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金庸的资料和作品。
金庸祖籍江西婺源县,1924年出生于浙江海宁。查家是当地有名的世家,有“唐宋以来豪门世家,江南几大世家”的美誉。历史上,茶家最兴盛的时期是清康熙年间,以茶为首的七位叔侄担任院士。有“一秀才七,二叔侄为院士”之说。现代查氏家族中还有两位著名人物,分别是南开大学教授查梁铮(穆旦)(1940年代派的代表诗人、翻译家)和台湾省学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法务部部长查赵亮。海宁的名人包括王国维和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金庸的祖父查仓山是丹阳教案的当事人。他的许多小说被选入教科书。
1937年,金庸考上衢州一中,离开家乡海宁。1939年,15岁的金庸和同学写了一本初中生参考书,在内地很畅销。这是中国第一次出版这样的书,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1941年,日军入侵浙江,金庸进入联合高中。当时他17岁。毕业时,他因写讽刺黑板报《爱丽丝漫游》被开除。(另一个是写情书。)1944考入重庆国立程池大学外语系。因不满国民党职校生,被勒令退学。曾在中央图书馆工作,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学习国际法。抗战胜利后,他回到杭州,在《东南日报》当记者。1948年,他从几千个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做翻译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不久香港版《大公报》重新发行,金庸南下香港。
1950年,大公报旗下的《新晚报》创刊。金庸转任副刊编辑,主持《午后茶馆》,还做过翻译和记者。他与梁羽生(原名陈)共用一张办公桌,写了许多速写和影评(笔名姚福兰和林欢)。姚芙兰在英语里是你朋友的意思。1955年开始写《剑之书》,在《大公报》和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人)开三剑随笔,成为专栏作家。65438年至0957年,加入长城电影公司任专职编剧,创作了《美女如花》《兰花花》《别离开我》《三个情人》《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并合作导演了《爱上春天的姑娘》《王老虎偷她的吻》(化名林欢)。
建国后不久,金庸来到北京实现外交官的理想,却因种种原因失望地回到香港,从而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
1959年离开长城电影公司,与中学同学沈宝鑫创办《明报》。他担任主编和总裁长达35年。在此期间,他还创办了《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民日报》、马来西亚《新民日报》。金庸任主席期间,《明报》成为香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有人将其比作《香港时报》。它对中国现状的预测和分析是其他报纸无法比拟的。《明报月刊》是华人世界最有文化的刊物,它对大中华的关注深受全球华人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