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法律人物马兰先进事迹。

2018法律人物马兰先进事迹。

律师服务不是少数富人的奢侈品,而是普通人都能享受的必需品。”马兰一直如此坚信。春节期间,马兰利用难得的假期接受了《方圆法律》杂志的采访。为了这份坚定的信念,她在高原,在边疆,在贫困山区的村寨,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偶尔打开法律援助的大门

2010年4月的一天,马兰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援助律师的新闻。当她得知中国还有200多个县没有律师的时候,她感到相当震惊,觉得自己可以做点什么。“埋藏已久的志愿者梦被唤醒了。”马兰笑着说。

2065438年7月265438日,马兰和其他来自中国不同省份的法律援助律师一起,踏上了开往甘肃的列车,毅然加入了司法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的“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活动。这一次,她告别家人,收拾行囊,踏上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志愿者之旅。服役期一年,她的目的地是甘肃省山丹县,属于塞北传统沙漠地区。12人中,她是唯一的女性。她的决定根植于她长久以来的简单愿望:做一些公益或者几次志愿者。她认为“一个小小的善举,不如感动几万个大善念。”

马兰的到来填补了这里没有法律援助律师的空白。在当地人眼里,马兰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救世主”。这种尊重让马兰有些不适应,但她也深深感受到了当地人对法律服务,尤其是法律援助的巨大需求和强烈愿望。刚到甘肃山丹不久,她就接手了一起未成年人故意伤害案。6名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将一名不满14周岁的初一学生活活打死,并焚烧尸体。马兰为14岁的被告之一萧蔷辩护。“翻看卷宗材料,感觉像坐过山车。”她没想到六个年轻的被告会这么残忍。看到受害者被烧伤的身体无法打开,虚弱无助,马兰心疼不已。

第一次去看守所见萧蔷,马兰发现萧蔷眼睛很大,脸很圆,不可能和“故意伤害”、“暴力犯罪”这些词联系在一起。萧蔷的话让马兰难以释怀。“马阿姨,我知道你是北京人。志愿律师,你回去的时候,能不能告诉我父母,让他们出一大笔钱让你替我辩护?”马兰的心好像被什么东西捅了一下,突然很痛。为了不让萧蔷看到她眼中渗出的泪水,她急忙跑出门外,假装仰望天空。那一刻,马兰意识到,在律师资源匮乏的西部,一个律师对被告意味着什么。就在那一刻,马兰由衷地为自己决定去西部做一名志愿律师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马兰的办公和生活条件都很简陋。她工作的山丹县法律援助中心只有一台电脑,是大家的。由于办公经费不足,连一个放归档材料的文件袋都没有。山丹县司法局很难给她提供像样的住宿,几经周折,她被安排在当地检察院的单身宿舍楼。这是一栋废弃的办公楼。平时整栋楼只有马兰一个人。马兰住在外面用玻璃密封的房间里,密不透风。即使她白天进去,也是天黑。房间里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山丹的冬天异常寒冷,北风刺骨,水管里流出来的水都是冰的。周末的时候,整个县城经常停电停水,她只好买矿泉水解渴;周末没地方吃的时候,只好靠蛋糕和拉面打发时间。

对于马兰来说,外界的困难不算什么。山丹的那一年,就像喝了一壶老酒,味道绵长。

享受法律援助之路

在甘肃山丹的一年志愿服务期结束时,马兰毫不犹豫地报名了西藏,原因很简单:“甘肃那么缺律师,西藏肯定更缺。”

2011年7月,马兰来到西藏拉萨市城关区法律援助中心。在这个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考验她的不仅是寒冷缺氧的气候,还有服务场所没有法律援助中心的尴尬。马兰没有灰心。找办公室,上市,工作,一切开始有条不紊,开始步入正轨。

马兰总是把前来求助的藏族同胞当成亲人。看到他们不愿意在外面吃饭,马兰总是把自己做的饭菜和干粮拿出来给大家吃。一些老人一遍又一遍地过来反复给马兰讲案情。虽然马兰已经听了很多遍,但是每次听的时候,马兰都像第一次听到一样耐心。她知道这些老人不仅仅是担心她听不清楚,更是发自内心的把马兰当成了他们的“救世主”。

拉萨市城关区司法局局长孟祥斌在一年的援藏志愿服务期过半时,专程来到马兰的办公室,要求她留下来。“好不容易成立的法律援助中心,我不忍心看着你走后又关门。”主任诚恳的话语,顿时让马兰想起了多少次人民群众寻求法律援助。一切似乎让马兰别无选择,只能再呆一年。

马兰在日记中写道:“我在西藏工作了两年。如果不是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的领导考虑到我的健康状况,强迫我搬到云南,我是不会离开的。西藏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两年的志愿者经历让我对西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经常在想为什么藏族人这么虔诚。因为那里的大自然太神奇了,与它相比,人类太渺小了。"

两年的西藏志愿者经历让马兰对幸福有了更深的理解。“物质生活可以平淡,精神生活一定要充实。”

马兰继续在法律援助的路上奔跑:2013,云南西盟;2014年7月贵州省黔西南州。

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理事长岳宣仪说,马兰从山丹花变成了格桑花,从格桑花变成了山茶花,现在又从山茶花变成了杜鹃花。岳宣仪甚至为马兰即兴作了一首诗:正义与公平,梦想成真,离乡经商去边陲。民心楼是砖,三朵花开看马兰。

“马兰花,马兰花,不怕风吹雨打,勤劳的人们在说话,请现在开花……”每当你背诵电影《马兰花》中的歌谣,都会情不自禁地看到那美丽而神奇的马兰花,而马兰花就是这样一朵能帮助善良、勤劳、勇敢的人实现愿望,给大家带来快乐的花。

说起在法律援助志愿者工作一线跑了五年,她说她终于明白了“助人为乐”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五年的法律援助志愿者工作经历,让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责任、奉献和爱心,更是一场精神盛宴。"

超越法律援助

一个优秀的人,在非常艰难的环境下,总是充实而自得其乐,这就是《山丹》中马兰最好的写照。马兰把自己当成了一个陀螺,不断的催促着它不停的旋转,不停的站立,不停的奋进。

在五年的法律援助工作过程中,难免会有孤独的时刻。马兰经常写日记和自己对话。在甘肃和西藏的两年时间里,她写了870多篇日记,记录了她办理的案件和心路历程。“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言自语这么多。这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还有那些被放弃的收入呢?”在马兰看来,法律援助不仅仅是办案、普法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在法律援助的过程中塑造和改变人。

经过几年的法律援助工作经验,马兰深知,出事后帮受助人维权,总让人觉得不那么酣畅淋漓,不那么彻底。如何避免意外,如何把事后的帮助变成事前的预防,是马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此,马兰一到黔西南州,就主动联系学校给学生上法制课。还多次到州委宣传部、州司法局联合创办的大型广播节目《金州法制时空》上做客,宣传法制。截止到2014,马兰已经做客了十期节目。有一次马兰打车,没说几句话,司机就说:“我认识你。”马兰觉得很奇怪,一问才知道司机听过马兰做客的节目《金州法治时空》。司机的一句“你讲的那个案子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不仅让马兰感到欣慰,也让他感到责任和压力。

马兰对自己也很严格。除了提高自己在法律服务方面的技能,她还要求自己在心理咨询方面多学习。“因为我经常面对弱势群体,比如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因为一次事故他瘫在床上,女朋友也离开了他,他甚至想过自杀。我能做的,除了法律援助,更多的是心理咨询。”

“马律师,你越来越像人民律师了。”这是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的一位朋友在采访前见到马兰时的调侃。马兰笑着回应:“你是说我变土了?”在着装方面,马兰越来越接地气了,因为她明白简单的着装真的可以让大家在心理上感觉没有距离。“细节很重要。”她补充道。

“人生的得失,不仅仅是计算器加减乘除的简单算术,更是精神的富足和高贵。我是一名普通的律师。我这辈子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我这辈子可以深入基层,深入百姓,为西部贫困地区的人民做点事。我觉得很有成就感。”马兰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谈及未来,马兰说,如果可以,她想一直走在法律援助的最前沿。

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这么乐意在这里扎根?”人们相信,因为在那片土地上工作、奔跑了多年,马兰完全可以毫不虚伪地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深爱着这片土地。”无论如何,因为专业技能和敬业服务而被需要、被认可、被欣赏,是一种高层次的生活需求和自我实现。从第一次接触到村民们热切的目光和简朴的生活条件,马兰就觉得自己没有白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发出你的光。”

“所有这些经历,在喧嚣的大都市总是难以体会和拥有的。我才发现,我对生活的理解好像才刚刚开始。”这些难忘的经历像电影一样在马兰的脑海里回放,她重新思考律师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