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和尚要自称“贫僧”?
“贫僧”是出家和尚的一种谦虚自称。其实出家师父的自称还有很多,如:沙门、贫道、贫僧、拙僧、老衲、乏道、比丘、持名比丘、行者、槛外人、禅和子、戒子、纳子、佛子、弟子、释子。
在我国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和尚是自称“贫道”滴。《百论疏》云:“贫道者,乏圣道之义,是沙门自谦之称。”翻译为现代文:《百论疏》中说,贫道和乏道一样,都是僧人谦虚的自称。
《石林燕语》云:“晋宋间佛教初行,未有僧称,通曰道人,自称则曰贫道“翻译为现代文:《石林燕语》中说,在佛教刚传入我国的魏晋时期,没有人称出家师父为僧的,大家对出家师父的称呼是“道人”,“贫道”是出家人的自称。
出家人自称“贫道”有几个意思?
解一:贫道是谦虚的意思嘛,就是说自己修道和智慧还没有圆满。
解二:警惕自己忧道不忧贫。
“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欲往西天拜佛求经。”《西游记》的这句台词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是不是到了唐朝,出家师父的自称从“贫道”改为“贫僧”了。
令人遗憾的是《西游记》搞错了。从《宋高僧传》中发现,事实上,唐代的出家和尚还是自称“贫道”。如《宋高僧传?唐西域难陀传》记载的难陀因和尚,他原话“贫道寄迹僧门,别有药术。”当然,还有其他佐证,如《弘明集》等等,其中的说法大都类同。
那么,“贫道”又是如何改称为“贫僧”的呢?
《行事钞资持记下三》云:“道士本释氏之美称,后为黄巾滥用,遂不称之。”
黄巾起义发生东汉末年,可以从时间节点上判定,“贫道”改称“贫僧”不是黄巾军的原因。
但黄巾军首领张角是利用道教来宣传起义,称为“太平道”。 因此“贫道”改称“贫僧”是因为道教发展的缘故。
道家是我国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他建立宗教是从东汉才开始。东汉时期,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建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到了唐朝,皇室开始重视和扶持道教,皇帝把道教的祖师爷“老子”认作了自己祖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但那时,佛教在中国已发展四五百年,无论官方、民间仍还是信仰的主流。
到宋、元时期,道教开始分派,如全真教、太一道等等。从此,道教开始了蓬勃发展。从以上文献资料可以判定“贫道”改称“贫僧”至少应在宋以后。《西游记》是搞错了,“贫僧”真不是自东土大唐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