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的背景资料
话剧《长恨歌》的第三轮演出落幕不久,一向深居简出的著名作家王安忆再一次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戏剧界关注的焦点,以小说见长的她将张爱玲的代表作改编成了话剧,本月底将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投入排练,著名电影导演黄蜀芹出任导演,2004年10月5日该剧将与申城的观众见面,并参加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说不尽的张爱玲
1995年,随着张爱玲在大洋彼岸美国自己的寓所里悄然离世,海内外的“张爱玲热”又一次掀起高潮,各种选集、文集、纪念集、回忆文章纷纷出版,一时间真让人有说不尽的张爱玲之感,但这一切都离不开作家自身的魅力。张爱玲不仅将中外古今的优秀传统熔于一炉,而且将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各自优长汇于一身,将小说推向大俗大雅的境界,从而形成自己的魅力。作家王安忆则从张爱玲的作品中找到了她在《长恨歌》中所表现的世俗性,她认为《金锁记》吸引她的是其世俗性,张爱玲小说中最有劲道的东西就是世俗——人间烟火气,这使得她的小说从晦暗中明朗起来,世俗性其实也是人性,不是知识分子的人性,是大众的人性。除了世俗之外,王安忆评价张爱玲是个非常会说故事的人:“她受鸳鸯蝴蝶派的影响很大,喜欢张恨水的作品,但又不是一味沉迷在男欢女爱的主题中,她很冷静,很敏感,所以《金锁记》这部小说是有着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她的特点是很会讲故事,反过来看我们的很多作品,都是一味抒情、说思想,都不如张爱玲的好看。不过我觉得现在的张爱玲已经与大家现在说的怀旧、网络、泡吧一样,成为一种故作的姿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