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对孙悟空使用箍圈咒的目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金箍棒是孙悟空在龙宫得到的宝物,是东海的锚。人们想要多粗就可以多粗,所以叫“如意金箍棒”。孙悟空得到这个宝物后,有空就把它放在耳朵里,用的时候拿出来当自己的武器。无论是在天上大闹,还是取经途中驱魔,他都没有离开过自己。《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将孙悟空的这个宝贝命名为“如意金箍棒”,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金箍棒的心理象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是男根的象征,是孙悟空心理能量的来源,也是孙悟空力比多的所在。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本我是人格中最难接近却又最强大的部分。因为隐藏在无意识中,所以很难接近;说它是最强大的,因为它是人类所有精神活动所需能量的储存库。本我中储存的精神能量是力比多,是人的心理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而金箍棒作为自然本性——情欲的象征,正是依靠它,孙悟空才得以在龙宫和冥界大闹天宫,打败天兵天将,后来又横扫西天妖魔。但人的自由宣泄力比多,必然是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不能乱打,所以孙悟空被迫自我忏悔500年。
但如果人的性欲得不到释放,人就会产生焦虑和抑郁,长期抑郁的结果会导致心理扭曲。作为孙悟空,毫无疑问,他是极其活跃和不安分的,他的心理能量也需要一种释放的方式。仅仅压制是不可行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能量引起的焦虑可以通过心理防御机制来化解和疏导。人的主要心理防御机制有压抑、投射、转移、否认和升华。经过500年的炼狱,孙悟空皈依佛门,成了和尚唐嫣的弟子。但是,这并不表明他情欲的消失,只是以升华的形式表现出来。升华是指原本用于满足本能的活动被更高的文化目的所取代,表现为对文明的一种追求。取经途中,孙悟空的金箍棒不是任意而为,而是针对那些危害世界,阻碍取经大业的破坏者。因为自己情欲的升华,最终取得了成果,获得了抗佛的称号。
同时,孙悟空头上的金箍棒就是唐僧永远送来给孙悟空带来无尽烦恼的金箍棒。孙悟空头上的金箍棒让人联想到行为主义心理治疗中的厌恶疗法。典型的厌恶疗法是在病人的手臂上绑上橡皮筋。如果患者的心理症状出现,比如强迫自己数数,他就会拉橡皮筋,让自己痛苦,让自己分心,让自己受到惩罚,从而控制自己心理症状的再生。孙悟空的金箍棒没那么简单,除了它是箍圈咒的载体,在心理学意义上,它是社会道德规范的象征,是孙悟空人格超我的代表。
如前所述,超我是社会道德的体现。按照“道德原则”行事,总是与享乐主义本我直接对立和冲突,使其得不到满足。西游记里经常发生孙悟空拿出代表本我的金箍棒准备好好玩的时候,师父的箍咒提醒他,箍紧了让孙悟空很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幕生动地展现了孙悟空的人格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之间的斗争,而这种冲突集中体现在《西游记》选段《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中。按照本我的意愿行事,抛弃超我的奴役,是很多人的梦想。孙悟空总想把这个金箍棒拿走。他去了西天之后的第一个愿望是:“尽快念一个松箍咒,解下来。砸了就别再教那个菩萨捉弄别人了。”这说明孙悟空对它恨之入骨。但是,就像唐僧使用铁环的次数随着西行的步伐越来越少一样,孙悟空的行为也越来越符合当时的社会规范,他原本被许多外在铁环控制的行为逐渐成为一种意识。在西天取经,悟空让师父摘掉金箍棒的时候,头上的金箍棒已经自然消失,而悟空却浑然不觉。这也说明社会伦理对他的要求已经从他律达到了一种自律。孙悟空已经成熟为社会公认的英雄,不管他喜不喜欢。
唐僧和观音对孙悟空成长的影响
根据《西游记》书中的记述,孙悟空是天生的石猴。唐僧是金蝉转世,出家为僧;观音是西方的灵山菩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书中讲得很清楚。观音是佛经的发起者和召集者,唐僧是佛经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孙悟空是保护唐僧的大徒弟。但是,对于孙悟空的人格成长,唐僧和观音的影响并不是那么简单。
就唐僧而言,孙悟空的性格特征与他格格不入,按理说孙悟空不会喜欢唐僧的性格。书中,孙悟空对唐僧的不满和反抗经常发生。他们仿佛是天敌,心理斗争和冲突不断出现。唐僧唠叨他不要杀生的时候,他经常嘲笑唐僧有血有肉的胎儿,不认真。这种冲突也体现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对唐僧的教诲充满了反抗,但在反抗中又往往不得不妥协。在这种矛盾的振荡中,孙悟空的人格逐渐走向成熟。从心理上来说,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更像是父子,而不是师徒。当师父在刚成为唐僧弟子的时候哄着孙悟空给他头上戴上金箍棒,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心理象征意义,就是会把孙悟空置于社会道德的规范之下。虽然孙悟空明显感受到了这种规范对自己自由的束缚,就像一个孩子被父亲告知什么是从现在开始不能做的,什么是社会不允许的,他感到难受,但为了长大,他不得不接受这一切。在我们刚刚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日子里,个体是不快乐的,就像刚刚戴上金箍棒的孙悟空。但是,当个体已经接受了这种规范,并使之成为自己行动的规范时,他就会感激带给他这种规范的人。就像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是在冲突中开始的,但到了孙悟空成佛的时候,他们的关系已经很亲密了,类似于我们和父亲的关系。
观音菩萨也是孙悟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可以说,她对孙悟空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唐僧。是她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推荐二郎神去捉拿他的。也是她,看到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忍不住叹息;是她在唐僧西天取经的时候,给了悟空一个赎罪和施展才华的机会。正是她帮助孙悟空在取经的路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使他跻身神仙之列。从西游记的书中不难看出,观世音菩萨是最关心孙悟空成长的,而观世音菩萨也是对孙悟空成长帮助最大的。在这里,观音菩萨不像是一个赤子之心的神仙,更像是一个关心孩子成长的母亲。孙悟空对观音的依赖不仅是操作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比如《西游记》第五十七回,孙悟空取经途中又遭遇挫折,于是去找观音菩萨。行者见了菩萨,俯伏拜拜,止不住大哭。菩萨教木叉、善财扶起道:“悟空,有伤心事。明明说好了,别哭,别哭,我会帮你受罪的。".从这段对话中,我们感受不到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的风采。更像是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向母亲哭诉的场景。有人说观音和悟空的关系像情侣,其实不然。他们应该更像母子。
最后说一句多余的话,虽然从心理学上来说,唐嫣和悟空的关系像父子,观音和悟空的关系像母子,但作者并不想说他们的关系像一家人。的确,把唐僧和观音的关系比作夫妻有格格不入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