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黑奴的生存状态和逃亡

柴尔德里斯笔下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1852)

理查德·希尔德里斯的小说《白奴》(1807-1865)和斯托夫人写的《汤姆叔叔的小屋》(1811-1896)是一样的。希尔德斯和斯托夫人都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角度描写了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揭露了种植园奴隶制的残酷。他们的作品对当时的反奴隶制运动起到了积极的鼓励作用。《白奴》在思想上比《汤姆叔叔的小屋》激进得多。

以下《白奴》中的段落反映了美国奴隶制的一些残酷场景。

1.奴隶主的血淋淋的鞭子

"...鞭子上的结使我的皮肤裂开了,血像小溪一样顺着大腿流下来,在我的脚下形成了一个血洼。这种痛苦超出了人类的承受能力,这让我哭了。

" '他要用他的叫喊声让全家人闹事!'我的刽子手野蛮地喊道。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用鞭子的柄把它塞进我的嘴里,几乎要把它塞进我的喉咙。他堵住我的嘴,又开始打我。我很难说清楚我被鞭打了多久。我的眼睛很快就模糊了,我的头变得越来越重。最后,深度昏迷减轻了我的痛苦。"

* * *

“马丁(一个种植园的经理。——编者)叫来一个骑马的巡警和另外两三个男人,命令他们剥光安娜(一个黑人女奴。-编辑的衣服。真正的鞭打开始了。鞭子每抽一下,这个不幸的女人的皮肉就深深裂开,鲜血像小溪一样喷涌而出。她的尖叫声撕裂了人们的心。

"…………

“经理命令我们用树枝绑一副担架,把她抬到他的房间。我们服从命令。我们还没有跨过管家的门槛。他已经在这个不幸的女人的脖子上系了一条沉重的链子,链子的另一端高高地挂在天花板下的一根粗梁上。”

“我不想在这里再描述可怕的酷刑场景了。在美国,这种酷刑通常使用鞭子作为工具。让那些愿意对这一切获得更生动印象的人在美国的任何一个种植园里住上半年,他很快就会明白,复杂的刑具其实是多余的发明:作为一种刑具,鞭子完全可以满足一切要求。”

【引自《希尔德瑞斯:白奴》,作家出版社,1965,第74页,197,201。〕

2.拍卖

”在他们的身边,站着一对夫妇,两个人都还很年轻。一个女人怀里抱着一个婴儿。他们两人——不管是婴儿的父亲还是母亲——似乎都非常相爱,他们都在战战兢兢地担心自己可能会落入不同的主人手中。只要有一个买家对其中一个感兴趣,这个女人马上就央求一起买...那人低着头站在那里,默默地沉浸在一种黑暗绝望的情绪中。”

“被别人卖终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第一个被带出来拍卖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当他看到他的主人要卖掉他时,这个可怜的人颤抖着,几乎站不起来。他的脸上露出一种难以形容的绝望和恐惧的表情。

"……

“终于,轮到我了。为了方便买家测试我的体格和肌肉力量,我几乎被脱光了衣服送上了舞台——其实是桌子:被拍卖的人都是作为样品展示在这里给买家看的。

“买家强迫我转过身,摸我的胳膊、大腿和屁股。他们在评论我的性格时使用的专业术语和骑师在谈论马时使用的术语是一样的。”

“当时拍卖行的代理人在夸从一个种植园出来做工艺品的工匠的价值。拍卖平台上展示的‘活货’恰好是铁匠。据代理人哭诉,他是一流高手,最近五年每月为师傅净赚20元。所以铁匠的身价涨到了2500元。……

"…………

“第一个被拍卖的是一个黑人女孩,她容貌美丽,身材苗条,衣着整洁。.....她还非常年轻,但是她手里有一个小洋娃娃,...

"…………

“她还可以获得一元一斤买那个小娃娃的权利!

"…………

“你怎么了!不管怎么样!”买主喊道。他的喊声突然改变了年轻母亲脸上的表情。“我要她做我的奶妈,奶妈!你明白吗?我不要那个小娃娃,即使它是白送我的!”

【引自《希尔德勒斯:白人奴隶》,第79、80-82、372、375、377和378页。〕

3.结婚

“奴隶娶奴隶,法律不承认,奴隶主根本不在乎。.....只要一想到丈夫随时会把房子卖给路易斯安那而妻子会去佐治亚,婚礼怎么能有助于加强夫妻之间的关系呢?再加上婚后生的孩子都是奴隶,注定要承受无尽的痛苦和贫穷。仅仅是这样的想法,就足以冲淡和冷却最热烈的爱情。”

【引自《希尔德瑞斯:白奴》,第37页。〕

4.及格

”我问斯台普斯先生(一个种植园的主管。——编者)给我一张‘通行证’——那是一张允许我离开的纸条。没有这样的通行证,奴隶只要一离开种植园的边界,就有被路上遇到的第一个白人拘留、殴打、遣送回去的危险。斯台普斯先生对我的要求报以一阵辱骂,然后说他厌倦了我们的擅自闯入,他已经决定在过去的两周里不让任何人去任何地方。”

【引自希尔德瑞斯:白奴,第39页。〕

5.猎犬狩猎

“斯台普斯先生和他的一伙人回到了戈登的商店,因为他们想我,追不上我。他们立即派人去寻找主力,很快就增加了两名助手和他们最珍贵的猎狗乔·莱尔,这只狗以其巨大的嗅觉和追踪奴隶的聪明而闻名于整个地区。

“他们把绳子绑在乔佛里的衣领上,抓住绳子的另一端,让它跟着我的足迹。那只狗慢慢地走着,鼻子一直没有离开地面。斯台普斯和他的一伙人紧随其后。.....他们找到了我们的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