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商读后感2500字。

最近看了夏推荐的《财商》这本书。作者张趋是一名银行高管,拥有丰富的金融经验。他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银行行长:履行职责、做生意、洞察银行的优势和管理技能。与其他管理学书籍不同的是,这本书没有过多的理论讲解,也没有大量死板的数据列表。而是以高度概括和提炼的方式讲述了作者本人30多年银行生涯的成功与失败,并辅以生动形象的案例:行长履职七件事、银行家四大认识、钱商DNA、管理经验与要领等。,大到经济金融形势、银行的职能地位,小到如何汇报工作、与客户沟通。读书,没有教科书式的说教,却发人深省。没有参考书那么厚重,却让人有身在宝山的感觉。没有小说式的天马行空,却处处引人入胜。特别是对于我们银行的管理者来说,它有一种特殊的味道,从会心的微笑,其想法和做法在书中得到证实,到顿悟后的短暂相遇。在阅读的时候,我经常会想起自己的作品,书中的几点让我感触颇深:

第一,管理,从熟悉员工开始。

《金钱商人》开篇,总裁履行职责的七件事,第一件就是人事。领导艺术的阶段。其中提到,管人是管理的基本功,管人是最重要的预防和保护手段,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管理的灵魂,是财务工作的生命线。经理首先要懂人,尤其是记住你的下属,记住他,证明你认识他,认可他,这样他才会心存感激,这与夏初来深交所时提出的分公司纪委书记要认识每一个员工的要求不谋而合。夏认为,认识和了解每个员工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荣誉感,自己的名字被领导记住,领导熟悉自己的情况,对普通员工是一种鼓励;另一方面,要震慑那些思想昧良心的员工,他们的名字会被领导记住,他们会一直觉得被关注,所以在触碰任何红线之前都要掂量掂量。夏还提到,纪检监察工作要有组织性、趣味性、丰富多彩、有血有肉。隐含的前提是了解员工,熟悉组织的情况,这样既能走到员工身边,与员工打成一片,又能站在集体的层面上寻找个体差异,达到防人的目的。否则他们只能按规矩办事,那有血有肉呢?对于一个200到300人的分公司来说,熟悉每个员工只是时间问题,有很多路径可以选择。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总会看到成果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会更加熟悉员工,还会更加熟悉整个分行的业务运作和风险情况。目前大部分遇到我们银行的员工都能在脑海中画出一个基本的画像,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看完这本书,我对如何理解人,如何管理好人,如何心中有员工有了更深的理解。相信在以后的管理中会更加顺畅。

第二,案件预防,银行经营的底线

书中驳斥了一流总裁关注客户,以客户为中心,期待大发展的观点;二流总裁关注业务,围着指标转,期望业绩好;三流总统注意安全,围着安全转,希望不要出事。其实这三个方面都属于管理的内涵。在三个层次中,安全是底线,指标是任务,客户是基础。只是层次不同,很难分清轻重,两者缺一不可。优秀的银行管理者,必须在三个方面抓在一起。这种观点之所以经常存在,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指标和客户的压力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而案件预防的压力在不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很难直观感受到,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没有直接的效果输出,所以很容易被忽视。幸运的是,无论是从总行还是在分支行,农行对案件预防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总行的四箭齐发,到分行许行长提出的“直击、严打、三道防线、持续负责、教育引导、隐忍”,到夏书记的“纪检时间”、进出的集约化管理,再到各分行的各种案件防范手段,无一不展现了农行人向风险和案件宣战的精神和勇气。

书中提到,该案是商业的毒瘤或垃圾,如鬼魅般防不胜防,似乎缘分在天。但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每一个大案都是和一系列管理疏漏联系在一起的,有明确的因果,总有潜伏期。对于我们来说,如何避免案件乃至控制违规,首要的是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把违规控制在萌芽状态,通过咬袖子、脸红出汗的方式遏制绝大多数风险;其次,善用“三线一格”,往往会把别人看得很善良,总把管理看得无所不能。但“我对自己的合规负责,我对别人的合规负责”和“严管就是爱”的观念,可以唤醒更多人,睁开眼睛注意观察,消除监管盲区和死角,多互相提醒,加强防范;再次,加强双线管理,将风险防范关口前移,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各专业、各管理层级、各岗位;最后,要落实“纪检时间”制度。通过在重要会议上留出部分时间进行纪律告知、风险警示、案例警示三个层面的宣传教育,揭示覆盖各条线、各层级的制度要求和风险状况,让合规管理的理念入脑入心。

大到案件,小到潜在风险,都需要管理。书里提到了这里的一个案例。分行有一个案例,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照章办事银行面临损失,一种是灵活处理银行挽回损失。如何选择,其实很好判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面临这种选择。虽然没有案件那么严重,但是选择的时候也不是那么容易权衡利弊的。再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如何处理相关的人和事?要证明案例,我们选择的依据是管理目标,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那么选择哪条路就很清楚了。延伸到我们的执纪问责工作,在目标管理的前提下,不是简单的追究责任处理人,而是通过处理一个达到教育一个的效果。

三、专业,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银行家要懂四样东西:经济、货币、服务、管理。其实他们的意思是要有专业水平。不仅仅是银行家,任何一个银行经理都需要熟悉业务,成为业内专家。而对业务不熟悉的行长往往受制于人,管理不细致、不专业、不切题。这同样适用于其他银行经理。防范案件、控制风险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要熟悉全行的风险状况,这就需要对各条线、各项业务的经营状况有充分的了解。书中提到,经营银行是一门大学问,沉重、深刻、复杂。但就其构成而言,最浅的是业务和方法,其次是触及银行的运营模式。可见对业务的熟悉其实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掌握了基本流程和操作细节,才能在监防工作中搭好关卡,有的放矢。只有密切关注上级行的要求和形势的变化,跟上市场的步伐,学科尺度才能不偏离事物的大方向;只有看透业务的本质,找出业务背后的制度缺陷或管理漏洞,才能有效准确地问责。如何提高纪委书记的专业水平,分行也在不断尝试增加纪委书记与业务条线的交叉任职和交流。夏书记提出邀请业务条线和条线外的专家对纪委书记进行培训,要求纪委书记相互教学,多读书。

最后,以书中的一句话结尾:“唯有学习是精神伴侣,引领你进步的,不是你是否超越别人,而是你能否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