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大明战神”比清朝最强的皇帝还要厉害,即使他不省人事。

写这篇文章之前,先说明一个概念,什么是昏君?

坏国王是不寻求自己的政府,而是不顾一切地追求个人利益的人。

那么,朱祁镇是个坏国王吗?

严格来说是,但如果你了解他的一生,恐怕大家都会认为某个朝代99%的皇帝都是昏君。

不信?我们继续往下看。

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两岁时被册封为皇太子,培养成楚军

但是没种几年,朱瞻基就死了。结果年仅八岁的朱祁镇当了皇帝,改国号为正统,但大明的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

八岁时,他开始登基,他的父亲朱瞻基担心培养朱祁镇为时已晚,即使他从娘胎里就接受了教育。因此,在朱祁镇继位初期,内阁“三阳”和张太后一直在处理国家大事。

不要以为对国家疑神疑鬼是个小问题。其实这才是历代皇权被皇权压倒,导致整个国家灾难的根本原因。

一个最高统治者年纪轻轻就镇压满清的文武,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西汉王莽篡权,东汉末年十臣之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血的教训。

幸运的是,大明之前的几个已故皇帝魏昱还在那里。虽然当时的朝臣在“三阳”的领导下确实有点耀武扬威的嫌疑,但至少他们尽到了朝臣的本分,没有乱来。

就这样,持续了八年。“三阳”和皇太后死后,朱祁镇终于迎来了他的个人统治。

关太监,这真的是大明的常规操作。

大家都说朱祁镇对亲信太监或亲信太监王镇昏庸。这种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

他的父亲朱瞻基出了李思监,提升了宦官身份,怎么可能去坑儿子?

真正让朱祁镇困惑的是他的愚蠢、年轻和无知。

如果他是一个成熟的皇帝,他就会明白宦官的真正用途,那就是平衡内阁的双刃剑。

用好了,就无敌了,无敌了。如果用不好,很容易伤到自己。

但是这些东西,没有人教过朱祁镇。

他继承王位时还是个孩子。他的父亲朱瞻基明白了,但是死了也没用。

慈禧太后和慈禧太后,女人,自然不懂其中的含义。

而内阁也不会说什么,即使他们都想通了,也不敢说什么事关他们整个阶层利益的话。

这就是朱祁镇如此固执的原因。一个叫王振权的太监没干好,害人不浅。

大明这次事件堪比北宋靖康之变,但后果没有前者严重。

但在我们谈论它之前,让我们谈谈朱祁镇统治期间对北方的态度。

大明在亲征之前,几乎每三年去一次北伐。正统三、六、九、十二年,用兵对抗北元的瓦拉、鞑靼势力。

换句话说,当时明朝攻打北方是正常的,并不是朱祁镇一时兴起想打仗。

两年后,正统十四年,22岁的朱祁镇听信宦官王镇的谗言,准备赶超历代皇帝的政绩,选择了亲征。

甚至草率地立了两岁的太子朱见深为太子,为的是堵住皇太后等大臣的嘴。

但是结局很悲惨。我不仅被瓦拉势力俘虏,还直接杀了大约二十万大明士兵。

他的麻木,在于他对自己的高看,在于他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国家元首的责任和担当。

说到底,还是一个任性的词。

朱祁镇一心只想着如何亲征瓦拉,以提升大明的国威。

但他不是朱迪和朱瞻基,他们经常与瓦拉几亚人和鞑靼人的部队打交道。

朱祁镇自出生以来就没有出过北京。他怎么会有指挥三军行军打仗的经验?

于是,这支亲征队伍彻底被无能的将军朱祁镇给毁了,他自己也陷入了贼窝。

现在这种现象就是一个不称职的富二代,在继承了家族生意后,不顾家族所有人的劝阻,选择另辟蹊径自己创业,结果一无所获。

后来,朱祁镇被俘后,大臣于谦一天离不开国王。在征得孙氏太后同意后,他越过皇太子朱见深,带领大臣们拥立朱祁镇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也就是俗称的景泰帝。

为什么不选择立太子,而是立藩王?

事实上,当时的形势比朱祁镇登基时要严峻得多。

皇帝朱祁镇被瓦拉势力俘虏后,声势日益高涨,经常侵犯边境,挑衅大明。

面对敌对势力,如果要立三岁皇太子为皇帝,那将是一个少受猜疑的局面。

三岁小孩根本压制不了满清的文武。如果那个时候出了个汉奸和小偷怎么办?这种后果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和承受的。

所以,朱祁钰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最佳人选。至少朱祁钰已经21岁了,而且在他那个年龄有太多的好王子朱见深了。

就这样,被鸭子上架的朱祁钰,在孙氏太后和兵部尚书于谦的协助下,赢得了历史上著名的保京之战。

这场战争的范围有多广?

瓦拉抱着朱祁镇进攻北京的时候,兵力是65438+万,全部是骑兵。

当时守北京的明军最多的时候,也就两万。

虽然有城守,但在这场战争中,瓦拉这里死了30%的军队,只剩下6万多人跑回草原。

两万大军守城,能杀三万骑兵左右。这种例子在古代恐怕真的不多见。

瓦拉的首领首先认为大明已经建立了一个新的国王,所以保留朱祁镇是没有用的,所以他干脆把他放了回去。

然后,朱祁镇被他的弟弟景泰帝朱祁钰囚禁了七年。直到朱祁钰病重,又没有继承人,他才成功即位,再次成为皇帝。

复位成功的皇帝第一时间杀了于谦。

他的木僵在于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这是极其自私的表现。

为什么这么说?事实上,即使朱祁钰死于重病,你也可以选择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当皇帝。毕竟,朱见深才十几岁。

虽然朱见深有点年轻,但朱祁镇被认为是皇帝的父亲。这比朱祁镇再次成为皇帝要好。这不礼貌。

历代皇帝的父亲复位的是谁?

因此,即使朱祁钰因病去世并且真的没有孩子,朱祁镇也不是唯一的选择。

但是朱祁镇做到了。在弟弟去世前,他就开始了门下之争,并成功复辟为帝。

这不是他自私。这是什么?他忘不了被囚禁七年的痛苦,想拿回本该属于他的王位,以至于已经到了歇斯底里和绝望的地步。

而他又想当皇帝,最大的障碍就是于谦。

因为于谦是坚定支持朱祁钰的人,也是称朱祁镇为太上皇的人。

为了确立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朱祁镇只能选择杀死于谦。

但说实话,于谦是大明的肱骨之臣,杀了他对大明没有坏处。

是朱祁镇自私的想夺取这个位置,从而毁了于谦的一生。

于是,朱祁镇为自己的自私昏了头,为了自己的复位,完全不顾大明的江山。

简介:明英宗朱祁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莽夫。他自私任性,激情满满却不自知,导致整个大明几乎丧国。

他是昏君,不用洗。

但是为什么军队说朱祁镇比某个朝代的大多数皇帝都好呢?

我们再对比一下。

清朝的圣祖康熙皇帝,被后世一些人吹成了千古一帝的存在。

按照这个逻辑,康熙皇帝在清朝是排名第一的吧?

让我们把朱祁镇和康熙皇帝比较一下,大家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两人都是八岁即位,都是由朝中侍郎处理。不同的是,一个十四岁,另一个十六岁。

当朱祁镇执政时,它造成了像土木堡变动这样的悲剧。

康熙上台后发生了什么?旧金山叛乱。

不要以为康熙平的三藩真的是他的功劳。事实上,削藩是极其鲁莽的举动,直接导致中国南方五省和北方陕西省再次陷入战争。

其中,超过20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亡。

而且这场战争持续了七年,结束的原因极其可笑。

因为大汉奸吴三桂突然病逝,整个南方群龙无首,分崩离析。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才得以逐一瓦解,平息三藩之乱。

最后,同样鲁莽的康熙皇帝只是比朱祁镇幸运,杀死了他的对手吴三桂。如果吴三桂还能强大,那恐怕就没人吹这个平定三藩的壮举了。

或者,如果朱祁镇没有去使用亲征,也许人们会对他有更多的了解。

但是历史是不存在的。两个皇帝都年轻鲁莽,这个没洗。

康熙此举,其实和朱祁镇杀于谦是一样的。归根结底,是因为权臣鳌拜威胁到了康熙皇帝的皇位。

在这里,我将重点介绍鳌拜的特点。

四大侍郎之一的鳌拜就出生在皇太极这里,是皇太极的亲信,也是这一派帝王的忠实支持者。

毕竟在顺治朝的时候,鳌拜敢逼摄政王多尔衮,证明了鳌拜不会篡权夺权。

那么康熙为什么如此害怕鳌拜呢?

鳌拜不会篡权,但鳌拜可以废除康熙,另立皇帝。

贯穿整个事件的原因在于他们对满汉民族的态度。

康熙认为满族人天生有优越感,所以在任用官员时,不仅处处维护满族人,给予他们优先权,还纵容满族人滥杀无辜却从不惩罚。

但是,鳌拜认为用汉人治理国家比用满人好。

他是经历过皇太极、顺治两朝的老臣,投降的汉臣不计其数。

虽然那些汉人确实性格有问题,但是说到治国,满人就是连拍的马后炮。

毕竟,打国家比保卫国家容易。

这是鳌拜经历过的事实。

但年轻气盛的康熙哪里知道这些?他认为他的人民天生就比别人高贵,为什么就不能胜任呢?

结果,鳌拜和康熙越吵越多,甚至一度几乎到了大打出手的地步。

鳌拜害怕康熙的身份,但对他来说,康熙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他既然不听劝告,为了大清国就改了。

康熙害怕鳌拜的力量。换句话说,在意识到鳌拜可能改变皇帝的威胁后,康熙只能选择摆脱这位强大的大臣。

从根本意义上说,除了鳌拜,康熙和朱祁镇一起杀了于谦,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不计后果的杀了大臣。

安抚加尔丹?那不是康熙定的。他很幸运,高尔丹比他先死。康熙捡了个便宜。

收复台湾省?这也是好运。当时延平郡王郑经也死在康熙面前。在台湾省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施琅打开了台湾省的大门,收复了台湾省。

剩下的文字狱,还需要谈《尼布楚条约》吗?

康熙来了,比朱祁镇昏了。

所以,就算是清朝唯一的“千古一帝”,也比不上明英宗和朱祁镇,最多也就是和他们相当而已。那么如果按照这个逻辑走下去,整个清朝的皇帝是否不如朱祁镇呢?

而朱祁镇是明朝十六个皇帝中垫底的两个昏君之一。请仔细品尝。这大明和大清有可比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