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宝岛战争后
1.实力对比当时在两国发生冲突的珍宝岛地区,双方实力差不多。但中国军队只有徒步的步兵和一些枪炮、工兵,没有坦克、装甲车和空中支援;苏军步兵全部摩托化,不仅拥有占优势的火炮,还有大量的坦克、装甲车、空军飞机和直升机,可以直接用于支援作战,因此在技术装备和火力上占有绝对优势。虽然中国的军事力量在边境冲突地区处于劣势,但中央和毛泽东进行边境斗争的决心是坚定的。当时,“九大”即将召开。根据中共中央的安排,全国举行了声讨“苏修”入侵的群众游行。根据当时的公告,参与人数超过6543.8+0.5亿。中苏边境和中蒙边境附近的解放军部队和民兵也已进入战备状态。2.事件经过1969年3月2日8时,中国边防部队派出巡逻队登岛执行巡逻任务。苏军发现后,立即出动70余人,分成两辆装甲车、1军用卡车和1指挥车,从苏军境内赶往珍宝岛。接近珍宝岛后,他们组成战斗队形向中国边防巡逻支队进逼,在中国边防巡逻支队一个团的后方插入一个兵力。入侵的苏军无视中国边防巡逻部队发出的警告,突然开枪,打死打伤6名中国边防巡逻人员。中国边防巡逻部队被迫自卫反击。听到枪声后,中国边防巡逻二团在班长周登国的指挥下,沉重打击了侧翼后方入侵的苏军。随后,中国边防巡逻部队发起反击,但在丛林中遭到苏军猛烈射击。中国边防军在庆阳突然跳起来,向丛林中的苏军开火,吸引火力。苏联人向他开枪,击中了他的头部。倒下后不久,他顽强地站了起来,继续用冲锋枪攻击苏军,直至壮烈牺牲。副连长陈绍光指挥一个班在丛林中迂回到苏军一侧,但一个苏军从他身边冲过,用两挺机枪向他们攻击。陈绍光一边指挥小分队英勇反击,一边勇敢地冲向一个苏军机枪火力点。此时他身负重伤,仍坚持移动到有利位置。打掉这个火点后,他倒在了血泊中。经过1多个小时的激战,中国边防部队击退了入侵珍宝岛的苏联边防部队。15年6月凌晨,60多名苏军边防军在6辆装甲车的掩护下,从珍宝岛北端入侵。中国边防部队某部营长冷鹏飞奉命带领一个加强排登岛迎击入侵的苏军。8点左右,苏军发起进攻。冷营长沉着指挥,坚守有利地形,指挥部分部队分割苏军。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苏军的进攻被击退。9时46分,苏军边防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出动6辆坦克和5辆装甲车向珍宝岛逼近,从南北两侧发起攻击,并以密集火力封锁河汊,阻止中国边防部队登岛支援。站在2号位的无后坐力炮队长杨林占据有利地形阻挡苏军。当苏军坦克逼近到只有10米远时,他连续投掷了5枚手榴弹,打乱了苏军的队形,使其一辆坦克突入雷区被炸毁。杨林的两个炮兵班发射移动炮。他连续击中三辆装甲车,但不幸被苏军坦克炮火击毙。13: 35,苏军边防军猛烈攻击中国防御阵地,正面面积10 km,纵深约7 km。炮击两小时后,100多苏军在10坦克和14装甲车的掩护下,发起了第三次进攻。守卫该岛的中国边防部队将他们的步兵与装甲和坦克分开,与苏联进行近距离作战,削弱了他们的火力。火箭发射手华宇杰越打越勇。在零下30度的冰天雪地里,他脱下棉衣毛衣,击毁击伤了4辆苏军装甲车。经过50多分钟的激战,苏军边防军的第三次进攻被成功粉碎。这一天,苏军出动了50多辆坦克、装甲车和100多名步兵,在直升机和纵深炮火掩护下,对中国纵深地区进行炮击。中国边防部队与入侵的苏军激战九个多小时,顶住了苏军边防部队的六次突然炮击,击退了苏军边防部队的三次进攻。解放军在珍宝岛冲突中缴获的T-62坦克,成功保卫珍宝岛。17,苏联边防军出动70多名步兵在岛上布雷,企图阻止中国边防军登岛,拖回一辆被中国边防军损坏后滞留在江岔的T-62坦克。中国边防军用炮火将其击退,杀死了苏联边防军总指挥官列昂诺夫上校和中校·杨欣。受损的苏联坦克被中国边防部队缴获,成为苏联侵占中国领土的铁证。3.事态发展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非常强烈。以苏联国防部长格雷奇元帅和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为首的军事强硬派主张“彻底消除中国的威胁”。准备在远东地区使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数百万吨的核弹头,对中国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与此同时,苏联也与美国接触,试探性地提出对中国核力量实施联合破坏性打击,而中国核力量还处于核武器发展的初级阶段。与此同时,苏联在世界上制造舆论,企图在* *生产大会上驱逐中国的* * *生产党,孤立中国。1969年6月后,苏联继续在边境地区挑起事端,冲突不断。8月3日,1969,13出动数百名步兵,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入侵中国新疆边境,制造了铁列克提事件,造成近40名中国军人死亡。4.美国反对苏联。虽然当时苏联向美国提出了联合进攻中国的建议,但美国尼克松总统在和他的幕僚商量后认为,西方国家最大的威胁来自苏联,一个强大的中国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战略利益。苏联对中国的核打击必然会招致中国的全面报复。这会导致世界范围的核战争,苏联的行为不亚于打开潘多拉魔盒。因此,美国很快公开了苏联与美国秘密接触的内容,促使中国局势异常严峻。随即,中国进入核战备状态,部队进入一级战备,高层人员开始撤离躲藏。5.苏联改变了周总理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濒临战争边缘的时刻。苏联领导人突然采取缓和措施,是出于各种考虑,比如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战略对手,欧洲是战略重点,攻击中国后必然报复等。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利用9月初赴越南吊唁胡志明的机会,突然表示要与中国代表团谈判。周恩来总理和柯西金随后的会晤缓和了双方的紧张关系,但没有得到任何解决。从此,中苏进入了近20年的敌对备战状态。6.开启谈判1969年3月6日,苏联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乌苏里江发生的事情。政治局成员高度评价了边防部队,但他们也指出了许多缺点。比如冲突地区没有“好的部队集群”,无论是边防部队还是常规部队的集群;作战和军队侦察组织薄弱;没有夜间观察等。会上通过了一系列加强边防的措施。政治局的路线是,马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退让,坚决对抗。不过之前也不是没有和平的努力。苏联边防军一直主张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领土争端。而在1964,当时的边防军司令Zyryanov将军奉命就这些问题与中国进行磋商。为了完成这一使命,他被授予副部长的头衔。济里扬诺夫在一次协商会议上鼓起勇气宣布,有可能在包括达曼斯基岛在内的一些岛屿上做出让步。赫鲁晓夫得知后把他从北京召回,大怒,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冲突前一年,也就是1968年夏天,济里扬诺夫再次宣称要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委员会会议上,讨论了与中国接壤的边境地区局势。主持人是时任副外长库兹涅佐夫。在会上,他要求每个人都站起来回答:“你认为应该怎么做?”没有一个边防军说要用武力解决日益恶化的领土争端。Zyryanov仍然坚持他的观点。此外,会后他向下属下达补充命令:“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阻止中国人进入我国领土,但不要使用武器”。只是在最后,我要和大家告别的时候,才暗示:“如果情况很严重,那就反击。”那次战斗后,从中国方向进入该岛的所有道路上都埋下了地雷;大批部队集结在乌苏里江右岸。直到9月1969,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会面后,紧张局势才逐渐平息。中国于5月24日发表声明1969:中苏边界问题演变到今天,不是中国的责任。但是,中国仍然愿意通过和平谈判全面解决中苏边界问题,反对诉诸武力。苏联于6月1969,13日发表声明称:虽然沙皇专制制度崩溃,但俄罗斯国家的边界不应被破坏,沙皇从未与中国签订任何不平等条约。在边境冲突上,中苏边境地区的武装冲突从东段扩大到西段。同年8月13日,中苏在铁列克提西部边境地区再次爆发武装冲突。苏军出动直升机掩护坦克装甲部队,在炮火支援下,袭击了在铁列克提地区巡逻的中国边防部队巡逻分队。数十名中国边防军(38人说,78人说)被围攻,全部阵亡。7、局势缓和1969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出席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的葬礼并路过北京会见周恩来等人。之后,情况有所缓解。主要原因是苏联认定中国有核反击能力,双方都愿意防止大规模军事冲突。根据会谈达成的谅解,10月20日1969 10,中苏边界谈判正式举行,谈判未取得任何进展。苏联向中苏边境增兵。中国开展了“挖深坑积粮”的全民战备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