是“8000块坯布”的情节。

作为上海最有权势的商业大亨和林伯清的儿子,林的留学经历,再加上大都市的繁华,使他从一开始就看不起陈这个目不识丁的“棒槌”。

因此,林用一种做作和屈尊俯就的语气对陈说话。刚正不阿的店主一下子被激怒了,于是小用激将法抢走了林的8000块坯布。

本来,只是想给林一个教训。然而,林在报纸上写了一篇文章,称为流氓,并嘲笑他是乞丐。结果,陈寿亭大发雷霆。

结果,街上的乞丐都穿上了于美人牌花布,说这种布不能做衣服。小六子直接在几天之内就把林家苦心经营多年换来的好名声给埋没了。

林不甘失败,便向父亲建议上海流氓杜和黄出面解决小。结果,他遭到了训斥:

您说什么?/不好意思?没想到你这么贱。我们是可敬的上海企业家,你们却要用一群流氓来摆平。多亏你是个学者,我想你所有的书都在狗肚子里读过了。离开这里...

对于林,来说,这一顿骂就像是惊醒了他。从那以后,他也坦承输给了陈寿亭。双方为了民族大义握手言和,* * *抗日。

因在版《水浒传》中扮演潘金莲而走红。她饰演孙明祖的搭档贾思雅,秘书兼公关小姐,在大染坊被戏称为“洋马”。

剧中贾思雅是一个没有底线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她可以做任何事。在国家危难之际,她求助于日本人,成功塑造了乱世交际花的形象,而王思懿这个角色却一直不温不火。

剧中的贾思雅美丽性感,风骚妩媚。发生在她身上最出彩的情节,就是为了秘方牺牲自己的色相。结果,她被小骗了。

虽然周经理这个角色很短暂,他的戏份少到配角表演和群演之间,但他给人的印象很深。可惜没找到人演。

情节是挖走了上海六合染厂的三名高级技师,还用激将法弄走了八千块坯布,于是林派经理周到青岛找。

周经理:林老板说你一定要把人还给我们,尤其是六合来的那三个叛徒。

陈寿亭:看来林老板不想让我们再印了?

周经理:印不印印花布是你自己的事。就算印布,也是天津的下一个港口。

陈寿亭:我该怎么办?

周经理:我们老板说你知道该怎么做。

陈寿亭:这么大的活动,你的老板没有给我写封信或任何东西?

周经理:我们林老板说你不用写,说你不识字。

周经理出现的那两三分钟,他接过我的笑话讲了很久。他手里拿着烟斗,翘着二郎腿,说话时昂着头,操着上海话的特殊口音,龇牙咧嘴,露出参差不齐的黄牙,用高亢的声音挑战陈寿亭的底线。

所以,强压怒火,模仿着周经理的语气带腔讽刺地说道:

但是我身边的人都能读(啊)

陈寿亭:老吴,给金彪打电话。他能阅读。周经理,我知道你们林老板的意思。现在我告诉你我的意思。

金彪,反正打这狗娘养的十巴掌。

周经理被打后的表情,绝对输给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他一脸痛苦,咧着嘴,用颤抖的声音谦恭地说:

流血了!

然后,周经理又用恭敬又乞求的语气说:陈经理,我可以回去了吗?

你看,他不像初来时那样直呼陈寿亭的名字,而是尊称他为“陈经理”。

这一幕被这位演员演绎得活灵活现,他用精湛的演技告诉我们什么是“找和棋”表演,同时也衬托出陈寿亭“吃软饭不吃硬”的人格优秀品质。

通过优秀的商战剧《大染坊》,我们可以学到几乎所有商业企业和管理者的基本经验,那就是以“以心换心”来培养下属的忠诚度。

在剧中,陈寿亭被一个非常聪明和忠诚的人物所包围,那就是大华染厂的会计兼总经理老吴。老吴这个角色对剧中的剧情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老吴是一个关键人物,因为他掌握着大华染厂和陈寿亭的核心机密,还管理着染厂所有的现金流和发货渠道。如果这个人倒戈,对大华染厂和陈寿亭来说都是致命的。

这一点,对陈寿亭来说太清楚不过了。

所以他再忙也忘不了关心一下老吴的父母妻儿,问问老吴的家庭开销,有多少亩地,有多少头牛,儿子多大了,做什么的等等。

除此之外,每当陈寿亭做大生意的时候,都会给老吴一份业绩分成,有一次他直接给老吴老家买了100亩地,这是老吴年薪之外的。说白了就是老板给他的“诚信钱”。陈寿亭就这样直接堵住了老吴所有的私心杂念。

谁不喜欢这种老板?

因此,老吴成了陈寿亭身边最坚定不移的人。最后,他带着儿子去帮助陈寿亭,在关键时刻,他让儿子去藤井的工厂做卧底。这真是把家族的命运押在陈寿亭身上的做法。

因为老吴很清楚,只要主人不失败,他老吴家的前途命运都是一样的,所以除了始终不渝的心,没有三心二意。

那时候,刘奕君33岁,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他在《染坊》中的表演有点青涩,但他帅气的外表和剧中正派人物的设定让观众很快记住了他。

今天的刘奕君,已经火了。

第一次看《染坊》的时候,我对剧中的花花公子陆家驹非常不屑。我感觉他虽然出过国,但学的都是调情和打手势,平日里也就是个有魅力的纨绔子弟。

但是,如果我们现在再来看卢家驹,就会有新的更深刻的认识。作为陈寿亭的董事长和商业伙伴,他是最有能力、最有自知之明的。没有卢家驹的聪明才智,就没有陈的事业。如果卢佳菊不懂得“放弃”的关系,就不会有陈寿亭一生的辉煌。

让我们来看看陈寿亭和他的妻子周采芹聊天时是怎么说卢佳菊的。

周采芹:刘大哥,你欣赏陆家驹吗?

陈寿亭:非常感谢!你知道我欣赏家驹什么吗?

周采芹:我不喜欢他顶嘴,对吧?

陈寿亭:不!我钦佩他的...态度。他最大的优点就是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周采芹:对,对,如果我们身后没有懂得印染技术的陆家驹,我们买印刷机很可能会被外国人骗。能干也没用!

陈寿亭:这是我最满意的地方。再说了,摘芹菜,人在一起,尤其是男男。你知道最难避免的是什么吗?

战斗!就这一句话,不知道毁了多少东西。

接着,陈寿亭点燃了土烟,深情地叹了口气说:唉!然而,这匹小马,他是让!这话让啊,要不是他大学问大有文化,要不是像鲁这样的大师指点,一般人根本做不到!

陈寿亭的演讲太经典了!这不是情侣聊天。这分明是心理学的研究,是对陆家驹的准确刻画。这么到位的分析,合作能不愉快吗?生意不能越做越大吗?

于是乎,陆家驹能做的就是过上幸福的生活,享受着自己该享受的一切,却把所有的辛苦和烦恼都留给了刘哥哥。最终,陆家驹赚得盆满钵满,过上了精彩的生活,而刘氏兄弟却成了替他陆家扛活的“长工”。

所以,卢佳菊是剧中最清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