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夷之变态的历史评价
《华夷变态》一书是明清鼎革时期中日关系乃至中国历史非常珍贵的文献,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正如蒲连义教授所说:“即使我们把每一个‘风故事’都拿出来,大部分也绝不是八卦的融入,而且除了一般的口述,我们有时甚至还会呈现诏令、杂文、公函等的原文。,所以绝不能低估它的历史价值。而且即使是街谈巷议,也有其相应的历史价值。”我国历史学家谢国桢结合清代事实指出:“清乾隆年间燕文网的封禁,使藏匿吴三桂杂文者有罪,今此书似有,故不能称为善本;而且海外其他理论也研究中日、南洋交通的重要信息。”他说的是华夷《变形记》中收录的吴三桂的《起兵随笔》。由于满清王朝的禁止,这一史料在中国已不复存在,但在日本的《华夷之变》一书中得以保存,可见华夷之变的价值和意义。华夷之辨除了弥补中国史料之不足外,还可以与中国史料相互参照,增加其可靠性。比如黄宗羲曾在《哀海外》一文中记录了黄宾卿请日语老师的事实,这在国内只能算是孤例。但这一史实在日文《华夷变态》第一卷郑之龙《为援兵》中有明确提及,与黄宗羲的记述可以相互印证,因此可以推断这段历史是真实的。此外,《华夷异常》还有助于了解当时的中日贸易乃至中国的海外贸易状况、中日文化交流、德川幕府的外交政策等。
此外,在思想意义上,《华夷异常》是反映日本人观念中的“华夷秩序”已经“失序”的史料,也反映了江户时代“日本式中国夷秩序”的形成。当然,日本人“中外秩序”观念的转变并不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自丰臣秀吉结束战国之争,试图通过冒充朝鲜征服明朝以来,日本就被孤立于明朝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外秩序之外。后来,德川家康试图重新加入中外秩序,但失败了。尽管如此,明清时期的丁格无疑对日本人的中国观和外国人观产生了关键影响。在清军入关之前,日本虽然脱离了中国的秩序,但还是承认明朝是中国的。而清军入关,统一中国,让日本人认为中国变成了野蛮人,中国与外国人的关系发生了易位。这也是华夷之名所蕴含的日本人的心态变态。另一方面,明清鼎革也刺激了“日本式中外秩序”的形成。日本认为中国被“中国人变态”了,认为自己代表“中国”,所以对中国有优越感。这在华谊的变态中也可以表现出来。比如南明势力有17次日本讨师,虽然没有一次得到德川幕府的认可,但是中国人在讨师问题上对日本的态度,如“谦恭有礼”、“以邻为壑”、“以邻为壑”等,大大提高了日本的优越感。当求教时,分明把日本当成了“中国”:“贵国在我国,虽地偏僻,却叫许,你是非中国人的后裔?.....昔兀应受封赏,设法唐室。就是这样,更何况你国在我,还能学诗学礼。你看到我的难处,是不是觉得对不起我?”因此,华夷《变形记》所包含的内容足以反映当时日本人以“华”自居的心态,或者说华夷《变形记》的书名反映了中国显性的“华夷《变形记》”,也隐含了日本隐性的“华夷《变形记》”。这是《华夷变态》中反映出来的日本人的华夷观。