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
不计回报,倾力相助者,称得上知己;肝胆相照,无活不说者,称得上知心;心照不宣,情投意合者,称得上知音,总的来说就是相知。
一、出处
明末·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二、原文(节选)
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两个同为商贾,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
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
三、译文
自古以来谈论交情深厚的没有比得上管鲍的。管是管仲,鲍是鲍叔牙。他们两个同为商人,得到利益均分;有时候管夷吾得到的利益比较多,鲍叔牙不认为管夷吾贪婪,知道管夷吾是贫穷的。后来管仲被囚禁,叔牙为其脱罪,并推荐他为齐国相。
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相知。原来这相知有几样说法:不计回报,倾力相助者,称得上知己;肝胆相照,无活不说者,称得上知心;心照不宣,情投意合者,称得上知音,总的来说就是相知。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
在《警世通言》的内容里,宋元旧作占了将近一半,如《陈可常端阳仙化》《崔待诏生死冤家》等,但它们都或多或少地经过冯梦龙的整理、加工。
在《警世通言·绪言》中,冯梦龙自言将前代、今世的传说、野史,搜集整理。他表示,收集的多是野史之类,至于是事实还是虚构,都无需要去深究,也没必要“去赝存真”,因此书中人物、内容等是实事存在还是故事传说,其实无须理会。
二、赏析
《警世通言》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高峰之一,《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是在“说话”、“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加工、提高而来的。“说话人”的故事底本称为“话本”,现代学者称“三言”“二拍”为“拟话本”。
与早期的“话本”相比较,《警世通言》在语言、文体和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首先是语言,改变了过去书面语与口头语分离的状况,完全采用通俗、晓畅的白话,力避文白间杂,风格趋于统一。
百度百科-警世通言
百度百科-俞伯牙摔琴谢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