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起兵为什么叫靖难?

中国古代社会很讲究师出有名,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理” 字,这样可以获得更多人认可,朱棣称自己的造反为靖难,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只是为了师出有名, 示自己是为国为民,在道德上占据了制高点,所以称之为“靖难”。靖难”“靖”即“平定”,“难”表示祸乱,“靖难”代表“平定祸乱"。由于朱棣赢了这场战斗,最初朱棣赢了,这场战斗的名字就必须有朱棣本人来定名,称为靖难之役。

公元1399年既建文元年,在建文帝不断削藩压力下,燕王朱棣在谋士姚广孝的策划下,自北平起兵造反,号称清君侧,指建文帝身边的齐泰和黄子澄为奸臣,需要铲除,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 开始发动靖难之役,历时四年以成功告终。

靖难之役的结果: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燕军抵金陵。徐增寿作内应,事败,被朱允蚊亲自诛杀于左顺门。守卫金川门(位于南京城西北面)的朱穗和李景隆望见朱棣麾盖,开门迎降,是为金川门之变。燕军攻入金陵,江山易主。靖难之役结束。

为为更有效率地处理国务,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初一,朱棣令解缙、黄淮入直文渊阁,预机务。随后打充内阁至七人。从此内阁开始在明朝政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清朝仍沿用此制度。由于靖难之役时,中宦官提供的情报帮助成祖击败惠帝,成祖即位后便改变太祖以来禁止宦官干政的政策,开始重用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