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鸟的故事》中的意象描写

摘要:苏童的《黄鸟》是一部寓言小说,运用了大量奇异的意象,极具象征意义。从黄雀、螳螂、蝉的意象入手,探究苏童作品中各种意象的外在表征和内在意蕴,思考苏童通过黄雀的故事所要传达的对人性的考量。

关键词:苏童“黄雀”生命隐喻生命周期人性思考

作为先锋小说的代表,苏童偏爱悲剧,喜欢写小地方、小人物的故事,喜欢用奇怪的意象。王安忆说:“苏童的小说里总有道具。”这些象征性的“道具”让作品有了童的味道。

《黄雀物语》基本延续了苏童一贯的叙事风格,以三个少年围绕一个“冤案”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南方香椿树街的人生悲剧。在叙事中运用各种意象构建了一个寓言世界,世俗性与神性并存,充满了反讽与隐喻的张力。宝润、柳生和仙女在这个隐喻的网络中成长和衰落。

一、人生比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从命名上看,黄雀的故事寓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起初,苏童想给小说起名叫《小腊》(《小腊》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南京流行的一种舞蹈,主要是男女之间的互动),但他觉得《小腊》太直白了,他“更喜欢一个略显抽象明快的名字。剧情里有一只看不见的黄雀,所以永远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感觉。黄雀可能是灾难,可能是命运,美好的意图后面跟着一个影子,一条线索。就这样,黄雀诞生了。

《黄雀物语》一词隐含了宝润、柳生、仙女的身份和悲剧命运。三个形象对应的是强奸案中的三个人:仙-蝉,宝润-螳螂,柳生-黄雀。宝润绑架仙女,刘侵犯仙女,三者形成了一个封闭的“食物链”,相互牵制,相互缠绕。这种三角关系包含着巨大的冲突。后来,三人又发展出另一种内置的三角关系:神仙被柳生的母亲收买来指认宝润,而收买受害神仙以逃避法律责任、保护宝润的柳生,则成了无能、平庸、老实的替罪羊。这三个人不再仅仅是案件本身的当事人,而是金钱社会中不同阶层的符号,形成了另一条“食物链”,两条“食物链”相互重叠,紧密相连。可见,苏童有意批判金钱至上的社会,揭露权势集团操纵底层弱势群体,使上层逃脱惩罚,底层遭受不公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