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为何成为了诸葛亮的大配角?

三国演义围绕着蜀汉集团的发展为核心,而蜀汉集团的核心人物则是刘关张和诸葛亮了。在诸葛亮死后,故事不得不转移到司马懿父子谋夺曹魏,然后衔接到蜀汉的灭亡。

从三国演义片头曲看三国精神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曹操也好,刘备也罢,孙权也好,最终是为司马家做了嫁衣裳。而关张马黄赵,魏国五子良将,东吴孙策、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不能不说是一时的英雄人物,可惜最终也烟消云散于历史的烟尘之中,成为我们今天喝酒聊天的下酒菜。

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的悲情故事。纵然曹操再奸雄,诸葛亮再神奇多智,依然逃不过历史的一个定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与其苦命挣扎,不如看开一些,淡然面对。其中已经酝酿着一股浓浓的道家思想:

天下由乱到治必然时道家出力,然后太平之象展现后,便潇洒的挥衣而去。

可惜诸葛亮这样的聪明人,最终也没有看开,没有躲掉,陷入刘皇叔的感情圈套,最终不得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五丈原前泣血,定军山前显圣,让人倍感揪心,诸多遗憾。

既然以这样的胸怀写就的三国,当然用蜀汉更符合全书思想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然后董卓以军阀态势想要入主中原。可惜不被认可,遂天下分崩离析。作为汉高祖的后裔,刘邦从小胸怀大志,想要恢复汉家天下。于是南征北战,东奔西走,最终在得到诸葛亮后奠定蜀汉基业。可惜碰到东征东吴之败,郁郁而终。临终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苦心孤诣,最终熬的油尽灯枯,依然难当天地恢恢,病死在五丈原下,蜀汉也随后灭亡。

诸葛亮作为蜀汉集团的核心,秉承的又是刘备的遗愿,自然成为最为核心的人物,围绕诸葛亮描写,笔墨自然要充足。

而为了凸现蜀汉起初的气势如虹,天下之事在囊中一般,必须把诸葛亮刻画的更为高大一些。连鲁迅都说,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类妖。

怎么类妖呢?那么与诸葛亮等人斗智斗勇最多的东吴集团便成为了陪衬。东吴此时的核心是谁呢?孙权、周瑜、鲁肃耳。孙权常居后方,鲁肃是使者,而周瑜与诸葛亮的斗智斗勇便成为诸葛亮智慧陪衬的核心。

于是自然而然的,周瑜成为了陪衬。

可惜诸葛亮最终也成为这悲剧的核心。这样大智慧的人物,依然难以恢复汉朝天下。这样鞠躬尽瘁,事事尽心尽力的人物,最终却也累死在第一线。真可谓是非成败转头空啊。

当年看到刘备带领大军进入蜀地,夺取刘璋权力,并北征汉中,一路凯歌的时候,羽发纶巾的诸葛亮真可谓长袖飘飘,仙风道骨。没成样整个大盘因为刘备东征彻底崩溃,越看越让人心塞,越看越让人气沮。

其实认真看来,周瑜同样是一位悲剧英雄。他二十来岁开始辅佐孙策,孙策死后帮助孙权稳定江南形式,外御强曹于赤壁,争荆襄与刘备,三十五岁便去世了,满腔豪情化作烟尘。

英雄豪杰今何在,浊酒一杯酹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